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Encyclopedias
百科+

喂养 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喂养

“养宠”火爆,人怎么和猫猫狗狗相处?

2024-11-11 58 返回列表

来源:宠报DM

拜伦赞美他的爱宠:“美丽而不虚荣,强大而不骄傲,勇猛而不残暴,有人的一切美德,而无其罪恶。”爱宠,就要了解它、理解它、关爱它、付出真心……

人和宠物应当建立何种关系

千百年来,似乎狗狗的代名词始终是忠诚,而猫猫的代名词则是高冷。在实际生活中,要求宠物服从主人,似乎成为了大部分养宠人的第一要务。而今天我想说的,恰恰与服从、忠诚等因素无关,今天想聊的人宠关系的主题是:爱与尊重。

如果给所有养宠人一个建议,那就是要去宠物建立一个和谐、关爱的关系,用三个词表达就是:信任、爱、尊重。

猫狗之所以能脱离原始特性,以宠物的身份进入人类社会,就是因为长久以来,对于人类的信任、爱与尊重。那么现在,也是时候把这些情愫以人类更高级的表达还给它们了。尊重和理解它们的表达,科学合理地引导那些与现代生活不符的天性,比如随地排泄、看门吠叫等。尊重它们的生存本能,不要总是戏耍它们还觉得这样很有趣。没有一个人喜欢经常被捉弄,也没有一只小狗不渴望互动与关注。

了解和理解宠物的日常需求,包括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关注它的心智变化,感知彼此的情绪交流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两个不同物种之间也可以建立如此深厚的情感纠缠。而这些日复一日的爱、陪伴、尊重、交流,会让宠物对主人的信任与依恋与日俱增,而主人也终将在这段亲密关系中获得精神和心理的慰藉。爱宠,就要了解它、理解它、关爱它、付出真心……


与猫猫狗狗的城市生活

今年5月,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在动车组“铁路畅行码”上的“问卷建议”栏里推出《铁路旅客高铁宠物运输调查问卷》,包括旅客是否有通过高铁运输宠物的需求、运输宠物的类型、时间次数、定价标准、防护措施等内容。这份问卷在12306系统内原本只能从高铁座位上的二维码登入,结果传播范围远远超出乘客群体。长久为宠物长途出行所困扰的宠物主们奔走相告,为了“拉票”,甚至有热心人贴出了详细填写步骤。

一种关于让宠物共同参与人类生活的期待正在酝酿。“十一”黄金周,景点攻略里出现了一个新指标,“是否宠物友好”。景区是否允许宠物进入,哪里有宠物友好餐厅、宠物友好酒店,成为许多人旅行决策里的关键考量。“宠物友好”指向一种更深度的人宠共生渴求——要和动物朋友们在一起,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去做什么。

在城市人的生活里,动物成了不可回避的存在。据《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全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去年达到592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44%,其中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为2793亿元。“宠物经济”“人宠关系升级”这样的概念已经不新鲜,今年以来,人与动物的生活互融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新趋势。

这些趋势不只关于家养宠物,也包括和人类社区高度互动的流浪动物。就在高铁问卷发布的5月,中国畜牧业协会对《流浪犬猫救助收容技术规范》《宠物后事处理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审查。6月底,上海的《商业场所室内宠物展示及互动体验防护要求》获准制定立项,这是国内首个适用于商业室内场所宠物服务的地方标准。随着人对身边动物的情感需求升级,动物的生活也需要种种“细则”,嵌入城市生活的规则肌理。

商业动作、政策动作,背后是人对动物的情感需求在升级,意味着人对生活在身边社区里的动物开始投去一种尊重与关切的目光,也意味着更为明确的人宠共享空间的规则。

自2023年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学和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博士后王倩楠开启了一项关于“人宠关系转型”的调查。她们的兴趣始于一次偶然发现。在去曹县调研汉服产业的途中,当地政府邀请她们去参观一个新建的宠物产业园。王倩楠没有养过宠物,曹县的宠物食品厂让她大开眼界,“猫猫狗狗吃的东西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涵盖宠物的全生命周期,什么年龄、什么身体状况、什么生活习惯,都有对应的食物”。她之前研究的是中国的家庭关系转型,这一趟出差,给她打开了一扇窗,“最初我关注的是为何宠物市场如此火爆,后来打动我的是人的情感世界的变化”。

现代人的家庭和工作环境,越来越微妙和不稳定,宠物反而成了一个锚点,每个家庭成员都和它发生情感互动,让宠物深深嵌入到人的关系中。王倩楠碰到一个访谈对象,女生和伴侣面临分手危机,他们都觉得必须找一个共同的事件,这样关系才能延续,于是他们就在这样的状况下养了宠物。“养了宠物,双方的父母就介入其中,有的支持,有的干涉。访谈的时候,宠物在伴侣父母家过暑假,一个月都没回来,超过了当时约定好的时间。这又造成她新的矛盾,也带来新的反思。她会从养宠的关系处境中联想到如果将来养孩子,自己的处境和应对,也通过养宠这件事开始反思自己与伴侣、与对方家长的关系。她还跟伴侣很认真地讨论过宠物的冠名权和抚养权的问题。总之可以看到,现在的年轻人渴望一种既需保留自己的空间又有安全感的关系。”

年轻人在宠物身上寻找存在意义,寻找情感锚点,寻找家庭的感觉。在情感的深度绑定后,下一步就是生活方式和社交上的亲子一体。刘学自己是猫奴,她跟猫也有一段深度情感依赖的关系。猫是不用出门的,在陌生环境反而容易应激,但这并不意味着猫不参与人在家庭以外的社会活动。在私人化的相处时间之外,刘学也有一个“猫友群”,她觉得养了猫狗不出去,自己打造一个封闭的小世界,这样的人很少。养了宠物的人,会想把它拉入自己的社会生活,激活人的能量。

“两条尾巴”就是一个探索人与城市动物和谐共处生活方式的线上社区平台,他们的一个主要产品是制作上海的宠物友好地图,发布在小程序上,不断更新。截至目前,他们已经收录了上海2150个宠物友好地点,和去年年底相比增加了1002个,近一个月就新增了127个。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年轻人工作生活密集的区域,增长速度领先,徐汇区、静安区、浦东新区上半年涨幅超过200家,哪怕稍为偏远的城区,也至少有十几家的增长。

在“两条尾巴”联合主理人正夏的观察中,上海新增的宠物友好商户70%是餐饮类。“这更多还是和主人的社交需求有关,人出门聚会,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约个地方吃饭聊天,喝点东西,顺便可以带着狗狗社交。这样的商户实行宠物友好策略,复杂度也最低。其次是希望与特定社群建立联结的商业综合体,或多或少,至少都在往这个方向靠拢。”

为什么人想要领着宠物,带它参与到人类的生活场景中?刘学给出的一种理解是“自我社会的出现”。“现在,信息传播基本是点对点的,这样,社交关系都围绕‘我’为核心建立,以‘我’的想象和喜欢来构建一个新的关系,智能手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我每天都会查看相关内容,手机会在我的训练下采用一系列算法推送。每个人有自己的一套App系统,组建一个以‘我’为中心的社会系统。这与前数字社会非常不同,非常有集体共鸣的娱乐作品和娱乐形式少了。这必然意味着我不愿意与他人协商。我的工作非常灵活,我想在工作日出去玩。猫猫狗狗都可以陪伴我,这样也降低了社会协调成本。宠物友好趋势的出现,可以说是自我社会的指征。”


如何让“它”适应城市生活

从曹县回来后,王倩楠和刘学一起去考察了北京的一家宠物幼儿园。那更像一间托儿所而非学校,主旨是让动物快乐玩耍,但是真正的社会化训练,如何让宠物适应城市生活,这方面的教育是缺乏的。“不同于在乡村或者野外,在城市生活的动物要遵守与人类相似的规定,你需要让它在有限的边界内享受到城市的便利。”王倩楠说。
中国的宠物产业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以1992年为起点,一共已经有30多年历程。上一个养宠小高潮是2011年,主要原因是人口结构转型和消费升级。最近的小高潮就是2020年疫情之后,宠物数量激增。对人和动物来说,都是难以适应的局面。“有的人害怕生活环境中突然出现这么多狗,有的动物天性并不适应嘈杂的环境、密度过大的城市生活。是我们将这些动物带到了城市,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王倩楠访谈了数十个养宠家庭,发现养宠变成了一个极其容易引发观念冲突的问题。“我之前认为养宠无非是如何好好对待宠物,是自己家的事情。现在发现,养狗还是养猫、养大狗还是小狗、领养还是购买,每个问题都会引发冲突。”
冲突的来源,与不断转变、相互交杂的养宠观念有关。刘学曾在境外一个治安不好的地方生活过几个月,当时单位院子里养了三条黑背犬,他们的职责是看家护院,一旦发生抢劫或者枪击事件,狗最先知道。那些狗有功能性的意义,就不能太亲人,否则就会失去它的警惕性。“这就与当下我们的需求很不同,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动物通常和人一起住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把宠物作为家庭成员,呈现出家庭化的特征。宠物的角色和孩子类似,我们讨论要不要送宠物去上学、去训练,就跟讨论孩子要不要上培优班一样,这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决定。养宠是个体化的需求,但是你要带动物进入公共空间,就突破了家庭的边界,具有了社会性。城市动物的管理问题,目前还处于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灰色地带。”
除了观念上的分歧,公共治理的缺位,城市生活客观上对动物的“不友好程度”,也造成了人与动物共处的困境。正夏和朋友们发起“两条尾巴”的初衷是解决城市生活里动物的生活困难。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狗不能出门,流浪猫也无法投喂。在人的基本生活物资尚且紧张的情况下,在人类家中生活的小动物也失去了物资保障。这群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决定制作一份救助地图。如果有宠物相关的需求,可以通过地图发布在线上,靠网络力量,在附近找到解决方案。
等到项目正式上线,疫情防控也差不多结束了。但是关于城市动物的种种问题并没有消失。“我们可以带着宠物去哪里?怎样应对一些宠物的特殊情况?尽管在各个社交软件可以搜罗到信息,但终究很零散。所以我们就把救助地图变成了宠物友好地图,搜罗整个上海范围内的宠物空间信息,同时保留了社区流浪猫救助领养等功能。”正夏说。

城市里的公共空间以人的需求为主导,宠物友好政策的执行常常因此遇到困难,城市界面也在友好和不友好之间不停切换。打开“两条尾巴”的小程序,四种不同颜色的标签分别提示每个场所的友好程度。“商户对宠物友好的定义通常没有很详细的说明,包括能否让宠物进入室内,或者能让宠物活动的范围,或者是否有相应的设施,比如饮水盆、清洁用品和尿垫。即使我自己带狗出去之前,也要打电话确认这些信息。”

寻找平衡与共益

英国利物浦大学环境史教授克里斯·皮尔逊(Chris Pearson)写了一本书《狗狗都市观:犬与人类如何共同打造现代纽约、伦敦和巴黎》,研究纽约、伦敦和巴黎的狗如何塑造了三个城市的生活形态。在这些城市,狗与城市中产阶级之间经过漫长的时间达成了一份“有时甚至令人痛苦的、有些不稳定的协议,它关于城市里的狗应该如何以文明、健康和安全的方式与城市人共存”。
尽管常常被人忽视,但动物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否认的塑造性力量。上述三个城市已经经过19世纪以来的漫长协商,达成了人狗共处的形态。在迅速扩张和发展的城市中,狗和人共处,产生了一系列的感情,爱、同情、厌恶、恐惧,最终融入城市生活,融入了符合城市人的情感价值观。皮尔逊指出,“这些价值观包括厌恶脏污、害怕流浪、担心犯罪和促进人道主义。而这些(并不稳定的)情感协议,是通过控制和管理狗来实现的”。
皮尔逊的描述绘声绘色:“作为城市居民众多而亲密的伙伴,狗参与了中产阶级情感标准的形成。它们随时可以吸收城市生活的情感强度。中产阶级对‘危险阶层’和流浪的担忧与流浪狗有关。对疾病的恐惧与咬人的狗有关。减轻残忍行为的人道主义愿望与狗的痛苦有关。对犯罪的担忧与受过训练以对付罪犯的警犬的思维能力有关。对粪便的厌恶与狗有关。不断发展的中产阶级情感塑造了狗的生活。”
激增的宠物数量带来的不只有陪伴,还给城市治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国内养宠门槛不高,部分人缺乏科学养宠知识、养宠的长期规划以及对自身情况的考量。一方面导致不文明养宠行为缺乏约束,导致人宠矛盾经常发生;另一方面导致弃养现象激增。因为人而进入城市的猫狗,又可能因为人被遗弃在城市,变成失控和无序的种群。它们或许可以依赖个体的、偶发的善意勉强生存,却也因为这种善意没有一种统一的规范,反而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关心身边动物的生存状况,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志。”刘学说,“但真正的文明应当是个人自我治理能力的提升,包括对我们自己的情感的管理,这是非常考验养宠人的事儿。最近大家都在谈,做父母不需要考核,这有多可怕。其实养宠比做父母更难,做父母毕竟是人类已经处理了几千年的议题,有经验,有共识。养宠就没有这么深厚的社会基础了。”
生活在城市里的动物,既是需要被尊重对待的个体,又无法完全脱离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发的是一种公私之间的灰色矛盾。动物和人一样,在城市生活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承认这一点的同时,也应当探寻人和动物相处的边界与规则。

当猫猫狗狗成为人类社区中“被看见”的新成员,城市生活可以变成什么样?人类应该如何与动物找到共处的新平衡?


想要和宠物友好相处,主人要做些什么?

1.了解宠物的习性:

对于猫咪,了解它们喜欢高处、清洁和安静的环境。为猫咪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如猫树或高处平台,以及定期清理猫砂盆。

对于狗狗,了解它们的狩猎本能和领地意识。在初次见面时,可以通过视觉和嗅觉逐渐让两者熟悉对方。

2.创造舒适的环境:

确保家中没有对宠物有害的植物,如百合花、仙人掌等。

为宠物提供一个温暖、干净、安静的休息空间。

3.互动与陪伴:

每天花一些时间与宠物互动,如玩耍、抚摸、说话,这有助于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尝试一些宠物训练,比如教会它们一些简单的指令,这样不仅能锻炼它们的智力,还能增强你们之间的联系。

4.尊重宠物的个性:

每个宠物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习惯,作为主人,你需要尊重并适应它们。不要强迫宠物做它们不喜欢的事情,比如强行抱抱或者强行抚摸,这样只会让它们感到不安和恐惧。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