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Encyclopedias
百科+

喂养 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喂养

动物也会需要心理医生吗?

2021-04-26 1501 返回列表

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加,现代人患上精神疾病的可能性也逐渐上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等心理问题也越发被重视。


“撸猫”、“撸狗”,重压之下人们会向动物寻求帮助。有了宠物的陪伴,人们的心理问题得到很大的缓解,精神疾病也能慢慢好转甚至治愈,关于这些“宠物疗法”益处的研究也是数不胜数。


养一只小宠物作为陪伴已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 图源:Mental Health America


但如果从动物的角度思考,似乎还存在一个问题:动物自己呢?它们会不会也有精神疾病呢?


  抑郁的不仅仅是人类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动物的心理问题可能会比人类更多,且复杂。


举个栗子:创伤后遗症(PTSD)


这类疾病往往是由于受到事故、战争等剧烈的刺激之后,人出现容易紧张、愤怒、产生攻击性,以及睡眠质量不好等症状。虽然有人以此为梗,表示自己内心受到伤害,但这其实是一种很严重的心理疾病,并且暂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方式。


而这不仅仅是人类的病症,在狗的身上也会发生


图源:Matthew Henry | unsplash


有调查通过给狗主人派发问卷,发现在狗中 PTSD 的症状也很常见。尤其是经受过人类殴打或者长期处于糟糕的居住环境下,狗狗会表现出类似的症状:肠胃不适、睡眠障碍等。


还有研究聚焦于战争后的军犬,以及地震后的宠物狗,都可能有 PTSD 的症状,表现出紧张害怕的反应以及强烈的激素变化。而类似的情况也能在猫、小鼠、猴子等动物身上看到。


又比如强迫症


这里的强迫症不是大家常说的那种完美主义,而是对于自己明明不想做的行为,却还是会不断重复地去做,也叫做刻板行为。例如不停地洗手,反复地擦桌子等等。


很多动物,尤其是那些被关在笼子或者动物园里的,就会有很严重的刻板行为:它们会不断重复一些在野外环境下不怎么会做的动作,比如——


大象不断地摇摆身子和甩动鼻子;



或者是被栅栏围住的马不停地啃食栏杆;


图源:Photomak | EQUIMED


还有在动物园里不停转圈的老虎。


说是最勤奋,其实却是最痛苦 | 图源网络


这些看起来好像很“新奇”的动物行为,其实是动物在贫瘠的生活环境中,迫于生存压力产生的刻板行为,换做人类的精神疾病,就是强迫症或者抑郁症的表现。


还有上瘾


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动物园里,曾经有一只红毛猩猩在游客的诱导下,学会了抽烟,并主动去向游客讨要香烟,逐渐上瘾,以至于无法改掉这个习惯。


后来它就被送到动物保护中心进行戒烟保护。


学会抽烟的猩猩Shirley | 图源:dailymail.co.uk


我们曾经介绍过毒品成瘾的形成因素,主要是以多巴胺为核心的奖励机制。而这在大部分哺乳动物中也是类似的——大脑接收到物质产生的兴奋性分泌多巴胺,动物尝到甜头就会继续渴求更多的多巴胺。


除了这些以外,在不同环境压力下,自闭症、焦虑、失眠、厌食症等心理问题也都会在动物身上表现出来,并且在人为的影响下更加严重——比如被迫进行马戏行为的动物,或者长期被关在动物园里的动物,还有我们前面提到的被迫参战的军犬,它们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会比野生动物更高。


  动物福利能改变一切吗?

前面提到的很多例子,其实都是人为干预造成的,而以前的人们对动物的心理问题更加漠视。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动物实验,叫做“代母实验”,其知名不仅来自心理学上的成就,更在于之后对于动物心理问题研究的影响。这个实验的执行者叫哈利·哈洛(Harry Harlow)


哈里·哈洛和正在进行“母体剥夺”实验的小猴


这项研究的初衷是探究母亲与婴儿的关系——以前人们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环境,来自母亲的关心对于婴儿成长没有影响,这也间接导致当时孤儿院极差的社会福利。


而哈洛这个实验,就是将小猕猴和母亲分开,并提供两种选择:一个是没有食物但有布包裹的“布妈妈”,一个则是怀里有食物的“铁丝妈妈”。他发现小猕猴通常会选择“布妈妈”,只有在饿了的时候才去“铁丝妈妈”那吃点东西。同时没有母亲照料的猴子性格也更孤僻,社交能力大大降低,这也证明了母亲的关怀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进而大大改善了当时对于孤儿的社会福利政策。


哈洛的代母实验 | 图源:Harry Harlow


在那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另一个问题:被哈罗剥夺了母爱的猴子,它们的心理也出现了严重的障碍,而哈洛还有实验把猴子单独隔离长达十几年,甚至将猕猴关进小黑屋,来构建猕猴的抑郁症动物模型。这些做法后来引发了人们关于动物福利的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动物?


从实验意义的角度,实验动物模型帮助很多人更好地生活;但从动物的角度讲,这对它们的心理伤害巨大,很可能它们一辈子都要忍受这样的心理问题。


位于俄罗斯的实验小鼠纪念碑,小鼠手中在编织的是象征生命密码的DNA,这座雕像就想表达科研工作者对实验动物的敬意 | 图源:Wikipedia


所以对于科研使用的动物,现在大部分研究院校都会有严格的动物伦理福利审查:对待动物要符合“3R 原则”:

  • 替代(Replacement),尽可能用别的方法替代动物实验;

  • 减少(Reduction),尽可能少的使用动物;

  • 优化(Refinement),改进实验方案减轻动物的痛苦。


现在很多动物园开始给动物提供更加丰富的环境,给予动物更符合野生原始的状态,让它们能生存在一个更开心的地方,避免像前文提到的种种动物精神疾病出现(比如刻板印象就是动物园动物福利的一个重要标准)。


比如新加坡动物园,就提供给动物丰富的环境,其中红毛猩猩就有上千平米的活动场地 | 图源:花蚀的人间观察


动物福利就是在这样一个人类既需要动物实验、观赏,又需要保护动物的状态下诞生的,至于其意义如何,就待读者自行判断了。


  这些心理问题其实“自古有之”

再说回动物多种多样的心理疾病。


以往的研究认为,动物自己并不会产生这些心理问题。因为只有在较高的大脑认知情况下,才会出现丰富的情感,进而导致精神疾病产生的风险。


换言之,传统观点认为,精神疾病应该是人类高智力的副产物


但是很多事实不断改变着人们的认知:

  • 除了前面提到的种种情况之外,海豚、大象在长期压抑的情况下会自杀

  • 黑猩猩被关在笼子里出现 PTSD 的情况(58%)远高于野生状况(3%);

  • 珍妮·古道尔曾经观察到一只黑猩猩在去世的母亲身边抑郁而终;

  • 动物行为学家在森林公园里也发现有的幼狼患有无法和族群交流的自闭症……


作为群居性动物,孤独的野狼往往很难生存下去 | 图源:Peter Cairns


但是动物的心理问题并不是那么好研究的:不像人类,可以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告诉别人自己的心理状态。而动物并不能告诉你它们的心理状态,只能通过行为或表情来判断(我们曾经介绍过科学家怎么研究动物的表情)。


所以一些科学家把注意力转向了基因


这些精神疾病看似只受环境影响,但科学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基因位点(这里选取五种疾病,包括自闭症、多动症、抑郁症、躁郁症、精神分裂症)。


GWAS的分析结果,红线以上的位点就是和疾病相关性较高的基因位点 | 图源:The Lancet


在不同动物的基因组中去搜寻这些基因位点时,科学家发现了很有趣的现象: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并不是人类独有的


研究者在猩猩、猴子,还有海豚中也发现了和人相似的精神疾病相关的基因位点,这也是对前面观察到的动物行为的佐证,也揭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观点:可能精神疾病在很久以前,还没有人类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图源:Fiona Rogers | NPL


我们对这些疾病的了解还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连自己的精神疾病的问题也还没有解决,因此对于动物的也只能给予福利上的关怀,并借助它们的力量来研究这些疾病。


它们离我们不远,但我们却不懂它们。


参考资料

  • Alupo C. Canine PTSD[J].

  • Kicking the habit: Orangutan addicted to smoking cigarettes thrown to her by tourists is removed from 'appalling' zoo.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036412/Orangutan-addicted-smoking-cigarettes-thrown-tourists-moved-zoo.html

  • Suomi S J, Leroy H A. In memoriam: Harry F. Harlow (1905–1981)[J].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1982, 2(4): 319-342.

  • Shreya Dasgupta, Many animals can become mentally ill. http://www.bbc.co.uk/earth/story/20150909-many-animals-can-become-mentally-ill

  • Ferdowsian H R, Durham D L, Kimwele C, et al. Signs of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chimpanzees[J]. PloS one, 2011, 6(6): e19855.

  • Cross-Disorder Group of the 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 Identification of risk loci with shared effects on five maj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a genome-wide analysis[J]. The Lancet, 2013, 381(9875): 1371-1379.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