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柳叶刀机器人完成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融资所得主要用于支持三款手术机器人的注册临床 。值得一提的是,柳叶刀机器人今年下半年已连续完成三轮融资,可见资本对于医疗手术机器人前景的看好。
从融资角度看,医疗机器人市场一片火热。今年以来,除了柳叶刀机器人获得资本青睐外,也有多家手术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9月,肿瘤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公司高容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10月,鑫君特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11月,精锋医疗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C轮融资签约;11月,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研发商龙慧医疗宣布完成近亿元 B 轮融资;11月康诺思腾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5亿元……仅在今年10月-11月就有11家专注开发手术机器人的公司完成融资。资本看好,多个医疗器械巨头也早瞄准了这个市场,美敦力、强生、西门子、史赛克在2018、2019年前后纷纷豪砸数十亿美元通过收购方式布局手术机器人市场。2018,全球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美敦力就以17亿美元收购Mazor Robotics及其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这是当时医疗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的收购案。隔了不到一年,这个记录被刷新!2019年强生子公司Ethicon以34亿美元收购了Auris Health及其获得FDA认证的Monarch手术机器人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医疗机器人并购交易。同年,西门子医疗以及史赛克就分别以11亿美元以及5亿美元收购手术机器人公司。
近4、5年来,手术机器人市场日趋火热,资本、巨头纷纷入局,原因何在?手术机器人的价值在哪里?目前,全球老龄化问题严重,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问题日趋严峻。就中国而言,2020年6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8.7%。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4.05亿。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多种大病病发率上升,或将导致入院进行手术医疗的人次进一步增加。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但医疗供给能力短期内难以实现巨大提升,而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有助于缓解乃至解决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全面提高医疗供给的效率。根据应用场景,医疗机器人可分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辅助机器人4类。而手术机器人是最主要的类别,占医疗机器人的37%左右。手术机器人通常可分为床旁机械臂系统、外科医生控制台和可视化系统,医生可观察内窥镜的图像,通过控制台来操作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相比传统手术,机器人能精准复现医生手术操作,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外科手术人在体力上的短板,针对介入、骨科等对于影像学要求较高的手术而言,不仅减少了医生操作风险,还提升了精度。总体来讲外科手术机器人不仅可以缓解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还可改善传统外科手术中精度差、手术时间过长、医生疲劳和缺乏三维精度视野等问题,同时为远程医疗提供技术基础。近年来,国家鼓励医疗机器人发展,有关政策利好频出。2019年11月,15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这一实施意见的发布,简化了手术机器人购置审批流程,放宽了采购限额,从医院端让手术机器人得以快速的推广使用。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中,手术机器人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北京、上海医保局先后将天智航“天玑”、直觉外科“达芬奇”等手术机器人纳入医保支付目录可全额报销。根据市场咨询及调查机构MarketsandMarkets测算,全球医疗机器人市场规模在2027年有望突破221亿美元,相比2018年64.6亿的市场规模上涨3倍多。手术机器人在其中占据约60%的份额。而在我国,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渗透力不足5%,有机构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仅已安装189台腔镜及17台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且于2020年,中国分别有约0.5%及少于0.1%的腔镜及关节置换手术为机器人辅助手术,待开发空间巨大。说到手术机器人,不得不提领军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它最初来源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心技术,后来以厂商、医院、学术机构几方共同努力开发而成,2000年获批上市,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占据全球一半的手术机器人市场。因为没有竞争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此前几乎垄断了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这也意味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拥有市场定价权,最新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每台售价达3000万元,后期的维护费用也十分高昂。除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也出现了很多跨国巨头,2018年底,医疗界巨头美敦力收购Mazor Robotics,其机器人专门用于脊椎和大脑方面的手术,同时也获得了FDA的批准,目前已经被实际应用在手术上。而今年3月份,美国史赛克公司收购的骨科手术机器人Mako则也已经在国内获批全膝关节置换适应症。相比外资企业,国产企业明显入场较晚。但近年来,天智航、微创机器人、柏惠维康以及华科精准等一批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也逐渐在市场崛起。其中,天智航成为我国手术机器人企业的佼佼者,其推出的天玑系统已研发至第三代,已在国内100余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常规临床应用,累计完成超万例手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另外,面向腔镜手术、关节置换手术,微创医疗机器人也推出图迈和鸿鹄两款产品,均已向NMPA提交注册申请,有望于2022年获批。但客观来看,当前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在技术积累、临床数据、专利数量等方面的积累与国际龙头企业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作为后发入场的企业,面对国外龙头医疗企业的进攻还略显单薄。随着多家巨头涌入加上国产手术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由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垄断的局面将会被逐步打破,由于市场渗透率低,相信未来手术机器人领域将迎来更激烈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