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危不危,我始终认为一个优秀的经营者,必须具备精确判断未来方向的智慧!
——曹德旺
1、赚钱太多要拉去枪毙的
曹德旺的经商头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体现了出来,70年代,还没有改革开放的时期,曹德旺最开始是在一个农场帮别人卖果苗,干的是销售的岗位,因为聪明能干又肯吃苦,很快就年入几万了,在那个年代,这个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那个时候就有销售提成这一说了,销售人员把果苗卖出后,可以分到20%的销售提成。
由于销售业绩太好,春节回家时,有不少果苗老板上门送礼想挖他去别的地方,有的提出销售提成甚至给他翻一番,涨到40%。
谁说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其实哪个世纪都一样!
送走了来挖墙脚的老板,他做了一个决定,立刻离开他做的风生水起的苗木业!
因为,他嗅到了风险。
如果人人都觉得他赚钱赚的多、赚的容易,在那个年代,可能随时会被扣个帽子直接关起来。
他更喜欢闷声发大财!
2、德不配位、必遭灾殃
福耀玻璃最开始的起点,是曹德旺老家高山镇的国营玻璃厂,当然这个项目也是曹德旺引进的。后来要成立合资的玻璃厂,县里要让曹德旺当一把手董事长,他死活不从,后来县里决议都下来了,他坚决通过董事会决议把董事长一职让给了别人。
按照他自己的哲学,他认为一个人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承载这么重要的位置,这不是机会,而是最大的风险。
一般人和高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真正认清真正的自己!
3、一场大火
2007年8月,福耀有一个厂发生大火,曹德旺立即驱车前往现场,集团副总裁和工人们在现场急得团团转,却无能为力,面对刚刚赶到的曹德旺更是羞愧难挡,说恨不得跳入大火与工厂同归于尽。
曹德旺却不慌张,得知工人都已经撤出后,对大家说,大家不要难过,建厂时就意识到有这个风险,为了规避它,我已经买了财产保险!
然后抓紧让办公室写了一篇新闻稿,将火灾没有导致实质性损失的情况主动通过记者告知全体上市股东。
今天有些上市公司处理危机和曹德旺比起来,差的太远了,如果此事没有及时得当处理。当时的剧情可能是这样的:
记者先以一篇报道火速曝光事件,《福耀集团关键工厂大火导致全损,后续生产与业绩双堪忧》,在自媒体推波助澜下、各种噱头拼接组装下、各种股评专家泡沫横飞下,股价下挫,市值萎缩。
后续就算福耀会辟谣说:各位、各位、各位!听我说,我们买保险了,全赔,没有损失,没有一点损失,供应还有其它厂填补,没有问题,一点没有问题!
嗨起来的新闻跟真相有关系吗?因为人们只是图个热闹,不知道谁真正关心真相是什么。
现在的新闻,假到真时真亦假,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真相,何况还有大量的噱头制造商!
4、一叶知秋,成就伟大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了中国所有外向型的企业重重的一击,但是他却可以提前布局,收缩战场、清理债务、实现了低成本精细化转型。
2007年,嗅到市场异动信息的曹德旺,10月份在《福耀人》上刊登了一篇《一叶知秋》的文章,他预测到一种莫名的危机感,随后下了几个决定:
1、抓紧在建工程扫尾,停止一切扩张性在投资,促进现金回流;
2、全面清理应收款,收窄信贷规模;
3、做好关闭低效益或亏损企业的准备;
4、推动降成本、提质量的精细管理变革。
他指出,危机将在未来三年内到来,如果总成本不降低30%,企业就会倒闭,如果做到了,经历这次危机后,福耀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最后,福耀做到了,也顺利成就了一家伟大的公司!
5、退还政府扶持基金
2009年,位于通辽的福耀玻璃厂连续亏损,在分析完经营策略之后,曹德旺决定关停工厂,但是市委书记为了不让员工下岗,希望工厂继续运行。
双方经过沟通决定,工厂继续运营一年看一看情况,由此可能会预亏2000万左右,由市政府拨付政府扶持基金1000万给福耀以弥补继续运营的亏损。
经过2008年的一番应对危机的改造治理,加之2009年之后市场经营状况有所缓和,导致这个厂最后还出现了3000多万的盈利。
曹德旺做了一个决定,把政府的1000万扶持资金还给政府!
财务部懵了,政府听到后也懵了!
市委书记说,我从科员当到书记,拨的钱从来没有见过回头儿的!
按照曹德旺的逻辑,当初的钱是应对风险的钱,后来风险没有造成既成损失,这个钱我不应该要!
看没看到,风险和收益的对等分摊原则划分的如此明确,这是风险の道!
福耀有今天,是曹德旺的眼光、格局、诚信、魄力、慈悲心,还有深深的危机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他身上有一股正气。
这样的企业家是国家的财富,是稀缺资源,我们应该宽容一些,毕竟,瑕不掩瑜。
像这样的富豪,如果把财富都用于私人家族传承和享受,他就是个资本家;如果像他一样用来兼济天下,他就是个社会主义奋斗者。
所以无论何种社会制度,只能制定社会规则,制定不了人心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