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每一次股权调整背后,都是华为的一次重大危机。被骗钱、被开除、家庭分裂,欠了巨额债款的任正非被迫创业。但当时没有钱,就找了几个同事合伙出钱,一共6个人,一人出3500元,创立了华为。成立华为的前几年,都没有给合伙人分红,5位股东想要分红,任正非觉得革命尚未成功,还不到分红的时候。没办法,就把欠员工的钱换成股份,同时让员工出钱来买公司股份,让员工投资公司。第三次危机,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是华为所在行业的大危机;在内忧外患的时候,华为推出了虚拟股权激励,从员工直接持股改为工会持股,让更多的员工参与进来。当时任正非差一点就把华为卖给了摩托罗拉,最终因摩托罗拉高层变动而告终。这也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刻,这时华为设立了一个控股平台,把股权上移,限制股权年兑现比例,给公司加了一层保障。当时内部很多人拿了股票,没有了奋斗精神,看到危机来了就很恐慌,这时候推出了饱和配股计划,设置持股上限,遏制躺银阶层。6)2013年-行业领先:TUP(Time unit Plan)之前华为员工购买股权都是公司担保、银行贷款,当时因为风险太大被银监会叫停;加上公司的股权价格越来越高,员工就买不起公司的股权了。很多员工准备买房子,如果买了公司股票就没法买房子了,所以员工就不想参与了。这时候华为推出了TUP,不用员工出钱,但激励期限只有5年时间;因为华为怕很多员工拿了股权就不奋斗了,有个期限防止员工懈怠。到了2018年,华为的对手再也不是思科、爱立信,而是美国;这时候华为又做了很多创新,设了很多公司,对外籍人员进行激励。你发现了吗?失业了、没钱了、遇到金融危机了、被美国打压了……在这些重大危机面前,任正非用了一个不可替代的管理手段——股权激励。
- 高管集体降薪:他们有股权,短期内降薪不影响他们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比如我们可以改变薪酬支付的方式,推出3个组合套餐:
- 低薪酬、高股权:有些员工不缺钱花,想赌一把,可能拿30%工资,70%股权。
因为以前要自己投钱、建厂房、生产、包装、销售给客户;但现在,比如阿里创办时找高盛、软银投资,开公司首先是卖股权、卖梦想。所以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产品可能卖不出去了,但不影响你卖股权。
的确是,假如西贝有2万个员工,人均工资社保8000元,1个月就是1.6亿,3个月4.8亿,再加上房租,6、7个亿就出去了。哪里有这么多现金流?再看西贝的同行海底捞,在香港上市时募集资金66亿,它在3-5个月内不会有大的资金问题。
投资机构要通过竞调等一系列流程,等流程走完可能公司破产了;可以找家族成员,但能拿出多少钱,要看家庭背景了,很多创业者拼不起;员工对公司信任度最好,出资速度也快,是最好的选择。公司遇到危机发展不好了,员工为什么还要给你投资呢?公司债:每年给员工6%或8%的利息,相当于借员工的钱;可转债:可以有每年的固定利息,公司发展好的话,可以选择转换成公司股权;债转股:把工资的一部分转成公司的股权,华为曾用过这个方式。所以公司在危难时期,要用特别的手段,给员工一个保障底线,也给他一个梦想。华为在7大危机面前,都没有到外面融资,全是对内部的员工进行激励。内部员工的股权激励,大家出钱也出力,所以内部激励效果更好。① 分红权:比如今年公司利润1000万,你有1%股权,就拿10万分红;② 增值权:比如公司股价从每股3块涨到每股5块,你持有的股份也跟着涨。③ 投票表决权:成为实名股东的话,在股东大会上支持王石还是支持宝能,是你的权利。当然还有其它很多权利,知情权、资产处置权、继承权等,但核心的是上面3项。比如某公司技术经理岗很重要,针对这个岗位给一定的干股,每年可以拿分红,对岗不对人。比如给员工价值1元的期权,以后公司股价上涨到3元,他只用出1元的价格购买,像期房一样。比如给基层分红权,给中层分红和增值权,给高层所有权。干股适用于短期激励不到位、希望快速做大的企业或单元,便利店可以采用;期权适用于发展前景好、空间大,但暂时利润不理想或现金流紧张的企业,互联网公司可以使用;期股适用于空间大、有利润、强调平台价值的企业,中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可以用,像华为,让员工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实股适用于创业期或启动上市计划的企业,适用于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的核心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