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数据真实性的质疑声中,陷入重重的人口焦虑。被焦虑和质疑裹挟的我们,却忽略了同天公布的另一组重要数据——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和CPI(消费价格指数)。正常情况下,上游的采购成本上涨,大概率会传导到下游的消费品价格上涨。但是,4月份的PPI和CPI出现了严重背离的剪刀差:
PPI同比冲上6.8%,创2017年10月以来新高
多数大宗商品,已经超过2015-2016的最大涨幅。
沪铝,创13年新高;铜和螺纹期货,单月上涨10%;木材,5个月涨了125%……最理想的CPI指数,应该是1.5%-2%之间,也就是所谓的温和通胀。
当上游的成本嗷嗷猛涨,当下游的消费复苏乏力,问题就出现了——上游的成本上涨,并不能传导到下游的消费品价格上涨。
铁签子,2块。羊肉,3块。碳,1块。烤成串,却卖不到5块。进入4月份之后,PPI快速抬升到6.8%,CPI却只复苏到0.9%。刚刚走出供给侧改革的煤老板,钢老板和铁老板们,如愿都实现财富自由了。消费者,无力为上游涨价而买单。白嫖可以,涨价不行。
之前,天天看一帮憨批喊“通胀来了,万物暴涨来了”。一切的价格上涨,都有末端的需求来买单,全社会一起缓慢消化通胀的泡沫。上游在资本冲刷下,可以做到“你爱买不买,我依旧涨价”。下游复苏乏力,无奈治好“你爱涨不涨,我真买不动”。中游企业出清的越多,就业压力就越大,员工卷的就越狠,收入削的就越严重,消费复苏的就越慢……比如,这次上游大宗商品的暴涨,原因很复杂,且我们无法控制。以鹰酱为代表的一票欧美坏批们,一个劲玩财政赤字货币化,开着直升机撒钱。企业开始集中回补库存,国内外的库存都处于历史低位,自然也会推升大宗价格。像三哥这样的,还没来得及复工,第二波的疫情就来了,全民忙着烧尸体,哪顾得上开矿。十四五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碳达峰和碳中和。部分碳排放高的资源品,生产要减产。复苏的需求,叠加上减产的供应,自然就赋予了大宗商品疯长的确定性。把高确定性的大宗商品,放在全球放水的高流动性环境里,会发生什么?大宗的暴涨,我们是无辜的被收割者,且暂时力所不及。再比如,消费的复苏乏力,也是诸多复杂原因叠加的结果。有疫情的原因,也有全球生产效率失速、全社会利润率低的原因……过往数载,我们提振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无非就两招:以提振消费来消化大宗商品暴涨的成本,提高中游制造业的利润。普通人拿着钱,直接杀入收益更大、确定性更高的资产,直接冲进楼市和股市,甚至直接冲进已经暴涨的大宗期货。消费依旧难以提振,全社会成本反而再次提高,中游企业利润反而再次被削薄……中游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变得更高。生存成本,变得更高。实体利润,削的更薄。屋漏偏逢连夜雨,经营更加雪上加霜。企业的利润更低了,经营更难了,员工就会更卷,收入就会更低。无论是放水刺激,还是货币收缩,不仅无法解决当下的难题,反而会继续拉大PPI和CPI的剪刀差,反而会加速滞胀周期的到来……因此,即便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表现异常亮眼,430会议上高层的措辞也异常谨慎。货币政策不急转弯,流动性合理充裕,收紧节奏或将放缓。
4
目前的大宗商品疯涨,几乎是无解的。国内只能尽量控制,但核心力量在外部。目前的消费指数复苏,只能是长线的。不敢直接放水撒钱,只能慢慢走出低谷。总之,实体利润不乐观,而且今年大概率会维持不乐观。上游价格通胀,下游消费不振,对实体的回报率侵蚀非常强。当全社会的实体回报率,都被削薄到一个极低的区间,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股市的上涨动力大概率是乏力的。等着吧,等着上游大宗的价格被干下来,等着宽松预期再释放一些,等着无风险利率再下来一些……第三,货币政策对于股市和楼市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大的货币环境宽松,引导资本进入小微企业,严控资本进入投机领域。今年,玩儿股市和楼市的,基本可以不用参考货币政策的影响了。螺纹钢、水泥、铝、铜……全在刷新纪录的上涨。今年的建材成本,起码上涨了30%以上。钢筋水泥涨成这批样,很难想象它们堆出来的玩意儿会大跌。一旦不严,上涨的房价一定会加速大宗更凶残的上涨,加速当下的危机;一旦不严,上涨的房价一定会加速资本更凶残的流入楼市,加速脱实向虚。实体,直面的是全社会利润率下滑;股市,直面的是利润率下滑后的低估值;楼市,直面的是政策的压制……一个没有任何国家信用背书,一个频繁出现10次20%跌幅、7次30%跌幅、4次48%跌幅,一个4年至少被10次爆仓亲吻的野生货币,又开始挂着憨批名字,发着白皮书,收割憨批……今年的你,只要做到不借贷、不赌博、不开店、不干实体、不超前消费、不玩野生币,不瞎批扩张,就能跑赢一大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