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似乎已经成了人生中最尴尬的年龄,没有之一。
焦虑、彷徨、恐慌——因为有些公司的招聘启事上,明确写着“35岁以下”,即便没有写,也有潜规则。
尽管华为看上去是最早被爆出优化35岁员工的大厂,但任正非后来也说,“35岁现象”这个事还是要看能不能胜任。“如果只看年龄,我早就被淘汰了”。
的确,35岁时的任正非,可能还在回味前一年参加1978年全国第一届科学大会的喜悦,当年和他同台被表彰的包括陈景润、林巧稚、苏步青、程开甲等顶流大咖——任正非的35岁,只是他传奇人生的开始而已。
不止是任正非。
雷军、王兴、张一鸣们的35岁,几乎都在他们各自的开挂人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雷军在这一年实现了“顿悟”,王兴通过一本《九败一胜》回味“刚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美团”,但很快又陷入新的围剿,而张一鸣,更是在一年之内迎来了“三道关”,甚至曾经为此失眠。
作 者:潘磊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雷军的35岁
“难道马云比我聪明1万倍”?
雷军的35岁,是在2004年。
表面看上去,他什么都不缺。
他以7500万美金的价格,把当时的电子商务第一品牌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他在这笔交易中套现多少,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无需再为卓越网看不到尽头的亏损操心了。
当时他是金山公司总裁兼CEO——甚至十年前就成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也早就有了“劳模”的名声。
而且在这一年,雷军还成为“搜狐2004年度IT风云人物”,上榜的十个人中,和他并列的还包括任正非、马云、杨元庆等风云人物。
作为程序员,他还在2004年成为“影响中国软件开发20人”。
他的确够资格。在一部反映上世纪90年代中关村的纪录片中,年轻的雷军带领的金山公司,扮演的就是对抗微软这个国际软件巨头的角色,而且还显现出了非同寻常的战略智慧——比如当微软中国把办公室搬到希格玛大厦、与位于翠宫饭店的金山公司隔路相望时,雷军说自己从《毛泽东选集》中获得了灵感,“因为井冈山时期的红军与现在金山的处境类似”,相应的,他说金山要打持久战和敌后游击战,“金山WPS不要想着一天就能搞定对手”。
换句话说,雷军在35岁之前,不但是中国最早的IT创业者之一,还是中关村发展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所以很可能现在雷军家里还有一个类似于奖状的东西——他于2003年当选“中关村科技园区优秀企业家”。
但在他自己看来,审视35岁的自己,似乎这些成就远远不够。
对于CEO这个身份,他的表达就直白得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比如我跟杨元庆相比,没有一条长处”(杨元庆当年推动了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由此国际化)。
这还不是全部——因为还有一根更大的刺,卡在雷军的心里。
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正式创办了腾讯,一个社交帝国开始了自己的蹒跚学步;1999年,马云在杭州聚齐十八罗汉,留下了那张意气风发、举世闻名的照片;2000年千禧年的1月,李彦宏回国成立了百度,搜索王者的时代来了。
2004年时,腾讯已经实现了挂牌H股,发行价的市值总额就超过了70亿港元,百度的全年营收达到了1400万美元左右(按2005年年报计算),阿里巴巴在2004年初就获得了8200万美金的融资,创下当时互联网行业的纪录。
几乎在一夜之间,社交、电商、搜索这三条赛道,出现了三家冉冉升起的公司。
但这一切,都跟早在1988年就创立、被雷军称为“爷爷级IT公司”的金山,没有一毛钱关系。
金山公司落伍了,边缘化了,(几乎)被淘汰了。
雷军说,被成立比金山晚了十年的公司超越,心里会失衡,也很失落,“那是我遇到的最大挑战”。
然后就引发了那个著名的自我拷问:“是马云比我聪明1万倍,还是说我不够勤奋”?
35岁的雷军开始反思,并找寻问题的根本,最后发现真正的问题只有一个——(在趋势来临时)没有做到顺势而为。
这是典型的雷军式顿悟——建立在大量的实践之上,而且成为信条——这个思维创新不但影响了雷军对于互联网的看法,甚至还包括2011年成立的“顺为资本”的命名,现在打开顺为资本官网,第一页依然是醒目的“顺势而为”。
所以尽管卖掉卓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认为“中国第一B2C电商品牌”卖贱了,因为当时亚马逊给当当网开出的价格高达1.5亿美金(并非全部股权),同时还保留管理层,但雷军依然选择脱手卓越网,给出的理由就是“没钱了”。
解决了思维问题之后,雷军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如何赢在下一个十年?
他的答案是移动互联网。
他大方承认自己对于移动互联网不是很精通,于是就投资年轻人做移动互联网。
在2004年,雷军也正式开启了自己天使投资人的生涯,投的第一个项目是孙陶然(商务通创始人)的拉卡拉,投资金额是50万美元。
与此同时,雷军自己也在摸索,最后发现移动互联网的关键,在于手机这个移动终端。
到了这个时候,“小米”实际上已经呼之欲出,但另一件事催化了这个进程,那就是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发布iPhone。
这个事件不仅仅是智能手机时代的开始,更触发了雷军过去三年来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所有思考,于是“抱着必胜的决心来做小米”。
2010年3月3日,小米正式成立。
现在小米的最新市值超过了6500亿港元。在距离2004年35岁时的顿悟17年之后,雷军终于不用再用失衡的心态去看待腾讯、阿里、百度曾经带给他的那些压力了。
而且他还影响了几乎一代创业者,比如王兴。
这位创立了美团这个巨无霸生活平台的年轻创业者曾说,雷军是“劳模+战神”。
王兴的35岁
刚杀出“千团大战”,又陷入新的围剿
比雷军的35岁整整晚了十年,王兴迎来35岁时,是在2014年。
这一年有一本与王兴有关的书声名大噪,在这本名为《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的书中,美团在“千团大战”中的经历,被描述为“从死人堆里爬出来”。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佐证这场大战的窒息感——美团创业第一年,王兴每周工作时间达到了100多个小时,为了省下剪头发的1个多小时,自己跑去买了一个理发器,20分钟就能剃成一个光头——直到现在他还以光头形象示人。
但除了这本书把美团以及王兴定义为胜利者之外,王兴自己似乎对回味胜利并没有表现出多大兴致,看到更多的反而是危机。
在2014年2月22日北大百年纪念讲堂举办的美团年会上,王兴甚至表示美团永远离破产只有6个月的时间,所以他在这场年会上强调了两个关键词,而第一个就是“危机”。
王兴并非是在危言耸听。现实情况是,尽管美团在千团大战中杀出重围,但来自于全新的重量级对手发起的围剿,已经近在眼前。
2014年初,百度宣布全资收购糯米网,李彦宏还表示要在O2O上投入200亿元。考虑到百度掌握的流量资源,以及投入的巨资和表露出来的战略决心,看起来美团已经被摆在了案板上。
几乎同时,腾讯宣布战略投资大众点评,并占股20%。
在BAT中,除了阿里是美团的股东外,另外两家通过分别投资糯米网和大众点评,变成了美团的敌人。另外万达也开始推进自己的O2O项目。
战争升级了。
王兴给出的解药是从团购转型为服务电商,比如外卖等,这差不多成为今天美团的主营业务——2020年,外卖在美团总收入的占比达到了57.73%,是美团最为核心的业务支柱——外卖让美团活了,也火了。
仅仅一年多之后,美团就合并了大众点评,又过了不到两年,百度把外卖业务卖给了饿了么。
王兴说2014年是美团最关键的一年,目前来看完全正确。
2014年底,在参加一个活动时,王兴谈到了企业家精神,并认为这种精神是一种对机会的追求,而最大的机会是,一切行业都在互联网化。
而谈到自己,他明确表示自己对于建立个人品牌了无兴趣,宁愿去看一本书,并保持一颗好奇心。
他的这种风格,也让另一位几乎与他同时崛起的人物印象深刻,那就是他的福建老乡,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
这两个福建人,撑起了TMD阵营中的三分之二,那么35岁的张一鸣,又在做什么呢?
张一鸣的35岁
也曾失眠,但连闯“三道关”
王兴和张一鸣不仅仅是相差仅有十几公里的福建龙岩老乡,甚至还是创业伙伴——俩人曾经在王兴创办的中国版推特“饭否”共事过。
在王兴看来,张一鸣理性而专注,而张一鸣眼中的王兴,涉猎广泛,好奇心强。
跟美团提供生活服务相似,张一鸣打造的以今日头条、抖音等为代表的“头条系”,几乎也是每一部手机上的必需品,抖音海外版TikTok甚至还火到了海外,把Facebook等世界级公司拉下马。
但这个辩证的世界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就像张一鸣的35岁。
那是2018年。
作为最早基于数据挖掘的资讯推荐引擎产品,今日头条在当年10月份的投前估值据称高达750亿美元,在当时没有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位列全球第一。
在这一年,张一鸣破天荒地在自己的头条号上,发了多达53条动态,创下了2015年他正式注册自家头条号以来的高点。
但实际上,他在35岁时遭遇了三道难关,其中最大的难关也许就来自于他“算法没有价值观”的技术观点。
2018年元旦,网信办约谈今日头条。
3月29日,央视《经济半小时》以“‘今日头条’广告里的‘二跳’玄机为题,报道了今日头条存在虚假广告的问题。
十天后,相关部门要求互联网应用商店暂停今日头条等新闻资讯类APP下载服务三周。
4月10日下午,因存在“导向不正、格调低俗”等突出问题,广电总局要求今日头条永久关闭“内涵段子”APP及公众号。
4月11日,张一鸣在自己的头条号上发布了“致歉和反思”,明确表示产品走错了路,反思了相关问题,并推出整改措施。
没人确切知道10日晚上那一夜张一鸣的所有心理活动,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那是个不眠之夜。
这是35岁张一鸣的第一关。
到了5月份,刚刚经历了监管风暴的张一鸣,很快又陷入了另一场与巨头有关的战争——头腾大战。
抖音在2018年第一季度获得苹果商店下载量全球第一,张一鸣兴奋地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相关消息,并在下方评论称“微信的借口封杀,微视的抄袭搬运,挡不住抖音的步伐”。马化腾看到后回复张一鸣“可以理解为诽谤”,随后张一鸣似乎感觉有些不妥,称自己没想打口水战,只是忍不住发了个牢骚,并表示一直在就微视抄袭搬运抖音的情况进行“公证”,但马化腾并不买账,称“要公证你们的太多了”。
双方矛盾随之升级,有关腾讯封杀今日头条相关产品的消息开始出现。而在这之前,腾讯恢复了自己的微视,并专门成立短视频部门,对抗包括抖音在内的头条系产品。
张一鸣似乎不想把事情闹大。5月初在自己的头条号转发了《谁说腾讯没有梦想》,并称马化腾是自己最敬佩的CEO,希望腾讯继续带动中国互联网整体进步。
但到了5月底,双方还发生了“弹窗事件”——新华网在一篇网游戕害少年儿童的文章中批评腾讯等游戏平台,百度弹窗这篇文章,文章来源变成了新华社,今日头条也弹窗了该篇文章,标题与百度相同。
这引发了双方的又一次论战。
6月1日,腾讯以涉及商业诋毁正式把今日头条起诉到法院,索赔1元并要求公开道歉。第二天,今日头条起诉腾讯,要求停止屏蔽头条网页链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9000万。
另外百度也开始发力小视频,推出了多个短视频产品。
但下半年之后,“头腾大战”逐渐平息。
这种经历也许在更早之前版权风波的时候就已经显现,他在分享与“巨头”竞争的经验时表示,“最重要的是不恐慌”。
这让他闯过了第二关。
第三个关口就是营收。
根据彭博社2019年初的报道,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的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告诉投资者,2018年的营收预计为500亿-550亿元,“这是这家公司首次收入没有超过预期”。
这对一个以高速发展获得高估值的创业公司来说,可能谈不上是一个打击,但至少到了需要向投资者予以说明的程度。
不过事后的结果表明,投资者依然对张一鸣创办的字节跳动充满兴趣——去年底的一次融资中,字节跳动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800亿美金。
这表明尽管在2018年遭遇重击,但张一鸣最终做到了远离漩涡。
这给他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有一点值得一说——在两年之后TikTok在美国市场面临分拆压力,全世界都在焦急等待这个全球知名互联网应用的命运时,张一鸣再一次力挽狂澜——他甚至都没怎么发声。
也许在2018年他说要推进全球化时,就已经做好了解决一切未知问题的准备。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字节跳动的官网上,关于张一鸣的信息并不多,甚至没有常见的“高管介绍”,在2021年3月30日字节跳动9周年年会上,张一鸣发表了题为“外部波澜起伏,内心平静如常”的演讲,这篇演讲的关键词是“平常心”,并且希望员工“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现在张一鸣的字节跳动(今日头条)还没上市,但已经在“TMD”中排到了第一位。
结语
35岁之后更精彩
雷军、王兴、张一鸣的经历表明了一个事实,即“35岁危机”并不是只有普罗大众才能感知的危机。
最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并付诸行动——雷军的顿悟,孕育了后来的小米,现在更是开启了造车的新征程;王兴刚杀出来就要面对新一轮的围剿,但能够通过转型外卖这样的电商服务,带领美团打开了新的空间;张一鸣虽然经历了失眠,但完成了纠偏,也顺便通过了压力测试。
创业还在继续,而后来的事实都表明,他们在35岁之后取得的胜利,要比35岁之前整整35年的积累精彩的多。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雷军王兴张一鸣那样的学霸,上课之间就知道了考试答案,在35岁时就能运营一家备受瞩目的公司,而无需担心个人职业生涯的年龄陷阱,所以最终,我们只能控制能够控制的部分,比如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忱,并确保自己付出了全部——不要成为问题的一部分,而是要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