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Industry
产业+

管理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管理

最优秀的人,都“爱上不确定性”!

2022-06-21 863 返回列表
当你每天从社交媒体和朋友圈里听到的都是焦虑的、负面的消息和声音,让你以为通过井口看到的世界就是这样子,你的心情能好吗?如果每个人都这样焦虑、企业家们都变得悲观,那对经济和社会来说肯定不是好事。


怎么办呢?战胜悲观,不当鸵鸟,知道如何应对,面对变化不会做过度的应激反应,从危机中看到机会——也就是要换个活法了。


作 者:高群耀 移动电影院创始合伙人兼首席执行官
来 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ID:iceo-com-cn)



我们现在面临的风险之一是,在过去40多年里,今天的人们一直生活在大国崛起和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时代,只有相对顺利的生活经历。


但在这个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时代,如果缺乏理性思考能力的话,很难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以及今后的变化产生正确判断。

1. 经济增长震荡下行,40岁以下的人之前没有见过;

2. 国际冲突惊雷不断,70岁以下的人之前没有见过;

3. 世界各地疫情蔓延,谁也无法独善其身,今天活着的人之前没有见过;

4.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有着数百万年进化史的人类之前没见过。


当巨变发生,你肯定会想: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以及,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我们要么被疼醒、要么被唤醒,要么就啥也不知道,被时代抛弃。如果能在某种程度上做好一定的思想准备,至少你不会乱了方寸、进退失据。

所以说,要换个活法:


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沿用过去的思维逻辑做事。”用传统的习惯去做今天的事,你必定会被挑战。


3种不同的人,会有3种不同反应。


一种是有智慧的人,被唤醒。面临突然变化,他开始主动思考,预测到什么会发生,所以遇事不惊、心平气和,并能够主动应变。


第二种是聪明的人,被疼醒。突然事件的冲击像大棒一样砸到身上,这一疼让他醒来,他开始深入思考,竭力想弄清楚变化的本质。但有意思的是,能够被疼醒的人常常难以被唤醒。


还有第三种人,就是感受到了疼,但朦朦胧胧没有苏醒,他的应对方式是一阵混乱、一顿乱拳,没有看清事件的本质,不知咋办随波逐流。


想想看,你想成为哪种人?


01

战胜焦虑的方法是,

每个人都要有定力,也就是战略思维


1. 扩展你的认知,主动求异而不是求同


一个人的认知就是一个小房子,房子堆满了东西,是他的经历、阅历和经验的总和,由此定义了他的人生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有什么样的认知,你就干什么样的事,一个人的一辈子从来挣不到认知之外的钱。


然而一个人的认知又很有限,增加认知又贼难,认知不同的人在一起也没法交流。这就像蚂蚱只活在夏天,它没见过冬天,和它讲冬天它完全不懂。


因为交流不仅是交换信息,关键是获得他人观点、深化思考、达成共识的过程。如果大家只求同、逃避与相异观点的人交流的话,大家只会不断固化现有的认知——我说的对,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我说的对。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高才有格局。人一生的时间都差不多,所以关键还在于人生的质量,谁也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但今天是确定的,而未来就是一连串的“今天”组成的,把每天确定的事干好,你的未来就不会太差。


千万别反过来——以悲观看未来从而觉得今天真糟糕,那你糟糕的未来也是由一连串糟糕的“今天”组成的,就像是微积分的结果。


2. 避免过度的应激反应,要“慢想”


现在这个时代,问题可以归结为:面对变化,如何避免过度的应激反应。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让许多信息不断推送到你的面前,好像你必须在接收到信息后马上给予一个回馈信号或者动作反应,这是不假思索式的、情绪化的而非理性判断的,等不及真相水落石出。


比如,“键盘侠”就可能是一种不假思索的应激反应;他们时而会让某些突发事件的情形快速恶化,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明智生活者,也会越来越陷入应激反应模式,仿佛只剩下动物性的本能。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其所著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介绍,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但它也很容易上当,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而有意识的“系统2”是理性的、分析性的、深层次的、相对慢的思考,试图看清楚事件、看清楚自己、看清楚未来。


因此,在重要的转折时刻,善于“慢想”的人的优势就非常明显。在过去的相对稳定和持续增长年代,靠努力、靠能力,就能获得命运对奋斗者的馈赠。


但在今天不停拐弯的时候,你是否跟着拐对了、方向正确与否就决定一切了。方向对了是赢多赢少的问题,方向错了就是全输,跟执行力和勤奋努力已经没有关系了。


3. 拥有个人战略思维,才能提高成功的几率


缺乏个人战略思维的人,总是把个人命运的改变寄托到别人身上,烧香拜佛、听天由命,最希望能靠生辰八字从苍天那里拿到一个剧本,照这个演下去,不用自己思考。


同时,在看待他人成功时,也习惯性地用贴标签式的“成见”解释一切,一看某某怎么这么成功,不去仔细想想人家到底做对了什么,而是简单地归结于人家是长得帅或者是富二代等原因。


而拥有个人战略思维的人,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断改变自己以拥抱这个世界的变化,这就是“创变”精神。我们改变不了天气,但可以调节心情;下不下雨不是你的事,但拿不拿伞则是你的事。


当然,有了个人战略思维,并不保证一定能成功,但却会大大提高成功——或者说自我价值和梦想实现的概率。


4. 拒绝躺平,是因为人生价值实现来自于“被需要”


为什么我们不肯接受命运的安排,为什么不要选择躺平?我们为什么不能没有个人战略思维?这是因为,人一生的“乐子”并不是来自于享乐纵欲,而是活得有意义。


怎么理解“人生的乐子”?它必须是超越七情六欲之上的成就感,而成就感来自于你创造了价值、对他人或社会“有用”,而“有用”其实就是你“被需要”。


被社会需要、被老板需要、被员工需要、被家人需要……都是一种“被需要”,只要你感到自己有用,那么活着就有乐子,这才是更有意义的“存在感”;一旦没有人对你再有需求和请求,你的乐子到此为止了,换句话说你也不重要了。


就像我们看到很多人年事已高,但仍然每天像打了兴奋剂似地去做有意义的事、去努力实现梦想,你说他是为了钱吗?早就不是了。如果生命的最终归宿都是死亡,那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不思考清楚这个问题,就很容易随波逐流、遇到变化就选择躲避或躺平。


在我看来,个人的成功意义分四类。


第一类是“常人”,这一辈子能够认识自己、爱自己,把自己的生活和事业处理好,这就是一种成功;而大多数人其实自己跟自己还处于拧巴状态中,比如患得患失、痴贪怨怒,表现为在突发状况下会失控。


第二类我把他叫作“好人”,爱亲人。秉昆、郑娟(电视剧《人世间》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总是想着对家人、朋友、同事和周围的人好,为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增加价值,这就是好人。怎样对别人好?那就要坐到别人的凳子上为他着想。


第三类是“伟人”,能够为更大的群体、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四类,最了不起的可以叫“超人”,他对整个人类有贡献。


所以,即使你的人生目标没有那么远大,只是想做一个“常人”或者“好人”,也不能就此躺平、放弃个人的独立思考。


02

现在,你最值得做的事,

就是爱上不确定性


1. 人生的乐子来自于不确定性,而不是长久待在舒适区


通常来说,每个人都特别讨厌不确定性。人的心理都是倾向于确定,这样才能够处于舒适区中。可是,人生的乐子实际上不在舒适区里。


而不确定性正好是给咱们带来乐子的,因为不确定性,事物才有魅力。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哪天死,如果每个人都确定地知道自己的死期,会有意思吗?


如果那样的话,人们就不会期待或创造奇迹而是倒计时般地活着了。你每一天期待奇迹和乐观进取的特点就是因为不确定性。


事实上,对一个人来说非常确定的人生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就像监狱为什么对人来说是惩罚一样,虽然不缺吃喝温饱,但失去了人身自由,而这种失去的自由就是消除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监狱里的作息生活和服刑时间都是极度确定的。它不仅让人的身体在坐监,也让人的精神被囚禁。


结论就是:一件事对你来说非常确定,你会觉得没有乐子;如果一件事对你来说不确定,但对别人来说非常确定,你也没有乐子。那么,只有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不确定的,这才有乐子。


现在,你最值得做的事,就是爱上不确定性。


在这个愈发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我们不是变成一个低风险偏好的人,习惯性地想去寻找确定性的力量;而是要爱上不确定性,调高你的风险偏好值以投资你的未来人生,创造人生中更大的乐子。


2. 不要做成年婴儿:身体是成年人,但头脑是婴儿型


VUCA时代,焦虑蔓延,信息噪音形成信息超载,实际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动方式。所以有一家餐馆专门贴了一个告示条,说室内没有网络和wifi,拜托您和坐在对面一起吃饭的人多说几句话吧。


我们需要冲破大脑的快速直觉判断、对当下做出应激反应的惯性,养成慢性的理性的系统性思维,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切换,从焦虑中突围,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


不要做成年的婴儿——身体是成年人的,但头脑是婴儿型的,只享受着物质消费带来的身体的愉悦,头脑里却不知道当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关心未来会怎样,只要能噙上奶嘴就满足了,成为《人类简史》中所描述的无用阶层。


战略思维之一,就是定义好自己的使命。所谓的使命,通俗地说,就是怎么“使”这条“命”,你的人生时间要花在哪里,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价值。


3. 人生如同跳高,以你最后一次的失败来确定你的最好成绩


人的一生就是不停折腾自己,也就是学习的过程,从舒适区跳到学习区,再从学习区进入陌生区,培养自己不断升级的能力,培养自己理性分析的能力。


陌生区是危险区,舒适区是干会干的事,被游戏玩;学习区是干不会干的事,玩游戏;创业就属于进入陌生区、危险区,反复干不会干的事,是造游戏的和制定规则的。总而言之你活这一辈子就是活出人生的意义,不辜负自己的潜能。


人生如同跳高。为什么要折腾、为什么活着就不要辜负自己的潜能?就是因为如果没有最后一次的失败,你就不知道原来自己可以达到怎样的“最好成绩”——那可能是超出你原来对自己的估计的。


以最后一次的失败来决定你人生的最好成绩,所以人一生就是跟在自己拧巴、就是在自己的危险区折腾。若要追求伟大、追求优秀,就得靠自律,即使世界上最优秀的跳高运动员也会继续挑战下一个高度,这才是人的自我驱动力的底层密码。


人生是公平的。只要你给他人创造了价值,这个世界一定有办法奖励你。


那么,怎样知道自己确实在创造价值、在做正确的事?


第一,能得到直接结果,不是纸上谈兵、光逞口舌之快而已。例如4年前我们创立了有“中国试点、世界首创”之称的移动电影院。现在移动电影院平均每天要为在全球各地的近10万影迷放映正在院线上演的中国新电影。


第二,能产生价值,包括认知思维提升等,而不只是消遣时间。例如我一直用自己的时间、知识和资金积极地参与合伙人的项目和初创的科技公司,出任港交所上市公司亚信科技和亚博科技董事会成员,协助有识之士们创造更多和更新的价值。


第三,能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到年轻人,这本身就是在回馈社会。在创业之余,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院已经任教11年了。通过讲授EMBA和FMBA等课程,向同学们分享我过去几十年与比尔·盖茨、罗伯特·默多克和王健林等巨人“共舞”的经历,以及在运营管理工作中失败的教训和踩过的坑。能够帮助激发这些优秀年轻人的潜能和热情是我特别开心的事。


4. 企业管理中的战略思维和个人战略思维是相通的


在VUCA时代爱上不确定性,就要冲破专业和经验的禁锢——这是在之前相对确定性高的环境中我们所依赖的,它是以自信和逻辑为工具,让我们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但现在不行了,因为这世界变化之大谁也没见过,过去的经验肯定不灵了。


其实战略思维没有那么难,就是9个字:想清楚、说明白、做到位。


管理学诞生至今不过几十年时间。大而言之,管理就两件事:界定企业的使命,运用资源带领人们完成这件事;前者叫战略,后者叫领导力,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就是管理。


战略的本质就是干什么还是不干什么的选择,来自于军事学,最开始指的是在战场上如何布局、实现整体目标的艺术。


而企业家的战略决策,不完全是科学决策,因为很多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更没有唯一答案。而战略的特点就是:当作出相反的选择时,仍然是战略。


战略不是一个具体的行动,跟战术目标是两码事,它有几个特点:系统性、稳定性、生态性,它是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和能界定它的核心挑战的一整套行动。没有人一眼就能把事情都看清楚了,得随变而变,所以战略像养花似的,你得浇水,呵护它长,长什么样不一定,到某个时候再调。


同样的,个人有了战略思维的时候也会不一样。


基层员工或者执行者往往只关心“攻略”,中层管理者关心“策略”,决策者则思考“战略”。如此说来,似乎员工可以不关心战略、不必非要具备战略思维。


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不知道老板怎么想的,不明白他的战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你努力的方向很可能就是错的,你的职业生涯很难晋级。在实现公司——也就是老板战略的大前提下,你的个人成功才能实现。


所以,一个人有还是没有战略思维,差别就变得非常大。人们常说,莫用战术上的勤劳去弥补战略上的懒惰。实际上,形成和建立战略思维是有方法的,有一定的科学成分在其中。


由此来审视管理学,它到底是什么?我总结,管理本身是一门科学,它有规律、有数据,需要教授;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创意、需要魅力,需要导师;第三,管理又是一门手艺,需要技巧、需要练习,需要师父。


因为它是科学,所以要学习;因为它是艺术,需要天赋;因为它是手艺,还得实践。


在今天,当增长放缓,犹如一辆自行车在速度慢下来时保持平稳就变得费劲一样,这时你还能骑着它在平衡中前进,就需要更多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当下是否具有战略思维相对而言就更重要了。


03

如何把大的巨变机会,

变成个人可实现的机会?


1.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建立长板拼图


对于不想躺平的明智生活者来说,在看清变化、思考本质、不会随波逐流之后,很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巨大的困惑,也就是时代发生巨变所带来的机会,似乎并不是个人的机会;即使看懂了,但也似乎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何去拥抱不确定性。


我的建议是,做长板拼图。显然,当机会涌现,没有一个人有本事能把啥事都干了,只能是用好自己的长板,抓住自己能抓住的机会。


长期以来,大家都很熟悉的短板理论事实上说的是组织和团队,也就是一个团队的战斗力或绩效取决于能力最差的人的表现。


对个人来说更适用于长板理论。机会和个人能力长板正好能匹配上,那自然再好不过;但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这么幸运,怎么办?


那就要主动寻找各种各样的具有某一方面长板能力的人,与你一起组成长板拼图。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合伙人,这样你们的能力所覆盖的范围就扩大了。


在VUCA时代,长板拼图的拼法本身就是竞争优势。能先人一步看清变化和机会,能够建立领先别人的时间窗优势,但这个时间窗毕竟短暂。组建长板拼图,把看到的机会真正变成可以实现的机会,这才是真正建立了竞争优势。


2. 旧产业的新痛点就是机会,新兴消费者的旧需求就是机会


断层和巨变,就像地壳运动,平原突起为高山,丘陵沉降被海洋淹没,对旧物种来说意味着颠覆和灭亡,对新物种来说意味着新生和机遇。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我一直觉得机会太多了,反而显得时间不够用。


如果你用旧思维来看待变化,很可能看到的是死路、是南墙;如果你用新思维来思考,就会发现这一系列变化对很多企业来说意味机会——旧产业的新痛点就是机会。


再比如,Z世代的消费者正在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人群,他们的娱乐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彻底视频化了,视频既是他们时间的杀手,也是他们时间的朋友。而视频说到底并不是新生事物,是人的古老需求。


那么,如何满足新兴消费者的这一旧需求?谁来满足?为他们服务和他们的参与本身这不是商业机会吗?


所以,要用一个积极面对的姿态来看待变化。对于个人、对于企业来说,一定是“干对的事”——这是战略;“把事干对”——这是战略实施。最好的成果是把对的事干对。选择比使蛮力更重要。


3. To-Do-List


怎样建立战略思维,爱上不确定性?明天早上醒来,可以做什么改变?以下是我的建议:

建议一:乐观地面对VUCA时代。爱比克泰德说:对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对于不可控的事情保持乐观,人只能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你要接受这个事实,并且以乐观的心去应对这一切;
建议二:我们每天见证历史,但不必因为焦虑趋势而打乱了自己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跟随自己的内心,专注把自己的事做好。我们都看过卡夫卡的日记,有一条被大家引用无数次:上午世界大战爆发,下午我去游泳;
建议三:多看书,少争论,做好今天的事,照顾好身边的人,经营好自己的财富;

建议四:不要依赖于从朋友圈里获得信息。突破信息茧房,不要在现有的认知圈里反复强化固有认知,让你以为井口的天空就是整个世界。如果信息的来源不能变得多元化,那么你的思考和看法也会越来越走向极端;

建议五:从被动目标,变成主动目标。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是被别人驱使、安排,是被动地在做别人要求或者请求你做的事。每天都在忙于回复别人的微信和邮件。
要把你的生活方式从被动转成主动。被动就是由别人安排你干什么,你就是螺丝钉;主动就是你想清楚你要干什么,同时还要知道老板想要什么。

大部分人的问题可能属于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关心老板要什么,反正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一天就浑浑噩噩地过去了。



在巨变的时代里,变,成为一种常态;而应对变化,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的关键生存能力。这就使得每一次应变所做出的抉择和行动,让原本在同一起跑线、同一航道上的人们产生了越来越剧烈的指数性的差别。

变化到来,不同人采取不同的应对态度,其结果也是天壤之别。一种人是面对变化选择逃避,那么他将错失改变人生增长率的机会。还有一种人是盲目逐流而变,其结果是迷失自我,最终一事无成。


再有一种人则是洞察变化之大势,积极拥抱变化,从而获得更强劲的人生推动力。当然,最棒的一种人,将是创造变化,他们仿佛具有扭转现实力场一般的神力,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产业的引领者。


从现在开始,爱上不确定性,拥抱变化,珍惜每一天,做最好的自己吧!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9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