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Encyclopedias
百科+

病症 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病症

跳蚤生活史:不可忽略的细节

2021-03-04 3291 返回列表
跳蚤的生活史

本视频来自网络

本段视频以动画形式讲述了跳蚤的整个生活史阶段,值得一看。


01
跳蚤生活史循环

蚤类是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即其全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蛹(茧)和成虫四个阶段。蚤类一生不同阶段各不相同。

图片来自宠讯社

图示: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卵粒大小与形状

a.猫栉首蚤的卵粒与手指大小对比;b.显微镜下放大500倍的猫栉首蚤卵

卵多为椭圆形,色白或淡黄,个别种呈浅黑色。卵壳表面光滑(个别种偶具刻纹),其大小往往同蚤种成虫大小有关,通常长径为0.4~2.0mm左右。

卵刚自母蚤产出时常附有一层胶质,但很快就干,大部分产于宿主动物的栖居场所,特别是窝巢内,亦有落雨宿主的其他逗留场所者。因此一般多产于适合幼虫未来的生长发育场所。卵期通常几天,视温湿度条件而不同。

蚤产卵图

图示:一只雌性的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正在产卵

图示:一只寄生在狗身上的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正在产卵

幼虫

图示: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幼虫从虫卵中孵出


图示: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的幼虫

幼虫蛆形,色黄白,无眼无足,一般分三龄,蜕皮3次而化蛹。一龄幼虫头部背面还保留一个裂卵器(其形状可用于幼虫分类),是孵化时用以割破卵壳的构造。成熟的三龄幼虫长约4~6mm。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头有棍形触角一对,其下方有上颚一对,为咀嚼口器的一部分,上颚的下面具下唇须一对。

幼虫对湿度颇为敏感,它们在湿润空气中生长得最好,通常惧光和热,会寻找可避开光和热的地方,例如地板间隙、地毯纤维、家具底部、笼子有机物质下层等。

幼虫具有咀嚼式口器,专吃细粒食物,在自然情况下其食料就是它生活环境周围尘土中的某些有机物粉屑,例如宿主巢穴中的杂物、谷粉、草屑以及宿主的粪屑等。而成虫在宿主巢内吸血所排出的含有大量消化和未消化的血便粪粒更是许多蚤类幼虫的重要食料和营养要素。

幼虫有食卵、死幼虫和受伤成虫的自残现象,印鼠客蚤和簇鬃客蚤能单靠食卵生长发育为成虫,因此卵内含有它们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图示: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的蛹

在变蛹之前,幼虫自制一个半透明的兹质的茧把身体包住。茧的外而常是粘住一些砂粒或有机物渣滓等,或者由网状的细兹支架在粗糙的物表而,茧壁外表黏附着尘土碎屑等物,因而与周边环境不易区别,前蛹在茧内呈对折状,在适宜条件下,就蜕皮变蛹。蛹体形状分为头、胸、腹三部,具有成虫的雏形。3对胸足大部分游离,称离蛹。随着发育的进展蛹色逐渐由白变黄以至棕黄色,在形态上渐近成虫,并可分出雌雄。

图片来自宠讯社

如茧暴露于干燥条件下,蚤很少能完成其发育,死亡多发生于蜕变成虫的蜕皮过程中,它们不能蜕去蛹衣的原因,是由于体内含水量不足,致体型减小,腹部肿胀度不足,从而影响了一系列的正常蜕皮动作,终致成虫死于蛹壳之内。另外,干燥导致失水过度也影响成虫的出茧,但如相对湿度保持在82%以上,成虫通过吸收空气水分,可以抵抗失水。因此体内含水量是茧期中的一大关键因素。


成虫

图示 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的成虫

成虫出茧后不久,即寻找宿主吸血以维持生命和繁殖后代。常见蚤类如印鼠客蚤、人蚤等在充分吸血的条件下,往往连续产卵。跳蚤的成虫一有机会便经由吸血来获得养分。由于跳蚤无特定之宿主,在各种有毛的动物身上均可寄生,甚至包括有毛的没有生命的物品(如地毯)。


02
跳蚤与周围环境

由于跳蚤无特定之宿主,在各种有毛的动物身上均可寄生,甚至包括有毛的没有生命的物品(如地毯)。如果在宠物或者家庭内发现跳蚤成虫,则周围的环境中可能散布着跳蚤的卵、幼虫、蛹(茧)。在跳蚤族群,成虫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散落在周边环境。

图片来自宠讯社

当跳蚤咬住皮肤吸血时,会排出黑黑的粒便,像灰尘一样,常被误以为是跳蚤卵。有时找不到跳蚤,只见一堆堆的“黑砂子”,这些“黑砂子”,碰到水就溶解变成血色,可以很容易区别这是跳蚤的排便而不是尘土。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