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城宠物展
我很少写这样抒情的文章,我总是希望直截了当地告诉你:
如果你真的希望开始养一条蛇,
或无论一只什么宠物,
请学习饲养TA的知识,
做好十年如一日照顾TA的准备,
接受TA的独特个性不管是优点还是缺陷,
绝不轻言分离遗弃。
但这不是我的初衷,也不是你的。
养宠物不该成为负担。
爱,让宠物与我们相互滋养。
愿我们永远怀揣爱。
这是残酷少女后花园的第一篇正式文章。
法兰多尔的玉米蛇饲养指南。
1. 环境
1.1 温度维持在26~30℃比较适宜,可使用空调、加热垫等设备维持温度。可接受的相对湿度范围很宽,30%~80%皆可,但饲养环境中应防止出现大量的水汽。饲养环境宜有自然光照变化和昼夜温差。
1.2 饲养箱选择应遵循“利于观察、利于清理、防止逃脱”的原则。饲养箱大小以蛇盘起来占底面积的1/6~1/4,或蛇体长为盒周长1/3~1/2为参考。要注意饲养箱内的任何孔隙不要过大,使蛇“越狱”或卡住致伤致死。
1.3 饲养箱内建议配置:垫材、水盆、躲避。垫材可选择厨房纸、木屑、尿垫等,提供较为舒适的地面环境,并用于包裹和吸收粪便及气味。水盆提供饮水并辅助调节湿度,大小应能容纳蛇泡澡,宜选用重心稳定的款式以防被打翻。躲避在适应环境阶段,有助于培养安全感,稳定后可以撤掉。日常应维持饲养箱内环境清洁、水盆内饮水清洁。
1.4 玉米蛇不建议混养。混养个体间会互相打扰、弱势个体可能被压制导致健康问题,甚至出现互食现象。混养情况下,发生问题(如吐食)难以分辨问题归属,一些疾病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1.5 新买回家的玉米蛇,建议与家中原有宠物蛇隔离饲养一段时间(分别放在不同箱柜,不共用设备),以避免潜在的传染病和寄生虫风险。
2. 喂食
2.1 玉米蛇食谱中包含鼠类、小型蜥蜴、小型鸟类等。其中鼠是方便、安全、经济、接受度较高的饲料。为保证生长所需营养和物质全面摄入,建议尽量投喂完整的食物。
2.2 玉米蛇开食建议选择安静、较为黑暗的小空间,可以放在躲避里,不要过多注视,数小时之后检查是否吃食即可。如不吃,两天后再试,可轮换试喂解冻鼠(温热且带有鼠原本气味的)、活鼠、割开皮肤的鼠、沾染壁虎气味的鼠,最后再试壁虎(壁虎较凶猛,建议处死后喂食)。
2.3 苗子喂食周期为5~7天,每次喂食后排便3~4次。随着生长,喂食周期逐渐拉长,每次消化后的排便次数也会逐渐减少至1~2次。喂食量根据环境条件和个体消化情况,在蛇空腹体重5%~30%之间,或以喂食后肚子微鼓为标准。每次喂食最好在蛇已经饥饿的状态下(开始在盒子里四处游动觅食)。每次喂食量越大,温度偏离适宜温度越多,喂食周期越长。成体蛇在非繁殖期,喂食周期建议为10~30天。饲养期间需要注意保持健康体形,避免肥胖(注意排卵的母蛇看起来比平常更肥)。
2.4 排泄物为粪便和尿酸的固液混合物。粪便颜色基本为棕褐色或黑色,喂食成体白鼠后也可能排出白色的鼠毛。尿酸为黄白色,干燥后为易碎的粉末结晶。多次排便时,较晚排出的粪便颜色较浅,这是正常的。
3. 状态和行为
3.1 健康的玉米蛇体型饱满、鳞片有光泽(苗子头大身细是正常的)、爬行有力、吐信速度快。不健康的表现包括:身体瘦弱、绵软无力、皮肤褶皱、吐信缓慢、呼吸有声等。
3.2 玉米蛇受惊时会出现警戒和恐吓行为,刚刚经过快递运输的个体尤其严重。这些行为包括抖尾(极快的频率抖动尾巴,抽打到物体会发出声音)、喷气(瞬间喷气的声音)、甚至攻击(身体折叠成S形,上半身抬离地面,准备攻击),个别个体会排酸排便或分泌臭味,进食后受惊可能吐食。
3.3 蜕皮周期一般为30天左右,生长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受外伤时也会刺激加快蜕皮的频率。蜕皮前整体颜色发白,出现“蒙眼”现象(眼睛好像蒙了一层白膜),“清眼”后(整体颜色恢复)1~2天内蜕皮。成体蛇蜕皮周期较长,1~2个月或更长。
3.4 玉米蛇在冬天可以进行冬化。冬化温度视情况5~20℃不等,总持续时间1~3个月不等。建议设置温度梯度,缓慢降温和升温。降温前应停止喂食,让蛇有足够时间清空肠胃。
3.5 亚成体(一岁或100g以上)即有可能发情。发情可能导致拒食、挑食、徘徊不安等情况,公蛇尤为明显。为免意外交配情况,请勿随意将不同性别的蛇混放。
4. 繁殖
4.1 玉米蛇一般在春季发情交配,雄性稍早于雌性。雌雄双方自愿完成交配行为。公蛇爬上母蛇背部并试着勾起母蛇尾巴,母蛇如接受求偶即打开泄殖腔,不接受则会逃窜、甩尾、将尾巴紧贴地面拒绝交配。少数个体对配偶比较挑剔,拒绝与不满意的异性交配,多见于雌性。建议进行繁殖的母蛇在两岁以上且不低于350克,公蛇在一岁以上且不低于150克。
4.2 一般情况下,母蛇在交配后20~50天蜕皮,蜕皮后7~10天产卵。产卵前后的母蛇极为敏感,应避免惊扰。产卵时宜提供潮湿的产房。
4.3 繁殖期应尽量保障母蛇的食物充足、营养全面。产卵前后,母蛇通常会拒食,时间从产前蜕皮一直持续到产卵后15~30天再次蜕皮,但也有一些例外。孕期提供的食物型号可以比平时稍小,避免消化系统受到压迫导致吐食。
4.4 孵化宜保持60~90%的相对湿度和适当通风。孵化温度24~30℃,孵化时间40~70天,温度越高孵化越快。孵化过程中应注意不要翻动蛋。
4.5 小蛇出壳后,短期内宜保持较高湿度。第一次蜕皮(称为“蜕胎皮”)后可以尝试开食。
5. 身体问题
5.1 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检查蛇的情况及环境、食物,排查问题。在维持好环境条件的前提下,静养为主,慎用药物(尤其苗子)。
5.2 外伤要注意清理伤口并消毒,保持环境简单清洁,避免二次伤害。同时避免伤口直接接触水,可以采取隔天喂水的方式提供饮水。
5.3 吐食或消化不良经常由温度持续过高/过低、温度骤变、喂食过大/过频、消化系统问题引起。轻度消化问题通过调整饲养方式静养1~3周即可,恢复喂食时应减少喂食量;消化系统问题,需要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慎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
5.4 蜕皮不完整经常由湿度过低引起,身体衰弱的蛇也会蜕皮困难。环境加湿或温水泡澡后,轻轻将残留的皮清理干净,调整好饲养环境。
6. 性别
6.1 浅体色个体的苗子可以通过强光照射的方式确定性别。泄殖孔以下的尾部,有阴影的是雄性(阴影为一对半阴茎),无阴影的是雌性。
6.2 苗子可以通过挤压法确定性别。泄殖孔以下1~2厘米处按下,稍用力向前挤压,有半阴茎露出即为雄性,雌性则只能看到两个红点。此方法可能因为蛇肌肉紧张或按压位置误差,导致雄性被判定为雌性的情况。
6.3 苗子、亚成体、成体都可通过探针法确定性别。选用合适大小的探针,从泄殖孔位置,靠两侧,向尾部方向插入,能插入10片鳞以上的为雄性,5片鳞以下的为雌性。
封面图片来自爬友:葵倾。
以上内容来源残酷少女后花园。转载内容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平台经授权转发,仅为读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