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花鸟鱼虫研习社
立冬一过,日历从11月中旬翻到了下旬,伴随着水温下降,金鱼的游动速度开始缓慢。为了迎接冬眠期的到来,金鱼会开始大量进食以储存能量,中午水温高的时候鱼的食欲会比较旺盛,但请注意不要过度喂食。由于秋天日落较早,下午水温会下降比较快,因此喂食尽量选择早上或者中午前水温上升的时间段,避免晚上喂食引起消化不良。换水时也需调整老水和新水的混合比例。水温7—15℃,换水3—4次,换水比例为老水:新水— 5:5。
秋冬季金鱼常见的三大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不论金鱼饲养在大型饲养池中或家庭小型玻璃缸中,身上往往会出现许多小白点,并在不久以后很快死亡。其原因是由一种名叫小瓜虫的纤毛虫,侵人鱼体所致。患病后鱼体会出现一种小白点。故此病又叫白点病。是一种危害最大,传染最快的常见鱼病。此病常发生在12月至来年6月间。水温在14至25℃时,为小瓜虫繁殖的最适宜的温度。当水温低于10℃或高于28℃以上时,则小瓜虫幼虫发育停止或逐渐死亡。
当小瓜虫的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尾鳍或鳃瓣表皮后,这种虫就以鱼的组织细胞为营养,引起组织坏死,形成白色囊孢,严重时,病鱼表现为体表覆盖白色的粘液层,体色暗淡、少光泽,懒于游动,腹鳍不畅,单独滞浮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停食少便,鱼体消瘦,呼吸受阻,最后密布白点而死亡。 1、切忌用生水和温差过大的新水换水,致使鱼体“感冒”,让病虫乘虚侵入。2、充分利用小瓜虫的幼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3、用溶有0.1至0.2PPm硝酸亚汞的水进行全池(缸)泼洒或在5千克水中放001克硫硝亚汞,将病鱼浴洗1小时左右,然后用等温新水过洗,再放回消毒过的新水池(缸)中饲养。4、在10千克水中放入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至1毫升,浴洗病鱼。如果是成鱼,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
5、在100千克水中溶解1克硫酸奎宁或盐酸奎宁,进行泼洒,也有效果。
金鱼身上有时会出现象旧棉絮样的绒毛,呈白色或灰白色,终年可见,以冬春季最甚。此病叫水霉病,又叫肤病、白毛病等。这是由于鱼体皮肤受伤后水霉及绵霉菌乘虚侵入,寄生在鱼体伤口,吸取鱼体内的养分并迅速繁殖生长,以后随着组织的坏死扩大,逐渐伸入肌肉,向外长成绵毛状菌丝,肉眼可见的一块块白色绒毛。病鱼感染后,慢慢出现焦躁不安,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皮肤粘液增多等现象。最后常因衰弱而死亡。
1、在50千克水中投放孔雀石绿0.3克,将病鱼洗浴10至20分钟,然后用棉签轻轻擦菌丝,见能脱落即可。2、成龄病鱼,局部可用镊子除去水霉菌丝,然后用红汞或5至10%孔雀石绿涂抹伤口,均可收到治疗效果。3、在5千克水中投放映哺西林0.1克或食盐1至2克,将病鱼浸洗10至20分钟,再将病鱼换入溶有0.02克映喃西林的5千克浅水中过夜,有治疗效果。
4、除注意操作避免擦伤鱼体外,在发病季节,特别是霉雨季节里,鱼池(缸)水中可放入微量食盐(千分之三到五),或每立方米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有预防效果。
金鱼出现侧卧、倒立,甚至腹部朝天现象,这是金鱼患了鱼鳔失调症后的一种现象。这种病常发于冬天,尤以2龄以上身部短、头部长有发达肉瘤、水泡成堆肉的寿星头、水泡等品种,更为易发此病。
病鱼不死不活的侧卧、倒立,甚至腹部朝天,浮于水中或沉于水底,用手触碰病鱼时,暂时会能恢复正常游动,但相隔片刻又会重复出现异常状态,有时也能吃食,其生长发育皆明显慢于健康鱼,不过这种鱼一般不会很快死亡。引发该病的原因是因为水温过低,金鱼受冻,使鱼鳔失去调节平衡能力所致。为此,一旦温度逐渐回升,病情则能缓减,甚至可以基本恢复正常。这很可能与种鱼的先天耐寒性较差、体形过短有关。所以,选留种鱼时,患有鱼鳔失调症的鱼,最好不留作亲本。1、积极的办法:在入冬前后,把种鱼移入室内或暖房里饲养。如果在南方室外越冬,宜将缸埋入土中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晚上遮盖防冻。2、在病鱼的尾柄或尾鳍上挂一点不生锈的重物或在背鳍前缘加上个小浮标,放浅水中饲养,以控制病情发展,也能收到效果。
本文转自——观赏鱼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