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论这个说法是否靠谱儿,单看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观察一个人当下的行为,就能知道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并且可以依靠是“什么样的人”来预测这个人的未来走向。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的性格会影响他的人生轨迹。其实包括之前大家还在热聊的i人e人一样,总结出是什么性格的人,适合干什么样的工作,也是在讨论性格和事物的关系。人的性格有千差万别,动物也同样。养过任何宠物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到。这当然也包括两爬类,这些小东西也各有各的脾气性格。有胆小的个体,连续几周都是昼伏夜出不见踪影,主打一个“拒绝陪伴”;也有个体很快就能适应环境抛头露面,接食互动。面对饲主有些个体内心平静,不逃不躲;而有些眼见没逃跑的机会,就摆好架势准备硬刚。这些反应都和动物的胆量、探索性和攻击性有关。这些都是在描述动物性格时,普遍被作为衡量标准的点,其他还包括活跃性和交际性。其实人们一直都有关于动物性格的研究,除了哺乳动物,还包括鸟类、鱼类、两爬类,甚至是截肢类。研究方向从判定有没有性格到性格对于生存、繁殖等方面的影响。在探索动物的性格与繁衍之间的关系时,以往的研究大多都只讨论一种性格表象和结果的关系,但动物性格的每个方面也都在互相影响,所以综合的考量似乎更有说服力。伯尔尼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研究所就针对霓股箭毒蛙(Allobates femoralis)的性格及其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分析。选择箭毒蛙来进行观察是因为它们有着复杂的生命周期,关于领地性、求偶以及亲代照料方面都有着复杂的行为表现。实验选择的霓股箭毒蛙自然分布于亚马逊盆地和圭亚那地盾的热带低地森林里。在繁殖季节,种群中的大多数雄蛙都能建立一个固定的领地,它们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会发出响亮的叫声宣布领地的所有权,驱离竞争者,并吸引雌性的光临。雌性会前往栖息地周围20米范围内的雄性领地,物色交配对象。雌蛙会在雄性领地内的叶丛中产卵,并由雄性进行外部受精。待发育15-21天后,雄性将孵化的蝌蚪被送到附近水源中。进入水池后,蝌蚪们会躲在树叶下生活,以躲避捕食者并寻找食物,在自然条件下,蝌蚪大约需要40-50天来完成变态过程。无尾目在变态前后的形态、生理、生态都产生了剧烈的变化,而其中箭毒蛙尤甚。与其他终生都与水生环境保持密切联系的无尾目相比,成年的箭毒蛙高度陆栖,只有在繁殖期才会前往水体,这进一步加大了蝌蚪和成蛙之间的生态位差距。研究团队观察了野生环境中的箭毒蛙种群,它们生活在一个较封闭的河岛上。“这个河岛的情况,使我们有机会在有限的区域内,对自由生活的两栖动物进行种群研究。一方面,我们可以研究个体之间的行为差异。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使用遗传方法来评估个体的繁殖成功率,并将这些指标与种群中其他个体的指标联系起来。”此外研究人员还实验室圈养了一些霓股箭毒蛙,观察个体变态前后的性格特点。在野外的研究更综合的描述了性格和繁衍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同的性格组合对雄性和雌性的繁殖成功率有不同影响;并且性格特质会相互影响作用。通过观察发现在雌性中,探索性低的雌性主要选择周围的雄性,而探索性高且胆大的雌性会选择更远的雄性,这两种类型的雌性都能与更多的雄性交配。而在雄性中,能获得更多交配机会的雄性要么是攻击性和探索性都低的,要么就是有高攻击性和高探索性的。前者不会去到处抢地盘,在自己的领地有稳定的存在感。如果探索欲望低,但攻击性强的个体可能会对领地有更深的执念,暴躁老哥可能会攻击进入自己领地的雌蛙……。后者探索力和攻击性都更高的个体,更有机会找到周围雌性较多的区域,并在此立足。对于雄蛙来说,想要有更多可以成年的后代,关键在于探索性,尤其是同时具有胆量和攻击性的个体,他们能够找到更多雌性,也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水体来养育蝌蚪,提高蝌蚪的存活几率。在实验室的观察中,研究人员统计了霓股箭毒蛙从水中的蝌蚪到陆地成蛙时期的性格特点。来确认经历了变态后,生理生态都有产生剧变的它们是否也也有性格特质的变化。在以往有研究观察过一些会经历完全变态过程的昆虫,像面包虫和苍蝇在变态前后都有行为特征的变化,与变态前脱钩。而从箭毒蛙的观察中发现,蝌蚪和变态后的蛙保有一致的性格特质。在蝌蚪时期观察到的胆量、探索性特质,在其变态完成后,仍有所体现。这可能意味着性格特质受到遗传/生理因素的影响,或者在这两个生命阶段中有着类似的选择压力。另外在对于蝌蚪到蛙的观察中还发现探索性和胆量与它们的生长速度相关。和非常胆小害羞和不爱探索的个体相比,大胆且爱探索的个体成长到变态所需的天数要更少。
原文参考 :
1.Mélissa Peignier, Yimen G. Araya-Ajoy, Max Ringler, Eva Ringler. Personality traits differentially affect components of reproductive success in a Neotropical poison frog.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23; 290 (2007)
2.Lauriane Bégué, Noëlle Tschirren, Mélissa Peignier, Birgit Szabo, Eva Ringler. Behavioural consistency across metamorphosis in a neotropical poison frog. Evolutionary Ecology, 2023;
本文转自——REPTIZ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