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西部小动物临床兽医师大会
早些年异宠还没流行开的时候,人们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节肢动物还都比较难以接受,更谈不上去了解它们。直到近些年异宠文化盛行,以前比较少见的宠物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异宠展、两爬展、昆虫展等活体展会的举办频次及规模都呈增长态势,普通人对异宠的包容度和了解程度也在迅速提高。
十年前我还在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在大学城商业街租了个格子铺,售卖活体守宫、捕鸟蛛等小异宠,我经常跑去看。捕鸟蛛这种大型的毛蜘蛛十年前还很少有人养,现在也成为比较热门的异宠种类了。 可能很多“圈外人”会觉得养蜘蛛很难理解,又不能抱又没感情,长得还很吓人,惊悚程度都要拉满了,为什么要养呢?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宠物自古以来就不是只有一个类型的。猫咪和狗狗这样聪明且富有感情的动物可以被称为陪伴型宠物,互动性强,主打一个互相陪伴;金鱼、锦鲤、龟、蛐蛐儿、鸣禽等具有观赏性或者叫声好听的可以被称为玩赏型宠物。 捕鸟蛛也可以当成观赏型宠物,因为它们种类繁多、颜色各异,也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无论是捕食还是日常活动都很有观赏性。 捕鸟蛛是蜘蛛目下捕鸟蛛科Theraphosidae物种的统称,由于早期翻译不严谨,在国内媒体报道中经常被称为“狼蛛”,但其实真正的狼蛛指的是狼蛛科Lycosidae的物种,这两个科无论是体型大小还是相貌都有着巨大差别,不能混为一谈。捕鸟蛛广泛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接近赤道的部分,目前已发现的总共有一千余种,被当成宠物饲养的只占少数,其中比较普及的热门种类就更少了,也就十几种。 以前捕鸟蛛刚到中国的时候很多人都在一边探路一边养,现在十几年过去,捕鸟蛛的饲养和繁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接下来我们说说饲养捕鸟蛛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1.正确的栖息环境 为捕鸟蛛布置一个适合它的、正确的栖息环境,是饲养捕鸟蛛最基本的一件事。从栖息方式来看的话,捕鸟蛛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树栖型、地栖型和穴栖型,这三种类型的居住环境都不相同。 树栖型的捕鸟蛛需要竖高型的饲养盒,底部铺设椰土,还要放置一块树皮斜着靠在饲养盒的内壁上供它栖息;地栖型的捕鸟蛛只需要用平整的椰土铺设盒底,最好能放置一个躲避屋供其躲藏;穴栖型的捕鸟蛛会自己挖掘洞穴,较少来到地面上,所以垫材一定要厚铺,给它留足往下挖掘的空间。 2.适宜的温湿度 捕鸟蛛主要生活在热带地区,所以普遍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对湿度的要求却并不相同,因为自然条件下有些捕鸟蛛分布在潮湿的森林中,有些则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稀树草原、岩山、沙漠等地。所以饲养者在饲养捕鸟蛛之前要先搞清楚自己所养的捕鸟蛛种类具体的产地和原生栖息地环境。 控制温度可以使用空调来调节室内大环境,用温控+加热垫来调节饲养盒内小环境的温度,而湿度可以靠设置水盆和往垫材上喷水来控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将蜕皮的捕鸟蛛格外需要湿度,观察到它们有铺设网床、颜色变暗、拒食等现象,就要考虑是否是快要蜕皮了,具体情况我们稍后再说。 3.食物的选择 捕鸟蛛是食肉动物,它们的进食方式是咬住猎物后注入毒液麻痹猎物,再注入消化液分解猎物的内部结构,当猎物的内部组织被溶解得差不多以后,捕鸟蛛会吸食猎物的体液,最后只剩下干瘪、皱成一团的外壳,弃之不食。 所以捕鸟蛛食物的选择最好是节肢动物,例如蟋蟀、面包虫、大麦虫、玉米螟虫、杜比亚等昆虫。如果是正在开食的幼苗期蜘蛛,可以选择将虫身剪为两段用镊子递过去,让幼蛛触碰到虫子爆出的浆液,可以起到诱食效果。 4.蜕皮期间的注意事项 捕鸟蛛是节肢动物,靠蜕皮来生长。蜕皮期间的捕鸟蛛非常脆弱,无法进食,需要妥善照顾。当捕鸟蛛的食欲下降,颜色变得灰暗,后背的背板缝隙扩大,且活动时间减少时,就很有可能是即将蜕皮了。 蜕皮前捕鸟蛛会先用蛛丝给自己铺一张“床”,然后八脚朝天躺在网床上,仿佛死了一般。躺一段时间后,捕鸟蛛会开始活动八条腿和一对螯肢,使其伸展和收缩,接着背板完全开裂,头胸部率先蜕出来,接着是脚和腹部,最后全部蜕完。 刚蜕完皮的捕鸟蛛很脆弱,没有什么行动能力,需要休息一段时间,等新的外骨骼硬化之后才能恢复正常行动。蜕皮期间一定要注意多加水,只有湿度足够的状况下捕鸟蛛才会顺利蜕皮,太过干燥的话捕鸟蛛很可能会蜕皮失败,轻者损失一两条腿,重者直接卡死在旧皮里。 另外,如果捕鸟蛛在蜕皮时它的饲养盒里有活体的面包虫、大麦虫等昆虫,一定要将其取出来,因为蜕皮期间的捕鸟蛛毫无反抗力,容易被面包虫“反杀”。 蜕皮过后的捕鸟蛛颜色会艳丽很多,而且幼年和亚成体的捕鸟蛛生长比较迅速,几乎每次蜕皮都会长大不少,颜色也会有所变化(发色),直到最终定型。在饲养捕鸟蛛的过程中观察它们体型和颜色的变化,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所以对于蜘蛛爱好者而言,捕鸟蛛真的是充满魅力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