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落户城市,终于“开闸”抢人。
01
近日,北京出台《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正式发出“计划单列”式抢人的大招。
对于全市重点发展领域,面向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按照计划单列办理引进。
计划单列之意,应是不占用既有“进京指标”。这意味着,北京终于面向部分一流高校放开落户限制了。
长期以来,北京都是全国落户门槛最严的城市,没有之一。广州深圳早就放开了大学生落户限制,而上海在2020年首次放开了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高校毕业生的落户限制。
只有北京,即便是清华北大毕业生,也要受制于“进京指标”,而进京指标每年都有固定额度,且门槛高企,能覆盖的人群十分有限。
落户之严,可谓全国无双。
这也凸显了北京户口的含金量。
前些年,北京破获一起倒卖进京落户指标的案件,涉事团伙为40多名外省市毕业生违规办理了落户文件与手续,涉案金额达600余万元,平均一个户口数十万元。
虽然户口含金量高,但落户之难也让许多优秀毕业生不得不离开北京。
数据显示,清华北大毕业生留京比例不足50%,且呈下降之势。
2013年到2020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生留京比例从30.7%减到2020年的21.9%;硕士生从56.1%减到39.6%,博士生变化不大。
2013年-2019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留京比例从71.79%减少到16.07%,硕士毕业生从59.01%减少到42.05%,博士毕业生从65.63%减少到52.26%。
所以,即便强大如北京,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抢人了。
这背后释放的信号可想而知,新一波人才争夺战一触即发。
02
北京向哪些人才放开了落户限制?
北京“抢人”,并非来者不拒,户籍大门也不是大开。与广深相比,门槛依旧高企,但总算留下了出口。
其一,计划单列落户,必须是重点行业,不是每个行业都有资格。
根据规定,重点行业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高精尖产业,“两区”建设重点落地项目,本市市级“服务包”企业,重点税源、重点引进、重点培育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
高精尖产业容易理解,对于高端人才的需求自然十分迫切,无论什么城市都不会设置门槛。
所谓“两区”建设重点项目,指的是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北京是中国服务贸易的试验区,服贸会与广交会、上海进博会共同作为三大国际级会展而存在,服务业开放是北京重要的发展战略。
与服务业、自贸区相关的重点项目相当多,除了集成电路等高精尖项目之外,还包括金融、互联网、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
此外,还有一些重点税源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这一切都说明北京的“计划单列”式抢人,覆盖范围超出预期。
其二,必须是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200位的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
所谓世界前200名高校,官方有过解读,只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7所高校。
这7所高校,正是俗称的清北+华东五校,可以视为中国高校的第一梯队。
换言之,在这7所高校之外的其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仍旧只能通过“进京指标”的方式争抢落户资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03
无论如何,北京“计划单列”式放开落户,都意味着抢人大战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线城市争抢高端人才,二线城市争抢大学生和劳动力人口,留给三四线城市的空间不大了。
这也说明,以成都、西安、武汉为代表的强二线省会,早在2017年就率先发起“抢人大战”,无疑是有先见之明的。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些城市享受到了人才争夺战的第一波红利。
事实上,这些城市恰恰都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过去10年,成都常住人口从1511万增长到2093万,西安从846万人增加到1295万人,分别增长582万、448万人,仅次于深圳、广州,位居全国第三、第四名。
相比而言,到了2021年,连京沪都已经下场抢人,而一些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仍旧没有祭出“零门槛落户”的标准动作,留给它们的空间基本上没有了。
要知道,零门槛落户,本身并非抢人的利器,只有先人一步,才有分一杯羹的可能。
当所有弱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全部都取消落户限制之时,大家又会回到同一竞争起点,你零门槛我也零门槛,仅靠落户,对于抢人的效用可谓微乎其微了。
毕竟,户籍改革的红利是雨露均沾的。等这一波抢人大战收官之际,各城市又将回到比拼基本面的新阶段,户口本身即将失去含金量,到时候别说高学历人才,可能连劳动力人口都很难抢到了。
当然,虽说户籍门槛可有可无,但不同层级城市的含金量仍有天壤之别。
京沪最高,广深次之,强二线次之,弱二线再次之,三四线城市的户口即将“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