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的饲养不同于畜禽饲养,后者会考虑饲养时间、饲料成本﹑转化率和添加剂药物残留问题,强调经济效益。宠物的饲养不追求经济效益,更注重宠物本身的健康和寿命。这一点上来说,宠物和人是相似的。但宠物对食物的感官分析不同于人类,宠物无法通过语言与人沟通,宠物主人很难判断宠物是否真正喜欢某款宠物食品,因此很多宠物主人为如何挑选合适的宠物食品感到困惑,最重要的直观表现是采食量的多少,但这并不准确。而目前无法通过量化分析方法来直观检测宠物对某种宠物食品的偏爱程度。
不同的动物,由于种属的特殊生理构造差异,导致其对食品在适口性上的选择也不同。比如,不同品种的犬对各种营养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食物偏好,同一种物质作用于不同品种的犬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动物的采食行为,主要受到脑部摄食中枢和饱食中枢两个中枢控制,其次,也受宠物主人的喂食习惯影响。本节以犬和猫为例分析动物因素对适口性的影响。
1.犬习性对适口性的影响
犬被驯化已有15000年的历史,在生物学分类上为肉食目,但其是―种食性很杂的动物,能在短时间内吃下大量的食物。犬的采食习惯属于机会主义者,采食任何它认为可食用的东西:腐肉、其他动物的粪便、昆虫、浆果和草,也会咀嚼骨头、兽皮和其他动物部位。在野外,任何一只不经过调教的犬都会有这种行为。犬的唾液由位于口腔的四个初级腺体分泌产生,唾液中不含淀粉酶,其舌头上汗腺发达,味觉的功能很弱,在采食过程中犬会分泌大量唾液润滑并包裹食物﹐然后迅速的咀嚼和吞咽食物,并在远离其他同类的地点进行反食。犬胃中胃酸含量比其他动物要多,肠壁更厚而吸收能力强﹐所以犬的饲料配方中应含有更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
有研究证实,犬对牛肉和猪肉的适口偏好要大于鸡肉和羊肉。犬的嗅觉灵敏度是人类嗅觉的1000倍,对味道的辨别几乎完全依赖于鼻子,所以犬依靠嗅觉进行气味辨别选择适口的食物要更甚于其他的动物。因此,对犬来说一款宠物食品散发的气味对其适口性有决定性的影响。
2.猫习性对适口性的影响
猫的习性昼伏夜出,偏孤僻。猫有大的犬齿,小的门牙,前磨牙和舌头上肉质牙齿。猫的嗅觉系统并不像犬那样灵敏,但也足以辨别食物的信息,比如是否新鲜和安全。有学者观察发现,猫的采食是具有掠夺性的,且猫倾向采食和它们体温相近的食物。猫对食物表现不像犬一样,它对食物具有选择性,有研究发现,猫对含有牛油或鸡油的食物尤为喜爱。猫的唾液腺组成与犬相似,由四个初级腺体产生,不含淀粉酶。猫的味觉感受器也与犬相似﹐但没有功能性的甜味感受器,因此猫无法感知甜度,但猫对酸味敏感。猫体内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AD)的活性很低,CSAD又是合成牛磺酸的关键原料,缺失牛磺酸会引起猫的视网膜退化甚至失明,所以猫的饲料中必须含有一定量以上的牛磺酸。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猎物驱动”的动物,这种行为一般体现在大型食肉动物上,虽然猫的驯化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但是这种原始的采食习性仍然得以保留。因此,相比于犬,猫对食物的适口性要求要着重于酸度﹑温度和新鲜程度。
3.犬猫适口性比较
在采食习惯上,犬会偏好高脂肪的食物,猫则会偏向高蛋白的食物。一般来说,犬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脂肪(41.1±4.3)%,其次是碳水化合物(35.8±3.7)%,猫消耗的能量则大部分来自碳水化合物(43.1±4.0)%,其次是是蛋白质(30.3±3.9) %。如在同一种实验环境下,多种食物同时出现在实验动物面前,犬会本能的趋向选择脂肪含量偏高的宠物食品,而猫则会选择蛋白含量偏高的的宠物食品。这种选择差异直接说明动物因素对适口性的影响。
适口性是动物对一种食物的接纳程度,或者是说衡量―种动物对一种食物的偏爱程度。动物会将食物与感官和生理联系起来,这种反应主要是由味道(口腔、鼻腔和喉腔中味觉和嗅觉受体的结合)决定。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给适口性的定义为“在采食前或采食后,促进或抑制动物进一步采食行为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从动物采食行为角度来讲,适口性包含其采食前后的吸收行为,厌恶感和饱腹感。这是将适口性扩大为更全面的观点,其包含了食物总量、先后接触顺序、动物因素和时间以及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目前对于犬猫的适口性测试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种为非消耗测试(又称奖励测试),另一种为消耗测试。非消耗测试中典型的是“巴普洛夫试验”,即对犬猫的某种采食行为进行约束,或者进行行为奖励或惩罚,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有针对的改变适口性选择。消耗测试中,常见的有“单碗测试”和“双碗测试”来测定犬猫对某种宠物食品的可接受性或偏好,也是检测适口性的有效方法。
1.非消耗测试:巴普洛夫试验
在一定环境的刺激下,动物某种行为的后果能满足它的某种需要(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则这种行为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与偶然成功,情景与行为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了条件反射。人为将这种条件反射训练加入到动物的采食行为中,就可以针对性的训练或改变其适口性选择,从而可以改善一些动物不良的采食习惯。Araujo等在对比格犬的适口性偏好实验中,每只比格犬独笼饲养并给予三种不同的饲料自由选择,起初犬对三种饲料中的一种中意并大量采食,突然对犬采食另一种饲料时进行“奖励”,采食剩余两种饲料无“奖励”行为。一段时间后,可发现犬都会集中采食有“奖励”的饲料。
2.消耗测试
(1)单碗测试
在封闭环境内只给实验动物提供一种食物,并且实验动物不能采食其他的食物。每天固定时间定量喂食动物﹐记录食物的消耗量。一般试验时间在5天以上或更长时间。根据实验食物消耗量的增加或者减少来确定动物对这种食物的适口性。可以在一段时间后更换成一种新的食物,观察实验动物在变换食物情况下的采食情况,来验证多种不同种类的饲料对同种动物的适口性差异。这种测试方法所需成本相对较低,适合评估一些质量表现较差的饲料,效果更为明显。Aldrich等所述实验案例中,选用了4只实验犬,犬1和犬2在第1~5天只提供样品1,犬3和犬4则只提供样品2;在第6~10天,样品1和2交换喂给实验犬。记录每个样品的消耗量和摄取率(A/(A+B)),摄取率0.5为同等采食,在高于0.5或者低于0.5时,就会显示出哪种样品食物更受动物偏爱,就表明其适口性更好。
(2)双碗测试
双碗测试是目前最常见和应用最广的适口性评估方法,又称为“双碗强制选择法”。这种方法常应用于新开发的宠物食品上市前测试,可以有效确定测试动物的采食偏好,以便改进商品。实验中两种样本食品分别放在A,B两个碗里(碗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其他因素相同),供给动物选择,并控制动物采食时间,一般30 min最佳,还可以提供两个以上的样本食品进行偏好测试,根据实验动物选择的采食顺序对宠物食品进行比较。另外,动物对食物的感官特征也受形状,颜色、质地和气味影响,这一点在多碗实验中也要考虑在内。这种测试方法可以更加直接地体现动物采食适口性的偏好,为工作人员改进宠物食品的适口性提供帮助。
Raul等在对犬(比格犬、拉布拉多犬、拳师犬)进行的适口性偏好测试中,就采用类似“双碗测试”的二元测试,实验动物在实验前都进行6个月的无差别饲养,并且通过临床、血液学和生化血清谱试验评估确保犬的健康。每个犬单独笼饲养,试验时,距离犬笼同等距离摆放两份测试食品(为了消除偏差,每次测试食品的位置要相互调换),需要记录的参数:第一选择(首先接近/首先采食)、消耗量、消耗比例(A/B)、摄取率(A/(A+B)),测试的结果会直接显示A、B两碗中哪种食物更受动物青睐(测试过程中要确保每个碗中提供的食物量应该足以满足动物每日热量的摄入) 。Pavinee Watson等测试猫对羔羊成分(肺、心、肾、肚、肉和肝脏)和牛(肺、心、肾、肚、肉和肝脏)成分适口性时,进行单笼喂养,每日喂食两次,每次进食时间1 h,给与两种食物选择,其他变量保持相等(食量、距离、颜色等),即双碗测试。
探究犬猫宠物食品的适口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单碗测试”和“双碗测试”,目前对大多数新开发宠物食品的适口性测试均采用此类方法,这类方法着重于动物采食过程中机体的直观反应表现,但也有一些局限性,只能确定宠物对测试样品的偏爱程度,并不能为具体的改进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所选择的试验动物也应受过专业训练,具有特殊食物选择偏好或采食行为偏好的犬猫无法作为适口性评估的参试动物。相比来说,猫的训练难度较大,因此大多数的适口性测试都是以犬为实验动物进行。还有一点不能忽略,某些品种的犬,例如比格犬,会无差别采食或者差距很小(5%以内),这会导致测试结果无差异或不明显。也有研究表明,同一动物随个体发育阶段对食物偏好也有变化。目前业内也有考虑采用新的测试方法,比如考虑采食时动物的身体指标,比如心率、呼吸、瞳孔和摇尾频率等。还有的方法正考虑纳入动物的情感层面因素,当然这比较困难。
此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分析宠物食品中气味物质,并以此预测其适口性的方法也开始使用。该方法可以避免动物个体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对宠物来说,适口性是其对某种宠物食品的偏爱程度,但在同种动物之间还存在着性别、年龄、体重、性格、健康状况、活动水平和当地气候等个别因素的影响,这就说明同种动物之间也存在着适口性的细微差异。探究动物适口性是一个复杂的任务﹐因此,这就对宠物主人和饲养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理解人、宠物和宠物食品的三角关系,才能更好的改善宠物对食物的适口性选择。综上所述,改善宠物食品适口性,要充分考虑宠物因素和选择适宜的方法并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好地改善宠物食品适口性研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