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认为,一直到想出人生方程式,树立判断事物的基准,才标志着稻盛先生进入了真正的良知哲学的境界。
首先是人生方程式,又叫成功方程式。
稻盛先生27岁创业时的28名员工中,除了他是一个地方大学的毕业生之外,20名是初中生,还有几名是高中生,原来是他的部下。
大家都是能力平凡的人,但都渴望成功。
02
那么,能力平凡的人怎样才能取得不平凡的成功呢?稻盛先生苦苦思索。
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他就想出了这个精彩绝伦的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100~+100) (0~100) (0~100)
或者
成功 = 思想/人格×努力×能力
(-100~+100) (0~100) (0~100)
就是说,决定我们人生的最重要的三个要素是能力、热情和思维方式。
03
开始时,稻盛先生认为,在人生中,一个人具备的“能力”最重要。这也是一般人的看法。
能力也确实很重要,但是看到自己的叔叔虽然有能力,却因为懒惰而一事无成,稻盛先生就觉得人的“热情”更加重要。
无论如何要完成任务,无论如何要把工作做好,像火一般燃烧的热情,或者说,持续的“努力”比能力更重要。
但后来稻盛又想到还有一个比热情更重要的要素,就是“思维方式”。
这个方程式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是成功三要素之间是乘法,不是加法。
因为这三要素之间是乘法,所以人生的结果差异可以很大。
第二个是思维方式(思想/人格)这一要素有正有负。
因为“思维方式”有正负,它决定了另外两个要素即“热情”和“能力”发挥的方向,
所以“思维方式”是这个方程式的核心要素。
04
“思维方式”是什么?思维方式这个词日文叫“考え方”。直译为“思考方法”或“想法”。
稻盛先生在不同场合分别把它解释为价值观、人生观、伦理观、哲学、思想、人格、理念、信念、意识、精神、心、心态、态度、情绪、愿望,等等。中文中很难找到一个对应的单词,可以包括这么多的含义。
后来稻盛先生又说,思维方式就是“判断基准”,这个判断基准从利己到利他,可以从负100到正100打分。
判断事物有统一的基准,而且这个基准十分简单,就叫“作为人,何谓正确?”。
后来,稻盛先生又用“尺子”这个测量物体长度的基准,更形象地说明他的判断基准。这是阳明先生在400年前说的话。这话的意思同稻盛先生的说法简直一模一样。
05
那么,作为人,何谓正确呢?
作为人应该正直不应该虚伪;作为人应该勤奋不应该懒惰;
作为人应该谦虚不应该傲慢;作为人应该勇敢不应该卑怯;
作为人应该知足不应该贪婪;作为人应该乐观不应该悲观;
作为人应该自利也利他,不应该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判断基准,换句话说,就是判断基准不是得失,而是善恶。
而这正是王阳明的“致良知”。阳明先生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稻盛先生的“作为人,何谓正确?”,就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稻盛先生的“把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就是阳明先生的“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
我认为,到这里为止,稻盛先生进入了与阳明先生一样的、崇高的“良知哲学”,或者说“利他哲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