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加工工艺阐述
饲料加工工艺主要指生产饲料产品和处理原饲料的过程,而使用不同加工工艺得到的饲料品质不同,饲喂不同品质饲料,动物营养状况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受地域特征的影响,不同地区饲料原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为此在提升动物饲料利用率的过程中,要以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率、动物的生长性能、饲料加工质量为基础,选择饲料加工工艺,这样既可以改变饲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又可以提高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吸收速度,增强动物生产性能,促进养殖业健康持久发展。
饲料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1.饲料粉碎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在饲料加工中,粉碎加工是十分常见的加工工艺,该工艺在饲料加工总体份额中所占比例较大。相关研究表明,粉碎加工工艺会影响饲料的质量和产量,如果将饲料的粉碎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有效增强动物的生产性能;而当动物摄入粉碎的饲料后,会取得明显的生长效果。经过粉碎加工后,饲料的表面积会增加,增打了动物肠道内微生物和消化酶与饲料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了饲料的消化率。饲料的粉碎程度与动物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直接影响饲料的质量。粉碎加工工艺可以更加充分地、均匀地混合各种养分,会提升饲料的适口性和品质。饲料粉碎颗粒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使用的粉碎方式,为此要经过综合考虑后确定饲料粉碎程度。
现阶段,常用的饲料粉碎加工机器包括锤片式和爪式粉碎机等,使用不同的粉碎机进行粉碎,会产生不同的含水量和不同的物理性质。粉碎越细,饲料混合将会变得越均匀,表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会变得越多。同时要深入思考饲料粉碎效能与能源消耗间的关系,保证原料与设备选择的适中性,严格执行相关的维修和养护工作程序,保证粉碎机器时刻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从而有效控制加工成本和饲料的品质。例如,某畜牧厂使用饲料粉碎加工工艺后,饲料营养价值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20%,与去年相比,养殖利润提高了30%,并为畜禽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2.饲料膨化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饲料膨化加工技术主要采用挤压膨化技术。首先对饲料进行加湿和加热,然后通过加压来增加饲料的体积。一般情况下,饲料膨化加工工艺主要分为湿膨化法、干膨化法,其中湿膨化法可以提升饲料中的含水量,增强饲料的适口性。由于饲料本身的营养结构缺乏牢固性,而合理应用膨化技术可以降低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从而影响饲料的利用率。此外,需要关注膨化加工工艺与饲料生产性能的关系。
3.饲料制粒加工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饲料制粒加工工艺的核心是通过使用水热处理、高温处理、高压处理等方法有效处理饲料中脂肪含量。水热处理可以降解不饱和脂肪酸,在具体处理中主要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从而防止对不饱和脂肪酸造成破坏,从而提升饲料利用率。同时合理利用制粒加工工艺可以改变饲料中的蛋白质结构,加大饲料中蛋白质与动物肠道酶的接触面积,增强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吸收效果。饲料制粒加工工艺可以破坏饲料中的有毒和有害因子,可以提升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有效性。此外,饲料制粒加工工艺可以破坏饲料的粗纤维结构,从而帮助动物更好地利用和消化饲料,吸收更多的养分。
4.饲料加热工艺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饲料加热工艺经常被应用到动物性饲料和干燥植物性饲料的加工中,其主要目的是在缺乏存储条件下有效地保存饲料。合理的热处理可以达到杀菌的目的。
粉状饲料的熟化工艺
1.挤压膨化
挤压膨化工艺是指在处理饲料原料时,通过应用水分、机械剪切力和压力差等方式进行综合作用,使淀粉产生糊化的一个过程。饲料原料在与蒸汽和水混合时,淀粉非结晶区会出现吸水膨胀,而当物料通过膨化枪时,在温度骤增以及螺旋叶片的影响下,淀粉的吸水速度会进一步加快,而淀粉晶体的氢键会逐渐断裂和解体,淀粉粒会破裂,形成一种具有粘稠状结构的熔融体。
而在饲料进入出口时,由于出口部位的压力会瞬间降低,此时饲料中含有的水分会快速蒸发而膨胀的,淀粉粒则会在这一阶段出现崩解,淀粉在这一阶段会产生糊化现象。通过原料挤压膨化进行处理的粉状饲料,在高温高压的影响下,会产生进一步的熟化,通过这种方式处理,熟化度良好,而在饲料中淀粉的糊化度高达80%。
由于该工艺在生产时产生的饲料含菌量较低,并且抗营养因子灭活程度较高,十分符合现代的畜牧养殖要求。但缺点是这种操作工艺的能耗较高,且操作难度较大,容易导致抗氧化物和维生素流失。所以如果想要规模化应用于禽畜饲料的生产中,还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尽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其养分并降低能源损耗。
2.高水分熟化
高水分熟化混合剂在使用过程中,粉状熟化工艺是一种利用水与热进行综合处理的工艺,而这种处理方式的本质是将蒸汽与细微分散的水滴含有的热量和质量,向粉状物料进行传递,进而达到制作饲料的效果,而在调质过程中,蒸汽中所含有的热量和质量,通过粉状颗粒的物料的外表面会逐渐转移至内部高水分,熟化工艺,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存在高温高湿的环节,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饲料中的病原体、蛋白质凝固,达到灭活杀毒的效果。
这项工艺在生产时操作简便,十分适合应用于规模化生产,但缺点是,采用高水分熟化工艺进行饲料加工后,其含水量可高达20%,所以如果想要使饲料能够长时间的保存需对其进一步优化,可以将后续的干燥工艺应用于其中,这也是导致高水分熟化工艺使用受到限制的一个主要问题。工作人员在处理时应当尽量应用新型的熟化工艺并对其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熟化工艺的应用质量,降低外界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如果在处理时能够对干燥工艺进行简化,大量应用高水分熟化工艺进行粉状饲料的生产,则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3.调质均质
调质均质的粉状熟化工艺在目前的应用中也较为广泛,主要是通过制粒调质工艺作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而加强均质功能,则能够起到饲料熟化的效果,在调质时,蒸汽会被加入到饲料的原材料中,而饲料的温度以及湿度会升高,此时饲料中的淀粉会随之发生糊化,通过足够的保温时间就能够起到最良好的熟化调质效果。这项工艺操作简单并且能耗较低。所以在实际生产时,工作人员可对这一工艺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尽可能减少调制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促进这一加工工艺的进一步发展。
熟化处理在应用过程中能够有效杀灭原材料中所含有的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能够有效破坏并灭活蛋白酶抑制剂等有害因子,使其中的淀粉糊化和蛋白变性,进而使饲料的利用率得到提升,并且有效避免出现自动分级现象,如果在进行生产时,工作人员能够对粉料的熟化工艺参数进行完善,并且对热敏组份进行包被,则能够起到良好的处理效果,最大限度的降低热加工,对热敏性组织产生的影响,降低营养成分的损耗。就目前的饲料生产市场来说,粉状饲料熟化工艺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以及应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助于节约饲料的生产成本,使饲料的生产效益得到提升,这也有助于提高现代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养殖效益。
制粒工艺的改进
普通制粒工艺,在应用过程中包含环膜制粒和平膜制粒,而饲料在进行制粒的过程中,会受到水分以及压力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饲料中病原体,可通过这一过程被杀灭,而淀粉也可通过这一过程发生糊化,其中的蛋白变性则能够促进动物的饲料消化将其转化为动物的体重,进而提高了营养的利用率。
除此之外,这种制粒工艺能够有效避免动物由于挑食而引发的营养不均衡的问题,使动物在觅食时能够均匀采食,大大提高了动物对其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相较于粉状饲料,采用全价颗粒饲料进行养殖及饲料转化率可提高10%~12%。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制粒过程中存在高温环境会延长制粒的时间,导致饲料中出现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导致饲料中含有的维生素发生流失。因此为了降低制粒过程中出现的营养缺失,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改进工艺,推行了各种新型的处理方式,例如膨化玉米,低温制粒工艺和二次制粒工艺等。
膨化玉米低温制粒工艺在生产时首先对玉米进行膨化,然后对其进行粉碎,随后继续为膨化的玉米粉以及其他不需要粉碎的原料进行配料,随后通过对这些原料进行低温制粒,即可获得膨化颗粒饲料,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喂养膨化后的玉米饲料能够提高牲畜的采食量,并且使牲畜的体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