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爱尔眼科研究所陈建苏教授、唐仕波教授、崔泽凯副研究员团队的研究成果《LM22B-10通过角膜体外/体内模型可以促进角膜神经再生》,在生物医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cta Biomaterialia(影响因子:10.633)发表。
角膜的神经密度高,是人体最敏感的组织之一。研究表明,角膜中疼痛感受器的密度是皮肤的300到600倍,是牙髓的20到40倍,对角膜结构的任何伤害都会造成患者极度痛苦。健康角膜没有血管,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泪液和房水对角膜细胞提供营养,而角膜神经也会提供一些营养物质,对维持角膜稳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眼过度的人群越来越多,人们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使用手机和电脑。患有干眼症的人群比例也逐年上升。干眼症常表现为眼睛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红眼痒、视力模糊、疼痛、畏光流泪,严重的还会导致角膜损伤甚至视力损害。而角膜神经损伤是引起干眼的因素之一,会引起眨眼反射频率的减少,最终导致泪液分泌不足,造成干眼。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糖尿病、屈光手术等都会造成角膜神经的损伤。然而,角膜神经损伤修复的具体分子机制复杂且不完全清楚。
爱尔眼科研究所的陈建苏教授、唐仕波教授、崔泽凯副研究员团队利用前期研究,将“变废为宝”的角膜基质透镜,分离出了角膜基质细胞(此研究成果已在JCMM期刊上发表),并以此设计和构建了一种体外角膜基质-神经共培养三维模型。在该模型中,团队发现角膜基质细胞和神经具有相互作用。神经保护细胞免受凋亡,细胞能促进神经的生长。还通过蛋白芯片转录组学深度检测筛选出小分子LM22B-10,其具有促神经再生机制且稳定不易降解。该体外共培养三维模型的构建为后续探索角膜生理、病例机制与验证药物作用创造了很好的平台与工具。
同时,该团队利用小鼠角膜损伤模型和糖尿病小鼠模型进行体内研究,测试了LM22B-10的促角膜神经再生效果。研究结果证实了LM22B-10显著提高了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角膜敏感度和角膜神经密度。总体而言,LM22B-10在神经修复和角膜损伤愈合方面具有潜力,有望成为角膜病新的临床治疗药物。
“LM22B-10在治疗角膜上皮和角膜神经损伤有着良好的效果。相对于其他神经营养因子,LM22B-10不会引起疼痛感受器的激活,不会造成更多的疼痛感。而且该小分子不像多肽容易降解,成本也会低很多。在未来进行临床前试验和临床试验后,可能成为治疗眼表损伤和神经损伤的特效药物之一。”陈建苏教授代表团队表示,“爱尔眼科作为横跨亚美欧三大洲的全球性眼科医疗机构,眼科医疗机构遍布全球,对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具有显著的优势。期待我们的同事们能在这片国际化沃土上,利用先进的干细胞、组织工程与眼再生医学技术,为人类眼健康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以上研究成果最近已发表在Acta Biomaterialia杂志。Acta Biomaterialia为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0.633,是生物医学领域国际权威刊物。在Acta Biomaterialia发表的论文内容也被视为一定的行业指向标,得到业界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