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随着市场规模不断的扩大,组织所带来的挑战日益彰显,内部出现了很多问题,希望通过大刀阔斧的变革,在短时间内集中解决掉,急于求成,未能真正理解变革,结果遭到巨大的阻力反而导致变革失败。
在华为看来,变革是一种改良,而不是革命。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表示自己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的管理改进,控制节奏,循序渐进。
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华为前副总裁邢宪杰老师,来看看什么是变革,变革的动因和关键时机以及华为变革的历程。
来源:华营管理私塾(ID:hyglssh)
作者:华营导师、华为前副总裁邢宪杰
编辑&排版:安妮 头图:Pixabay
备注:管理咨询or商务合作请致电:400-886-5185
01 变革的三个层面:优化、革命和改良 变革的含义很广,变革是统称,从规模和剧烈程度来讲,分三个层面: 最小的一个层面我们叫优化,比如公司的流程优化,员工的不断改进,这是最低层次的变革,通常不会引起组织流程的重大变化。 剧烈的我们叫革命,这更多的是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包括科技革命,剥削产业革命。这种是非常剧烈的,发生的非常快,同时幅度非常高,缺点是可控性很差,有可能会带来很快的大成长,同时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东西。 之间的形态我们叫做改良式的,比如战略从一种业务到另一种业务运作模式,利益再分配等。华为的变革是改良式的,不主张企业的巨大革命性变化,主张保持稳定,控制节奏,循序渐进,一方面不撕裂过去的组织,另一方面能不断到新的方面去,这是华为推崇的一种模式。 任正非曾说:“在管理上,我不是一个激进主义者,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主张不断地管理进步,一小步一小步改进、一小步一小步地进步。任何事情不要等到问题成堆,才去做英雄弹指一挥间的力挽狂澜,而是要不断地疏导。即使别人误认为你没有抓管理的能力,也不能为了个人名声而去大刀阔斧。” 到现在为止华为进行的所有变革,都可以说是改良式的,变革什么?这里有三个内容: 第一个是战略方面的变革。举个例子,华为的运营商业务,最早是单一的运营商,2011年之后进入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业务战略和业务组合发生了变化,这是战略层面的变革。 第二个是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公司变革的主要内容,也是进行其他变革的基础,管理体系包含组织、流程、IT。流程就是企业怎么做事,组织是由谁来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IT则让流通高效、自动、可视化,提升组织效率。 第三个是文化和人。不管是战略还是管理体系都需要人支撑,公司文化、组织行为、员工的激励如何让管理体系落地,非常关键。 02 变革的动因与关键变革时机 企业为什么要变革?这不仅源于自内部成长带来的挑战,还有外部环境变化所来的挑战。 首先从企业的内部因素看,企业不断的成长和发展,是需要有不同管理方式,必然在组织、流程、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要变革,这是变革的第一大动因。 第二个动因是外部动因,环境、技术、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特别是处在高度易变性行业。假设按变化性分类,我们这里分为两类: 一类是高度易变性。比如IT行业,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再到以后的终端形态,照相技术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等等,是高度易变型行业,这种行业客户需求变化非常快,一旦赶不上,公司可能会消亡。 还有一类是低易变性行业。比如食品、酒业,对客户需求管理相对小,更注重持续的品质管理、流程管理。 但对易变性行业来讲,环境技术和客户变化,对公司是致命性的,不能实行这些变化,很容易死亡,企业到了成熟期,你所在的产品和产业,很快进入下降期,如果不能很好的管理业务组合,就会错失新的成长期,这时候又会走下坡路。 因此,这两大因素使企业必须要进行变革,通过重整或优化管理体系,改变业务运作模式和决策机制,从而达成公司战略。 在变革的时机选择上,华为的经验是在经营好的时候变革。公司利润好、增长好,这时有钱、有能力变革,是主动变革的最好时机。 如果公司遇到危机了,财政状况不好了,变革往往是被动的,同时效果不好,公司风雨飘摇,没有多的钱变革,人心惶惶,这个时候反而不是变革的好时候。 所以,尽量要在公司经营好的时候,居安思危进行变革。 03 华为的变革历程 和很多企业的变革一样,华为的变革一开始也是问题驱动型的变革,后来形成了主动规划和迭代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那么这三个阶段是如何演进形成的,存在什么样的节奏和逻辑?我们逐个来看一下: ▇01 变革阶段一:问题驱动型变革(1993-1998) 这一阶段,华为经历了野蛮成长,规模迅速发展,但问题也越来越多。具体变革的背景是什么?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看: 业务状况:公司年年翻番、快速增长,公司规模大幅扩张。公司收入到1998年从几个亿增长至50亿元人民币,公司员工增长至8000人。 客户需求:行业处于电信行业大发展时期,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大干快上成为了企业主旋律。 内部管理:此阶段出现了内部流程的诸多漏洞,如研发与客户不同步,供应无法满足市场等。第二,随着员工迅速增多,薪酬体制,人员管理等也面临较大压力。第三,内部缺乏质量管理体系,导致质量事故等严重后果。 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公司发展就会停滞走下坡路,于是华为开始了变革,起草华为基本法、引入ISO9000,向HAY公司学薪酬管理,向摩托罗拉学采购管理,向美国公司做股权激励的公司持股制度,向香港机构学习艺术管理。当时任总那几年频繁去美国、日本、欧洲考察,想找到一家机构帮华为公司提升管理,到1998年才认识IBM,这个阶段一方面要做变革引入基础管理,另一方面要为体系化变革做准备。 这时候,企业家的直觉和管理自觉非常重要,如果企业家和最高层,意识不到管理变革重要性,很有可能错失这个机会。 ▇02 变革阶段二:主动规划变革(1999-2011)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变革,华为的变革意识和变革准备度显著增强,为了使管理体系更加匹配业务的发展,华为开启了主动规划型的变革。这一时期的变革背景是: 业务状况:研发周期和质量达不到要求,供应能力始终达不到客户要求…2000年IT泡沫破灭,海外IT企业开始收缩,华为抓住机会进军海外市场。在此阶段,华为取得了BT认证。 客户需求:如何快速、高质量的研发和供应满足客户需求,海外客户如何接受中国的产品,认可中国的品牌,是当时所面临的挑战。华为在公共关系、品牌、行业规则的遵从等方面均有了变革的压力。 内部管理:该阶段的管理体系需要支撑质量好服务号价格低的竞争要求,需要支撑全球化的运营,包括全球交付的能力,全球供应系统,多工厂布局,以及本地化等。 于是,华为启动了新一轮变革,特点是面向全球,引入业界最佳实践,主动有规划的进行变革。当时规划了很多项目,对流程、组织、IT和支撑体系进行了变革。 在流程上,建立了IPD、ISC的完整流程体系以及公司整体流程架构,建立了IPD、ISC主干流程,确定了各核心流程的运作模式及相互输入输出关系,实现了这些主干流程与功能支撑流程的融合。 在组织上,理顺市场驱动机制,以流程为导向自上而下系统重整了公司组织体系。 在IT上,建立了能够支撑全球的ERP等完整的IT体系及完整的办公体系,对端到端交付流程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供应上,建立了全球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全部IT化,以流程为导向,从合同签订到交付完全自动运行。存货周转率提升数倍,生产周期缩短,全球任何地点可以交付。 这一阶段华为形成了架构清晰、协同支撑、兼具集中性与灵活性的集成、高效管理体系,并具备了可扩展和适配能力。 ▇03 变革阶段三:迭代演进阶段(2012-至今) 2012年之后,华为形成了常态化的变革习惯,进入到迭代演进阶段,在第二阶段形成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变革适应新形态。该阶段所面临的挑战是: 单一产业的天花板,华为目前已占到市场30%的规模,继续增长将非常缓慢,因此华为2010年起寻求拓展自身的业务边界,着手开始做消费者业务及企业业务。 在扩展业务边界的同时,管理体系面临着从单一业务体系到多特性的业务管理体系的演进。 因此华为开启了不断的变革探索,例如,向谷歌学习如何对不同的业务进行管控、考核与激励。在组织方面,华为之前偏向中央管控,现阶段则需要重新考虑对事业部的授权范围,决策权与考核评价权的下放。流程与IT方面,根据三个业务(运营商、企业、消费者客户)的特性进行适配和变革。权利下放之后,需要监管体系的变革。运营商业务方面,华为逐步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研发与服务等等。 成功的管理变革是企业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帮助企业少走弯路,提升变革成功率,华营于5月13日-15日特开启《管理改进实务班》第3期,赋能过程管理实施,助力企业管理改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