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自然申请部分前瞻及深度解析
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年超28.7万项申请,资助数也在4.7万项左右。全年同比2020年要相对乐观,完全符合火行早在2021年1月份的前瞻--“心有乐观,实际审慎”的预判,具体可见查询历史内容。实际上,包括2020年的“科研过冬”的申请前瞻预判;火行已经连续给出了两年的形势前瞻。同样,在2022年的第一天;我们也会有一个较为明晰的预判。虽然2022年指南尚未开启,但针对今年的形势,面对受众最多的面青地项目,可以先抛出一个观点:“2022年会呈现两极分化”。首先财政承压的状态下,“紧”财政的核心并未有变化;财政的支持增幅仍然有限;国自然基金的大盘更多的会布局在联合基金的盘子增量上,这个后边再讨论。所以能稳住面青地的主体盘子不出现较大的波动,已然是非常不易。其次,高级限2项持续发力;本质上在2021年已经显示“威力”--2021年面上申请曲线终于刹住了车开始下滑,并且是2013年以来首次下滑;预期22年相对申请情况亦然,并且预期在后续较长的时间内(限2)出现长尾,偶尔有个别年份会有波动(微涨或者微跌,但都不会出现10%以上的申请增幅,也就是过去的申请迅猛);同样地区项目的申请地域条件;地区与面上应该趋同;然而,青年项目却会非常强劲的上扬,一是涌入的博士青年人才增长;二是由于22年与以往不一样的情况(新成员),大家可以拭目以待;青年的申请量继续上扬;简而言之:青年项目预期压力不减,面上/地区保持稳健的长尾。(其他项目类型后续再做专题分析,关注火行公众号)。申请量与平均资助率,对于个体来说觉得意义不大;但国自然不是绝对分数,而是相对分数线,在不同的形势下,资助规模决定多少的获批量,所以准确理解并且深入领悟形势及对策,对于申请人来说也是在撰写之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2021面青地的常规资助率情况,火行也已在之前“公布结果当天”第一时间公布《2021国自然平均资助率16.8%,面青地资助率不足18%,各类项目解读》;现在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已在弦上”,两周左右(本月中旬)迎来公开发布。在走向自然基金的改革“深水区”中,要求更多是提升“申请质量”导向;无论是申请人还是依托单位,都要重视相关的导向。如何“做好提质”?火行一直认为,这不单单是依托单位管理的事情,而应该是包括申请人在内的多方的协同;基金委要走向卓越基金;全面深化改革是其重要举措;但导向只是手段,更多需要参与的“几方”(申请人、专家、单位、基金委、地方科技部门等)都能务实的沉淀下来,多方合作协同,才能构建真正的卓越的科学共同体。在撰写的角度,其实火行过往已经写过完成的多项内容;都在历史文章中,罗列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下面的内容可直接点击下面划线的题目直达对应文章:
其实科学问题属性(分类评审)的正确认知需要按以下两个方向推进:申请人及评审专家均需科学问题属性概念分类及理解的深化。分类评审及科学属性实施以来,申请人由于撰写的第一视角及直观性,对科学问题属性的理解要求(选对的同时还要写对)非常高。如果说前三年的懵懵懂懂,随着科学问题属性的逐步扩大及深入,申请人端的撰写要求已然非常高。现实中,如仍不重视科学问题属性及相关理解,吃亏的必然的!现实中相对比较清晰的二类、三类,但一类与四类由于属性的特性,相对较于宽广,在专家尺度上偏差仍然较大,故而有些学科的上会分制上也是相对1、4类较低,2、3类总体上申请符合要求较高。要牢记,在科学问题属性这部分,专家的评价体系知识并不比申请人多,不像申请书主体内容,专家尚有经验及深度覆盖;同步推出的科学问题属性,目前仍属推进分类评审改革早期,专家的知识储备及见解均来源于官方的模板及相关材料见解,所以当下申请人在这部分撰写的核心奥义:3、坚持与官方放出的模板有较强的趋同性(这部分可模仿,不宜自我创新,请注意,仅科学问题属性这部分)4、申请书主体内需要有与科学问题属性的呼应之处,强化评审专家对应分类的把握5、科学问题属性的选择也要与成果指标有关联性,例如第三类,成果指标考验的要求必然与第二类有区分度。
由于过往的文章已经讲述过第二类及第四类情况;这里尤其点一下第三类(需求牵引,突破瓶颈),申请人除了在明确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应在撰写中给出相应的答复:在科技"自立自强"定调下,服务国家战略(顶天)亦或者是急需的新技术支撑产业再提升(立地)角度的意义及前景。后续,我们也会针对其他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及深度解析思考,顶级前瞻,火行一如既往。欢迎保持关注;最后不管是否申请国自然,常看火行,置顶星标,伴你同行!也欢迎读者与众多真实申请人交流讨论,唯盼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