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花鸟鱼虫研习社
在多年前,宠物蛇饲养者如果想向不了解蛇类的朋友秀个冷知识,很多人都会提到“蛇没有耳朵,它听不见的”。近几年我们会说“蛇虽然没有耳朵但它能通过地面传导的震动感知声音”。是的,虽然蛇没有外耳和骨膜中耳,但它们依然能感受到声音。当蛇类接收到这些振动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蛇类是否只能靠感知地面震动来获取声音信息呢?昆士兰大学近期的实验为人们展示了更多的例子。针对蛇类听力研究的相关实验,往往都针对某种蛇类,且实验对象大多无法自由的行动并做出反应,它们有些会被麻醉或者被控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而这次实验首次让蛇处在相对自由、有活力的状态下进行。
本次的的实验选取了产自澳洲的5个属的蛇类参与实验。分别为棘蛇属的两种(Acanthophis)、盾蟒属的沃玛蟒(Aspidites ramsayi)、盔头蛇属的灰盔头蛇(Hoplocephalus bitorquatus)、太攀蛇(Oxyuranus scutellatus)以及拟眼镜蛇属的两种(Pseudonaja),总共19条作为样本。选取多个属来进行实验,是为了观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习性的蛇类对于声音反应有什么区别。棘蛇是活动较少的伏击类毒蛇;沃玛蟒是活跃的大型无毒蛇;盔头蛇拥有树栖习性;而太攀蛇和棕蛇(拟眼镜蛇属)都是会主动寻找猎物的活跃型毒蛇。实验讨论的是听力和声音的问题,需要研究人员准备合适的声学环境。实验在一间4.9×4.9m的隔音房中进行,房间中心为测试区域(2.4×2.4m),授试的蛇类可以在这个区域自由的活动。该区域的两侧各有一组扬声器,每组三个。同时地面设置加速度计来监测声音播放时的任何地面震动。整个房间会保持在27-28度以保证对象蛇类能够正常的活动。关于播放音频的要求,在之前的相关实验已经表明,蛇类对于低频的声音最为敏感。研究人员设置了三个频段的音频000-150Hz(S1 产生地面振动)
150-300Hz(S2 不产生地面振动)
300-450Hz(S3 不产生地面振动)
实验的开始会将对象单独扣在木箱下使其平静,然后通过滑轮升起木箱,将蛇暴露在测试场中。并由随机方向的播放器播放音频或者静音30秒,过程由研究人员监测记录。经历了304次的对照实验,观察到了多种蛇类对声音的反应行为和不同属之间的反应区别。研究中记录到蛇对于声音的九种反应行为:移动 蛇向着声音的方向移动或者远离,以头部移动距离为准
警惕探索 只有身体前1/3像四周移动探索
伸舌头 伸出舌头探知
停顿 行动时突然全身静止停顿
头抽缩 头部瞬间抽缩
嘶嘶声 身体紧张发出并嘶嘶声
张嘴 身体紧张并张开嘴
瞭望 立高头部探望
定向 头部固定一个方向,身体横向移动
研究人员将移动和另外8种行为区别开,将另外8种定义为防御/谨慎行为通过数据分析首先可以看到,不同蛇类的反应和它们原有的习性相关,例如伏击型的棘蛇,整体的反应都明显更少。活跃捕食的太攀蛇和棕蛇,其表现也符合对于它们日常行为的观测。不同的蛇类有着属于该属的普遍反应,比如棕蛇对声音的主要反应是张嘴,而沃玛蟒的表现主要是瞭望和头抽缩,这些行为的属级一致性表明它们是可遗传的“天性”。在防御/谨慎行为的表现上,除了棘蛇属外,沃玛蟒的的行为反应最少。而在移动方面沃玛蟒与太攀和棕蛇这两位眼镜蛇科的成员活跃度相当,但区别在于沃玛蟒相对更多的向声音的来源移动,而太攀、棕蛇包括盔头蛇和棘蛇都更倾向于远离声音的来源。这表明毒蛇们存在潜在的回避行为,在野外游走捕食的蛇类有更大的概率遭遇危险,而上述太攀、棕蛇、盔头蛇这三种蛇类体型相对较小,虽然拥有毒性但仍有许多捕食者能对其造成威胁,比如巨蜥、猛禽和野猫。而沃玛蟒体型就相对要庞大的多,以巨蜥为食,自然就更加有恃无恐。两类都将行为特点映射在了对于声音的反应上不同的频率也会使蛇类的行为产生变化。比如随着音频频率增加,沃玛蟒会表现出更多的停顿静止,反而几乎不会瞭望。太攀蛇会对S2的频段产生更多反应。但这些对于不同频段的敏感和行为变化,与野外生存的关联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研究。Zdenk博士说:这些发现挑战了蛇听不到声音的假设,例如听不到人类说话或喊叫。并可能重塑人们对蛇类听力反应的认识。我们对大多数蛇类如何在世界各地的环境中生存知之甚少,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声音可能是它们感官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
克里斯蒂娜·N·兹德内克、蒂莫西·斯台普斯、克里斯·海伊、拉克兰·N·伯克、达米安·坎杜索。声音花园:蛇对空中和地面声音的反应。公共科学图书馆一号,2023年;18(2):e0281285DOI: 10.1371/journal.pone.0281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