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Human resources
人力+

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人力+ > 教育

姜沛民:坚持“中国特色”建设一流大学

2021-05-10 1566 返回列表

习近平强调指出:“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①“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②坚持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特色”,是习近平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大学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举旗定向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学习好、把握好习近平这一科学论断和政治要求,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增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中国特色”是指我国大学在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丰富实践中所形成的本质属性和办学特色,是指我国大学扎根中国大地、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熏陶、生长出来的独有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是指我国大学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先进文化成果和国际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大学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特征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全面总结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就教育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开宗明义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为本质的特征、最为突出的制度优势,也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遵循。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属性。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看,大学作为孕育思想、传播理论、传承文明、价值塑造的地方,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因而大学必然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政治立场和政治功能。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存在,不同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教育目的。大学发展必须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同向同行,这也是大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教育的本质属性上,习近平反复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既是办学治校的根本政治要求,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在办学定位、办学方向、办学宗旨上明确服务于党的事业发展的需求,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相一致,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把学校办成党的事业的坚强阵地,把广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新中国教育实践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学的管理体制几经探索和演变。事实充分证明,凡是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就取得快速发展;凡是党的领导被削弱,学校发展就会遭遇严重挫折甚至带来惨痛教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新中国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最宝贵、最重要的经验。只有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握好我国教育的正确发展方向。只有集中全党之力,才能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难点重点工作进行攻坚克难、有效推动。我国大学也只有把自身发展自觉融入党领导下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依靠力量,才能在办学方向上不会迷失和走入歧途,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和跨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并将之全方位贯穿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保证党对高校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制度。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并以此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保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的机制协调运行。加强党的领导,基层组织是基石,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更好发挥群团组织协助党委开展高校群众工作的独特优势,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知识分子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凝聚在党的各项事业之中。


二、坚持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①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要以长远的眼光、历史的视野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国家、对民族所作的贡献。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培养特色。


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就要旗帜鲜明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近代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结论,实践的结论。要把这条成功之路走下去,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去实现强起来的新的伟大飞跃。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解放前后的翻身、改革前后的巨变、当今世界的比较来了解中国奇迹、讲好中国故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培养造就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的一代新人。正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②不管什么时候,为党育人的初心不能忘,为国育才的立场不能变。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高等学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就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也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习近平反复强调,“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③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他要求大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养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


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教育原则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认为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并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我们党很早就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把劳动教育写入新时期教育方针,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把加强劳动教育和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实践教育、实践育人已成为中国特色的重要特征。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文化底色


习近平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任务。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抓住思政课这个主渠道,要抓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个重中之重,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习近平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指针。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更大气力,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治素养,不断坚定信念、砥砺初心,不断推进自我改造、自我净化,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导向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作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办学治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治国理政理念和方略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就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定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优质公平的教育。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需求。要在招生和就业制度上,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兼顾质量、公平的高考招生制度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要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让他们都能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有实现他们抱负和梦想的机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来办大学。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广大师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一切工作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一切成效要听群众评判的观点,把依靠和服务广大师生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办学过程中,要把广大师生视为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和管理服务工作的对象,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主动从广大师生员工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共同谋划学校的发展。要注重激发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认同感、调动积极性,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建议权,使师生员工自觉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牢固树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理念。尊重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满足学生正当的个性化需求,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标尺。在专业选择上,建立灵活挑选所学专业的制度规范,赋予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在课程教授上,满足学生兴趣和个人爱好,通过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学生管理上,不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机械地要求和衡量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选择不同的素质培养方案和措施。


五、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唯一的连续性文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根基、确定了最为基本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源泉。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将立德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青年学生应当是最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群体,其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值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习近平深刻指出,“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上的优势,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支柱和精神底色,教育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真心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高校是交流思想、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必须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确立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构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体系,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或体验活动,使大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升他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热爱和崇敬之心。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定广大师生文化自信。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的全过程。要坚定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自觉肩负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的责任和使命,努力服务于提高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国和平崛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建设科技强国与国家战略需求提供强大的创新服务,为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引领国际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为促进和繁荣国家文化事业发挥引领作用,在世界一流大学的“万花园”中充分展现中国风采。


六、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多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放的事业,“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优化教育开放全球布局,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层次和水平。”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方针。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大学从办学之初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无论任何时候,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方向和职能丝毫不能动摇。这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是符合自大学产生以来发展轨迹的,也是符合我国大学发展历史的。过去,我国高等教育曾经向日本学、向欧洲学、向苏联学、向美国学,长期的办学实践充分证明,由于国情、体制、历史、文化的不同,完全照搬西方大学的发展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世界上也没有什么超越国界的、绝对意义上的大学和办学模式,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各领风骚,但共同的特点是,都在服务国家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都离不开北京大学等一批高校的孕育、传播和参与;从革命、建设、改革到今天的新时代,每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每逢国家和民族面临重大抉择、每项重大建设成就,都能看到大学的身影,都能体会到大学的重要贡献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们的大学也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中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达到更高的水平,不断赢得社会的公认和世界的赞誉。我国高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就要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牢牢扎根中国大地,根植党情、国情、民情,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基本方向,以特色发展、争创一流为基本途径,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探索人类发展规律,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国家的支持,更好地走向世界。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下谋划对外交流。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学习先进经验的积极探索。事实上,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力快速提升的原因之一。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对促进学校的发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无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衡量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展现中国特色,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坚持中国特色,更强调在中国特色基础上的融通中外,从而借鉴世界各民族先进思想与办学经验,形成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中国特色。


2013年4月21日,习近平在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仪式的贺信中指出,今天的世界是各国共同组成的命运共同体。战胜人类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舟共济、携手努力。教育应该顺此大势,通过更加密切的互动交流,促进对人类各种知识和文化的认知,对各民族现实奋斗和未来愿景的体认,以促进各国学生增进相互了解、树立世界眼光、激发创新灵感,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远大志向。习近平站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教育使命和青年成长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指明了教育对外开放发展的战略方向。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引擎,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我们要站在这一宏大的背景下,谋划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统筹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不断激发高校内在活力,不断创新教育开放合作模式,必须在全球视野下开展研究和对话,创造影响世界的学术成果,培养活跃在各种国际舞台的人才,必须跟踪和引领世界未来发展的学术前沿,组织开展与各国的交流合作,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2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