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和赵刚有个对话:
“一支部队也是有气质和性格的,而这种气质和性格是和首任的军事主管有关,他的性格强悍,这支部队就强悍,就嗷嗷叫,部队就有了灵魂,从此,无论这支部队换了多少茬人,它的灵魂仍在。”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只要我在,独立团就嗷嗷叫,遇到敌人就敢拼命,要是哪一天我牺牲了,独立团的战士也照样嗷嗷叫。我就不相信他们会成为棉花包,为什么呢?因为我的魂还在!”
军队是这样,有敢于亮剑的长官,就没有胆小怕事的士兵。而对创业公司来讲,老板的性格和作风就代表了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为公司铸“魂”本就是创始人当仁不让的责任。
一只小虾米成不了鲸鱼,一个蚂蚁也成不了大象,这由它们的基因决定的。同样的道理,一个厨师做菜再好吃,也不会具备做将军的底料。俗话说三岁看老,人是如此,公司也是这样。一个公司的发展格局和上限,其实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
环境和欲望往往会迷惑人,有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却求而不得;有的人得到了什么,但却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个人端什么碗、吃什么饭,其实是从很早就注定了的,可惜的是,大多数人要沉浮很久才会认清楚自己。
自知者明比知人者智更重要。
刘邦在乡村偷鸡摸狗、做无赖的时候就表现出了领袖群伦的素质,而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时候就走向了做万人敌的道路。刘邦做不了韩信,韩信也做不来刘邦,这都是性格使然。
所以,我有时候会觉得,一个公司能走多远,其实看它的创始人、老板的性格和素质就大致可以判断出来了。
举个例子,1995年,杭州电视台做过一个社会试验,几个人在夜里去马路上偷窨井盖,看有没有敢挺身而出的路人。结果人来人往,只有骑自行车路过的马云在绕了几圈后,一只脚踏着自行车,一只脚点地的停在远处,朝几个“小偷”呵斥:你们把井盖抬回去!
后来记者采访路人,有人表示偷井盖当然不对,但遇到这种情况“就很难说了”,而马云表示他必须管这个“闲事”,但“如果他们冲过来,我肯定逃了”。
那年马云31岁,离他创立阿里巴巴还有好几年。
这件小事就是体现了马云的性格: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但也注意策略和自我保护。
我们看阿里巴巴这些年,就像马云学的太极拳一样,“虚实”“动静”“开合”“进退”“攻防”,其发展节奏非常有章法。
“我觉得太极拳带给我最大的是哲学上的思考。阴和阳,物极必反,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化,什么时候该聚。这些跟企业里面是一模一样的。”
马云说他最欣赏太极文化中的三个字:定、随、舍。企业要坚持自己的战略定力,也要因势利导,还要懂得放弃。
“任何一支部队都有着它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是由这种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与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就算李云龙不在独立团了,可他给独立团注入的精气神还在。可以预见,就算马云今年退休了,阿里巴巴的文化仍然是继续存在。
很多年轻创业者往往忽视了这点,他们要么自命不凡、刚愎自用,要么疑神疑鬼、游移不定,就算公司得到天时,得以发展起来,但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会因为性格的天花板而造成公司的瓶颈。
比如前两年火热的共享单车,其中某品牌的创始人就是那种唯我独尊、认定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性格,这就导致了公司欠缺合作共存思维,最终造成了创业的败局。
企业就像是一个球队,每个队员的作用都很重要,要团队协作,而不能个人英雄主义。很多老板都不认可、想不明白这点。
最后,企业的文化基因是公司成立最初的三年建立的,创业者不要怕麻烦,这个时候建立的格局有多大,直接决定了公司的未来。
一定要想清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你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你要为社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你的理想是什么……
如果你的视野和心胸不够,那你就很难用得了比你视野更远、心胸更大的人才。实际上,很多老板手下的员工都是不如他的人。“比世界还大的世界,就是你的心胸。”用任正非的话说,如果他成了公司“金字塔”的塔尖,那么他躺下的时候就把整个公司的层次都拉低了,所以要炸掉“金字塔”的塔尖,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
华为刚成立几年的时候,任正非就喊出在世界通信领域华为要“天下三分”的口号,可见他的抱负。
当然,志存高远,理想远大,这都是好事,但脚下的路还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