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DSA引导下经导管行封堵术治疗犬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例
DSA-guided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in dogs 作者/陈睿杰 王偲嘉(卡拉宠物医院) 本文来自东西部兽医杂志第50期·新年专刊 摘要 本文以一例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的犬为研究对象,通过DSA引导下经导管进行动脉导管封堵术,以探讨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治疗,以及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以及介入治疗的应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 关键词 犬;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动脉导管封堵术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usus,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动脉导管是胎儿时期,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相连的管道,在发育过程中从塌陷的胎儿肺分流血液,出生后不久,肺部血管阻力急剧下降,具有血管扩张功能的前列腺素浓度降低,氧气压力增加,促使动脉导管闭合。出生后,动脉导管未能正常闭合,称之为动脉导管未闭。 左至右分流的PDA连续性心杂音通常是收缩期逐渐增强,舒张期逐渐减弱,最强点出现在主动脉与肺动脉压力梯度最大的时刻。早期左至右分流的PDA主动脉压力始终高于肺动脉压力,所以会出现连续性心杂音。当主动脉与肺动脉压差减小,甚至出现由右至左分流时,心杂音将逐步减弱。 该病具有明显的性别倾向,雌性动物与雄性动物的比例约为3∶1,并且具有品种倾向,德国牧羊犬、约克夏梗犬、比熊犬、博美犬等犬种常发,该病在猫科十分罕见。患宠通常出现运动力下降、呼吸急促及咳嗽等症状,多数患宠在首次就诊中听诊发现。未经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的犬只预后较差,1岁时的存活率只有36%,1岁前进行治疗,存活率可达92%。随着年龄增大,动脉导管脆性增加,手术风险增高。传统情况,常进行手术结扎进行动脉导管封堵。随着国内兽医领域的逐步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介入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之中的应用也日趋进步。传统的开胸手术是以外科动脉导管结扎治疗PDA,手术创伤大、住院时间长,病死率高,与开胸手术相比,经导管进行动脉导管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方法较外科治疗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 01 病例介绍 1.1基本信息及病史 柯基犬,4.2kg,三月龄,雌性,精神状态佳,食欲正常,二便正常,曾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呼吸道感染、运动不耐受。心前区可触及胸壁震颤,听诊可于左侧心基部听到连续性心杂音,气管诱咳阳性。 1.2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可见左心房及左心室容量过载,左心增大及肺动脉干扩张,如图1所示。右侧胸骨旁短轴观-肺动脉切面可探及动脉导管开口,如图2所示,彩色多普勒可探及动脉导管内血流自孔径处流向肺动脉,在肺动脉内形成湍流。 1.3 X线检查 PDA犬只的X线片征象,因分流血量、患病年龄、心脏功能失代偿程度差异较大。胸部侧位X线片显示心脏占胸腔比例较大,幼犬心脏占胸腔比例通常大于成犬。若在X线腹背位片,显示主动脉弓下方略有膨出,对PDA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侧RL位X线片,显示心影增大VHS=11.6,气管上抬,肺前叶血管增粗(箭头方向),肺纹理增多,如图3。正VD位X线片,显示心影增大,1-2点钟方向膨出(主、肺动脉)(箭头方向),肺纹理增多,如图4。 1.4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略,存在轻度炎症反应,血液生化检查无异常。 02 诊断结果 综合临床检查、X线片及超声心动图评估,可确诊该犬患有动脉导管未闭(PDA),左向右分流,伴有左心房及左心室容量过载,左心收缩舒张功能尚可,未出现肺动脉高压。 03 治疗方案 动脉导管未闭有两种治疗方案,外科手术开胸结扎动脉导管及介入经导管封堵器封堵。外科开胸治疗需要进行开胸手术,治疗周期较长。经导管进行PDA封堵术是一种微创的心血管介入技术,与传统的外科开胸治疗相比,无需开胸、手术创口小(1-2cm)、手术时间短(<1小时)、恢复周期快(2-3天),感染风险低等优势。 3.1麻醉与备皮 患犬右侧卧保定,备皮消毒,麻醉后选择股动脉作为手术通路,进行血管穿刺,见图5。 3.2建立血管通路 穿刺成功后,沿穿刺针送入穿刺导丝并确保穿刺导丝在腹主动脉内,退出穿刺针并沿导丝置入7F血管鞘,置入鞘管后退出穿刺导丝及鞘芯,见图6,建立股动脉通路。血管通路建立后经静脉给予肝素。 3.3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是经导管进行PDA封堵术非常关键的一步,通过血管造影确定动脉导管的类型、位置、大小,以便于制定手术方案及选择合适的封堵器。 使用0.035'泥鳅导丝,在DSA透视下置入主动脉处,MPA2造影导管在泥鳅导丝的引导下推进主动脉并使用碘海醇进行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判断该患犬动脉导管的形态及最窄处直径,图7、8。 造影结果显示,动脉导管类型为IIA型,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为2.1mm。 3.4建立输送轨道 使用MPA2造影导管在泥鳅导丝的引导下穿过动脉导管,置入肺动脉的位置后,将泥鳅导丝更换为加硬导丝,并确保加硬导丝在肺动脉处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撤出MPA2造影导管,沿着加硬导丝送入5F输送鞘及扩张器,输送鞘及扩张器通过动脉导管后,将加硬导丝及扩张器一同撤出。 3.5放置封堵器 由于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为2.1mm,此次手术选择腰部直径4mm的双盘封堵器。 预先在体外将封堵器装载上输送钢缆,并通过输送钢缆沿着装载器进入输送鞘,先推送输送钢缆并将肺动脉盘面在主肺动脉处打开,同时后撤输送鞘及钢缆,将封堵器肺动脉盘面卡在动脉导管肺动脉开口处。保持钢缆不动,缓缓后撤输送鞘,此时主动脉盘面会自动打开,封堵器会在双盘的作用下固定在动脉导管最窄处,见图10。 3.6超声心动图检查 放置封堵器后,通过超声心动图,见图11,确定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残余分流,结合封堵器的形状,判断所选择的封堵器型号是否合适。若封堵器过大,或过小,则需要采用同样的程序更换封堵器。 3.7释放封堵器 确定封堵器大小适合,且封堵器位置到位后,封堵器释放前,进行拉伸实验,确保封堵器牢牢的固定在动脉导管最窄处,在体外逆时针旋转传送钢缆,使传送钢缆末端与封堵器完全脱离,释放封堵器,见图12,随后将输送系统撤出心脏并原路返回; 3.9血管缝合 使用5-0不可吸收普里灵线进行连续外翻缝合股动脉,常规闭合皮肤切口。 04 预后 手术全程约50分钟,手术创口极小(约2cm)。手术结束4小时候可以进食,当天就可以下地行走。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残余分流情况进行评估,心脏超声可见到管口完全封闭,可见图14、图15。 本文患犬术后15天,复查X线片及心脏超声波,无残余分流,左心房及左心室尺寸明显变小,见图16。一般来说左心室尺寸正常化及动脉导管的完全闭塞,见图17,则提示恢复良好,可见术后预后良好。 05 讨论与探讨 5.1常见并发症 PDA介入治疗操作方便、适应症广泛、相关并发症少,一般生存年限>11.5年,其需要严格选择适应症,进行规范操作,并熟练掌握导管操作技术,严格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监护,可将并发症发病率降至最低。 封堵器脱落是PDA封堵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的原因可能是∶(1)对PDA直径估计过小;(2)选择的封堵器过小;(3)操作不当,故术前应该进行主动脉造影,精准测量狭窄处的直径及PDA的类型,以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其次规范的操作方法也极其重要,通过经验的丰富,操作技术的熟练,可大幅度降低并发症。 PDA介入治疗后的残余分流也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临床表明,多数残余分流可在随访中自行闭合,残余分流可能存在两方面风险∶(1)可能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2)可能引起机械性溶血;PDA术后可能发生血栓栓塞,其主要原因为∶介入器材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局部血栓形成及血栓脱落;术中肝素使用不足,导致导管或鞘管血栓形成并脱落;封堵器上血栓形成并脱落。 5.2介入治疗后评估 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可立即或在24小时候后进行评估,评估封堵效果,以确定导管口是否完全关闭,有无残余分流。在介入治疗后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内容为∶有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的位置、是否有血栓的形成、心脏腔室容量变化以及心肌功能,以评估预后。为促进心功能恢复及防止器械栓塞,建议在术后三个月内严格限制运动。 若不进行闭合导管的患宠,通常在1岁内因充血性心衰死亡,对于未出现心衰的患犬,术后预后良好,多数寿命同健康犬,基本无并发症,手术的成功率约为90%-95%。 5.3动脉导管封堵术的适应症 动脉导管封堵术适用于由左至右分流的病例,体重>2.5kg的患宠。并非所有的PDA都适应于介入治疗,反向PDA或双向分流的PDA不建议进行动脉导管封堵术,体重小于2.5公斤的患宠及软骨发育不良的品种也不适应于进行封堵术。由于PDA病例发展至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后,将继发引起分流反转,此阶段进行封堵术,会引起右心后负荷突然增加,引起急性右心衰继而导致动物死亡。体重小于2.5公斤的患宠的股动脉无法容纳血管鞘,软骨发育不良的品种进行动脉导管封堵术其血管有撕裂的风险,故不推荐进行。 5.4动脉导管未闭的分类 根据导管尺寸及形态的分类方法分为四类。I型PDA∶从主动脉至肺动脉,导管直径逐渐变小;IIA型PDA∶导管直径基本平行,在进行肺动脉时忽然缩小;IIB型PDA∶导管直径从主动脉至肺动脉逐步缩小,最窄处为肺动脉交汇处;II型PDA∶导管直径没有实质性变化,有管状外观。本文患犬动脉导管类型为IIA型PDA,肺动脉端开口/孔径大小为,导管最窄处直径为2.1mm。 经导管进行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优点为成功率高、耗时短、创伤小、恢复快,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