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犬猫侵袭性骨病(四)
植入物相关的骨感染
骨科植入物的存在使骨表面极易滋生细菌,并可能发展成骨髓炎。特别是当植入物放置期间发生创伤或坏死时,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就更高。
其影像学表现取决于植入物感染的持续时间。如果存在骨膜反应,植入物周围存在的透亮光学影像区是潜在感染的早期标志(图17)。但仅仅依靠这种透亮光环(lucent halo)并不能确定是否感染,因为植入物发生无菌松动时会导致类似的外观。此外,DR设备自动采用边缘增强算法,也可能导致人造光影围绕骨科植入物,称为尤伯伪影(音译自 Uberschwinger Artifact)。数字算法的改进使得新系统中这种伪影减少,但不应将其与植入物感染混淆。通过比较术后即刻X线片和后期X线片,可以将这种伪影与真正的植入物感染区分开来,因为尤伯伪影在植入物放置后立即出现,不会随时间改变,而感染相关的光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如果确定了骨膜下感染,骨膜反应将会不断发展,并可能在外观上变得平滑或者更加不规则,整体上局部骨组织较为活跃(图18)。
图18. 一只12个月龄的切萨皮克湾猎犬的头尾位X线片。放置外固定支架固定胫骨骨折(骨折部位未包括在图像中)。针孔有分泌物排出。进针孔附近有严重的骨膜反应(长箭头),固定针周围有轻微的透明化表现(小箭头),与针孔感染特征相符。细菌培养发现有假中间葡萄球菌。
软组织肿胀是另一种预料之中的植入物感染的早期迹象。慢性感染时,最终会出现其他侵袭性骨病的症状,如活跃的骨膜反应或广泛的侵袭性骨溶解。不幸的是,骨愈合后的X线重塑技术可能无法确定是否存在初级骨髓炎。
死骨形成是骨髓炎的一种罕见并发症,发生在部分受感染的骨失去血供并坏死时。血液供应中断的骨段,称为死骨。形成的死骨完全被感染包囊包围,阻止骨的血流重建和骨的重吸收(图19)。最终,失活的骨段在X线片上表现为一个明显的矿化结构,周围是一个厚厚的透明区域,其中聚集了感染性碎片。从外观上很难确诊一个病灶是死骨并发骨折,还是骨折部位周围有活骨形成髓腔,这些部位常有丰富的活跃的骨组织,且不透明度有所增加(图20)。软组织肿胀,以及可能与死骨周围的透明区相通的排脓管,可以通过影像识别,有助于诊断(图21)。
图20. 一只6个月大的杂交猫前爪背掌位X线片。2个月前有多处掌骨骨折,骨折部位有瘘道和肿胀。在第三块掌骨(小箭头)内可见一截骨。排脓口位于较远的位置(长箭头)。第三掌骨周围有增厚,第二和第四掌骨有较轻微的增厚,这些变化代表骨折已经愈合。
真菌性骨髓炎在犬身上比细菌性骨髓炎更少见,在猫身上也很少见。与细菌引起的骨髓炎相反,真菌引起的骨髓炎更常见的起源是经血液污染。因此通常是多骨性的,长骨中段优先受到影响。各种假设对干骺端感染的偏爱进行了解释,并且认为是多因素导致的。连接干骺端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丰富血管网络可能导致干骺端血流缓慢。此外,骨骺区的毛细血管内皮缺乏基底膜,导致血液和相关感染因子在干骺端区外渗。骨骺上的血管则不然,在出生时便存在于狗和猫体内。因此幼龄动物感染后,通常在骨骺闭合之前到达骨的干骺端。尽管如此,血源性的真菌骨髓炎可在长骨骨干分布,感染扩散可能通过营养动脉发生。
真菌性骨髓炎在美国最常发生在真菌病原体流行的地理区域,通常是东南部和西南部。在美国,最常见的由骨分离到的真菌是芽生菌、球虫、组织浆菌和隐球菌。此外,年轻的德国牧羊犬具有传播曲霉菌病的遗传易感性,这是由土曲霉引起的。
真菌感染通常通过吸入传播,在疾病过程的后期传播到其他器官系统。患者通常表现为全身感染的非特异性体征,包括发热、厌食、体重减轻、抑郁、虚弱和周围淋巴结病。此外,受影响的患者可能表现出更具体疾病的迹象,如肺炎、皮肤感染、眼病(如角膜炎、葡萄膜炎或急性失明)、共济失调、癫痫发作或行为改变和胃肠道症状,这取决于所涉及的真菌类型和所波及的器官系统。
当发现多骨增生、侵袭性病变时,应将真菌性骨髓炎作为鉴别诊断目的之一。其X线表现与骨性瘤样病变相似(图22)。在这些病例中,应仔细考虑患者的旅行史,并进行胸部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气管支气管淋巴结病变和肺部病理变化。更明确的诊断可通过血清学、尿液真菌菌丝评估和骨组织活体采样进行细胞学评估和培养来获得。
原虫和其它原因引起的骨髓炎是罕见的。有种人畜共患病叫犬肝簇虫病,是一种由蜱传播的原生动物疾病,主要由布朗犬蜱携带,在美国南部和世界各地都能看到。感染美洲肝簇虫的犬会出现全身性疾病,包括发热、粘脓性眼分泌物、肌肉萎缩、体重减轻以及全身肌肉和骨骼疼痛。通常,在长骨、椎骨、骨盆和颅骨的肌肉附着部位可见光滑或不规则骨膜增生,这被认为是由于骨骼肌附着部位的肌炎所致。多骨分布和缺乏皮质破坏这两个特征使其在影像学上难以与肥厚性骨病鉴别。犬肝簇虫病的早期骨性病变通常发生在腕骨或跗骨近端和中轴骨,骨闪烁扫描术时显示高强度、弥漫性、对称的放射性药物摄取等特征。
骨瘤和骨髓炎都可能表现出相似的临床症状,包括软组织肿胀、疼痛、跛行和嗜睡。X线片显示两者均有侵袭性其特征,包括不明确的骨增生和骨溶解(通常是虫蛀型或渗透型),伴有长过渡区,在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皮质变薄和病理性骨折。一般来说,骨髓炎的进展往往比骨瘤慢,因此连续X线摄影可能对鉴别诊断有所帮助。但这种症状是多变的,不能依赖临床症状区分骨感染和骨瘤。
当试图区分骨瘤与骨髓炎时,应考虑许多因素,包括患者的信息、病史和临床体征,以及病变的解剖分布。通常情况下,原发性骨肿瘤多发于长骨,单骨发病,位于干骺端;而转移性骨肿瘤多发于干骺端,多骨发病,且多发于中轴骨骼。
细菌性骨髓炎往往局限于一个区域,受影响的患者通常有创伤史,局部感染或最近的侵入性治疗程序。真菌性骨髓炎往往有多骨裂、干骺端分布,受影响的患者可能有到流行地区旅行的历史。此外,真菌性骨髓炎患者更容易出现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厌食、抑郁、发热、呼吸体征或淋巴结病变。
(全文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