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走出的美丽,没有等来的辉煌。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内心更强大。本文结合稻盛经营学,摘取了稻盛先生著作《京瓷哲学》、《稻盛和夫如是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斗魂》、《活法》、《六项精进》中的精彩片段,希望阅读后能对您有所裨益:没有人能够保证我们的未来。即使目前公司的业绩优秀,那也是过去努力的结果,谁也无法预见将来会怎样。要使我们的公司在未来保持优秀,持续发展,只能靠我们每个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竭力,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不能依赖别人出手相助,不可期待他人为自己排忧解难。首先要认清自己应尽的职责,靠自己的努力把事情办好。必须保持这样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期待别人的帮助,自己的道路必须靠自己开拓。凡是中小企业家,我相信都明白这个道理。换言之,“独立自主”的精神必不可少。而在我看来,最需要具备独立自主精神的人,不是各位企业家,而是位居企业家之下的公司干部。也就是说,“被雇用”者必须自动自觉。企业家作为公司的拥有者,往往具备独立自主的精神。然而,公司的副社长、专务、常务、董事、部长和科长等干部则不同。在面临困难时,他们往往会这么想:“自己归根到底只是个打工的,不用我操心,社长肯定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我认为,凡是经营不善的公司,往往有许多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员工,他们为公司创造的利益还不及自己得到的工资,等于是公司养着他们。反之,如果公司的大部分员工不但能够做到“自己的工资自己赚”,还能贡献利润,那么公司势必会顺利发展。京瓷公司采用一种叫作“阿米巴经营”的运作方式,该方式把企业组织划分为一个个被称为“阿米巴”的小集体单位,各“阿米巴”的领导者肩负着经营管理的责任。阿米巴经营不把工资和奖金与绩效直接挂钩,不采用“业绩优秀加奖金,业绩不佳扣工资”的做法。因为在我看来,这种做法死板僵硬,不利于团结人心。如果得到了高额奖金,员工自然会拼命努力、干劲十足。但优秀业绩很难一直保持,一旦业绩下降,员工的工资或奖金减少,势必会心怀不满、愤愤不平。不仅如此,业绩一直不见起色的员工还会变得性情乖僻,嫉妒业绩优秀的同事。我不愿意让公司的员工人心背离、关系紧张,因此不管是业绩优秀者还是业绩平平者,我都不会让他们的奖金等待遇出现很大的差距。但如果搞彻底的平均主义,“努不努力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那么势必会导致员工丧失主人翁精神,认为自己:“不过就是一个领工资的打工仔。”企业家必须让员工具备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做到“自己的道路自己闯”“自己的工资自己赚”。不仅如此,还要让员工向公司贡献利润。为此,京瓷公司采用独立核算制,通过“单位时间核算制度”来表示每个“阿米巴”每小时产生的附加价值。假设一小时的人力成本是3000日元,那么如果一小时内创造出了5000日元的附加价值,就等于是向公司贡献了2000日元的利润。如果一个“阿米巴”单位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其工资,从而为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就会受到大家的称赞,并获得公司的表彰。关键在于,要让员工具备和企业主及管理者相同的主人翁意识。如果全体员工能做到与公司领导上下一心,那就是一股无可比拟的强大力量。为此,我常常反复与员工沟通交流。在提升员工思想境界方面,我一直倾注心血。人生必有沉浮起落。既有走运的时候,也有遭难的时候。遭遇苦难时,忍耐是必需的。即使遭遇严重灾难,也不要怨恨,要一味忍耐。通过这种“忍耐”,人才能成长。遭遇苦难时,有能够忍耐的人,也有不能忍耐的人,我认为,他们的未来将完全不同。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时我们甚至怨恨神佛,为什么只让我经历那么多的苦难? 但正是这些苦难才能磨炼我们的灵魂。把苦难看作考验,我们需要这样来思考问题。 是直面苦难,还是被苦难击垮;是放弃初衷,妥协了事,还是千方百计,努力克服苦难。人能否成长,这里就是分水岭。上天绝不会给我们一个四平八稳的人生,一定会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考验,让我们在应对考验中度过人生。有人用开朗、坦诚、善意的心态接受考验,积极乐观,坚韧不拔,不懈努力;有的人以阴暗、悲观、扭曲的心态对待考验。积极面对考验的人,就能开拓人生,取得进步。相反,消极面对考验的人,就会陷于悲惨的境地。年轻时受了些挫折,就自暴自弃、糟蹋人生、毁坏人生,那怎么行呢?不管现在处境如何,在漫长的人生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能把人生变得美好。“年纪轻轻就吃这么多苦,遭这样的难,恐怕全日本也少见。这并非不幸,这是上天给我机会,让我体验他人体验不到的经历。”人生中不管好事还是坏事,一切都是考验,都是上天为了让人成长而赐予的考验。在我们的人生中,有时候可能会陷入悲观,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没有希望。但是,一切失败挫折都是上天的有意安排,为的是让我们加速飞跃。人生中发生的事情,仅用我们人浅薄的头脑,仅用眼前的幸与不幸去判断,那是不行的。应该站在天道的高度观察。那样的话,我们就能观察到完全不同的景象。即使现在正遭遇看似无情的灾难,也要认定,这灾难对当事者的将来必有好处,此乃上天赐予自己的“奖品”,必须这么去想。有时候,人思善了、行善了,但上天仍然会给予严酷无情的考验。能否坚持从正面面对这种苦难,用什么心态来应对这种苦难,将决定自己人生的航向。首先要相信自己“蕴藏着无限的能力”,但不可止于空想。因此需要每天踏实地努力,逐渐磨炼自己的能力。为此,必须常怀好奇心,勤于思考新事物、新点子并付诸实践,且乐于实践。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许多人可能没有察觉这一点,但其真实不虚。换言之,我们每个个体都蕴藏着巨大的能力。请大家一定要相信这一点。“无限的可能性”亦可理解为“无限的能力”。 可能有人会说,从小学到大学,自己的成绩一直欠佳,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因此认为“除了大傻瓜外,没人会轻信‘自己能力无限’”。我也知道,突然和一个人说“你有无限的可能性”,绝大多数人都会不以为然,但也正因如此,这世上成功者才只是极少数。当然,相信也要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假如能力不足,却突然充满自信地认为“自己有无限的能力”,则只能说是缺乏稳重、行事轻率之人。虽然我在这里强调“能力”,但能力并非只限于头脑方面。我所指的“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优势,其涵盖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健康和体力。在学校,或许老师只看重学生的头脑和成绩,但进入社会后,能力的概念就不止于此了。作为一个社会个体,身体健康亦是一种能力。如果一个人从未得过大病,就连感冒都没得过,那么其与体弱多病的人相比,自然算是拥有一种优势、一种能力。前面也说了,光讲“能力无限”,可能很难让大多数人相信。所以我也可以换个说法,即“通过磨炼能力,人可以进步和提升”。比如一个人如果早晚坚持运动并注重养生,自然会变得愈发健康;一个人如果坚持体能训练,则会变得愈发强壮。而头脑亦不例外,智力也会在磨炼中提升。反之,如果不加以磨炼,则只能原地踏步。因此我希望大家相信自己能力无限,并从今天起努力磨炼它。大家要认识到,自己之所以未能察觉自身无限的可能性,是因为缺乏磨炼能力的意志,是因为缺乏提升能力的努力,所以我强调应着手磨炼它。为此,首先要坚信自己的确“能力无限”。这种信念至关重要。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只要各门课程勉强及格,学生就能升级,就能毕业。这同通过极大努力、门门课程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表面上似乎没有太大的区别,成绩及格和优秀一样能毕业。但两者之间,不仅是成绩差两级,而且包含更重要的本质差别。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了出类拔萃,必须突破若干壁障,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拼命努力。“满足于及格就行”还是“敢于不断向第一冲刺”,不单是成绩高低的问题,这反映了两者精神上的差异。 要实现高目标,必须突破多重壁障,而最大的壁障,是自己那颗追求安逸的心。 人有好逸恶劳的倾向,主动激励自己、不断克服困难向前进,是件难事,但是,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时,人内心的喜悦难以形容。一个学生不是很聪明,但非常用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另一个学生很聪明,不用功照样轻松毕业。后者评论前者说:“那家伙拼命死读书,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我要是认真起来,他才不是我的对手呢!” 毕业之后踏上社会,看到前者获得成功,后者又用“那家伙学生时代并不怎么样,我可比他强多了”这样的话来贬低同学。言下之意,自己的能力比成功者更强,更大的成功应该属于他才对。事情果真如此吗?拼命死读书,意味着少玩乐、少看电视、少追求眼前的快乐,意味着必须战胜自己。同样,事业上获得成功,也意味着必须抑制贪图享乐的欲望,全身心投入工作。 战胜自己需要强大的意志。在评价人的能力的时候,应该把意志的强弱考虑进去。意志软弱、屈服于自己的欲望、一味贪图安逸的人,他们的能力应归于低劣。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获取成功的能力,绝对不仅仅凭借所谓的“智力”。不管是成功、名望和赞誉等荣光也好,还是挫折、失败和苦难等逆境也罢,都是上天所赐予的考验。正因如此,不管是一帆风顺之时,还是人生事与愿违之时,我们都必须不断自我反省,决不能忽略了对心灵的修持。“人的心灵像庭院,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芜,不管是耕耘还是荒芜,庭院都不会空白。“如果自己的庭院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院。“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院,除去杂草,播种美丽的花草,不断培育。同样,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就要翻耕自己心灵的庭院,将不纯的思想一扫而光,然后栽上清澈的、正确的思想,并将它们培育下去。”(《原因与结果法则》)
在这里,他用简单易懂的比喻说明了我们人生中的种种现象,全部都是“心”的投影。就是说,如果忽视对心灵花园的养护,其中马上就会长出如同杂草一般不纯的、错误的、不正确的东西。如果想让心灵的庭院中长满美丽的花草——也就是让人生充满幸福、满足与成功,就要在其中播撒美好的种子,例如真挚、诚实、正确、纯粹的思想,并将其培育下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始终不能忘却自省之心,以谦虚的心态检点自己每天的行为;也始终不能忘记克己之心,以克制不断滋生的傲慢。如果出现了轻浮的举止或傲慢的态度,一个人在家里或是在宾馆的时候,我会对此进行激烈的反省。我会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斥责“你这个蠢货”,然后,另一个自己会不留情面地责骂,“你小子真是一个恬不知耻的家伙”。如果别人看到我这个样子,可能会觉得我不正常,但这已完全成了我的习惯。反省自己,不断修正,让自己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这样做,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磨炼灵魂,提升心性。当然,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自己的心变得多纯净。但是,在这样持续反省的过程中,人格就会发生转变。如果一个人被人认为“年轻时很是胡作非为,但现在真的变成一个好人了”,那么,这就可以说是他的心性得到磨炼的结果。只要人格发生变化,内心所抱的愿望就会变化。这样的话,由这种愿望所产生的现实,自然也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何来到这个世界?这样的问题,只要我们一息尚存,就是我们永恒探究的课题。井筒俊彦先生是伊斯兰哲学和东方哲学的大家,围绕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他讲了下面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当通过冥想去解明人类本质的时候,会慢慢地接近一种精妙的、纯粹的、感觉无限透明的意识,这时自我存在的意识非常清晰,但除此之外的五感却完全消失,最后到达只能称之为“存在”的意识状态。与此同时,就能意识到森罗万象一切事物,都由这种所谓“存在”所构成。正是这种意识状态才揭示了人类的本质。接受井筒先生这一观点,文化厅长官同时也是心理学家的河合隼雄先生,通过与花儿的对话,幽默地比喻道“你这个存在,现在正扮演着花朵吧,而我这个存在正扮演着河合隼雄呢。”平时看到花儿时,我们会说:“这里有花”,就是这里存在着花。而按照上述的逻辑,可以说成“存在正扮演着花的角色”。就是说,把构成生物属性的东西——肉体和精神、意识和知觉——全部除去之后,就出现“只能以‘存在’命名的东西”。而且这个“存在”是所有生命所共有的,有的时候,“存在”以花的形式出现,另一种场合“存在”又扮演人的角色。因此,我也不例外。稻盛和夫这个人并不是原来就存在的,只不过是某种“存在”偶然借用了我的形骸罢了。创立京瓷和KDDI这样的企业,并没有非我不可的必然,我不过是扮演了上苍偶尔赋予我的角色而已。所有的人都由上苍赋予了任务,都在出演各自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同样的分量。万事万物,不仅是人类,包括生物,一草一木,甚至路边的石块,都有造物主赋予的作用,都是基于宇宙的意志而存在。实际上,宇宙存在着“能量守恒定律”。构成宇宙的能量,形态可以改变,其总量却是恒定不变的。比如,把树木砍下用作柴薪燃烧,原来以树的形态存在的能量,转换成热能,变成了气体的能量,但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既然如此,即使一个小小的石块,它也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存在,再怎么渺小的东西,如果缺了它,宇宙就不成其为宇宙。所以,宇宙间森罗万象、一切事物,都是浩瀚宇宙生命的一部分,绝不是各自偶然的产物,不管哪一个个体都因宇宙需要而存在。我27岁时,在别人的帮助下成立了公司,到现在约50年了,真正是一头扎进工作里,心无旁骛。今后剩余的人生不会很长了,所以,我想在充实内心方面,再下些功夫。我经常说些本职工作之外的话,也许是这个原因,所以我才会这么想吧。一个内心不成熟的家伙,总讲些豪言壮语,难免令人讨厌。因此,我想进一步学习。其中之一就是想学佛教,学佛教的教义,或佛教哲学。还有一点,就是亲身体验寺院的戒律,由此加深对教义或哲学的理解。我和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圆福寺的西片担雪老师关系亲密,把想法告诉他时,还半开玩笑地问:「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当上和尚?」虽然我没想把和尚当职业,但我觉得,既然要学的话,最好能取得僧侣的资格。「据说,净土真宗只要三天就能授予资格。」我这么一说,老师就回答:「那可不行,不过可以适当考虑。」我一直就向往戒律严格的禅宗,想取得僧侣的资格。老师今年70岁左右,一直单身,现在仍坚持素食,就连调味用的、含有鲣鱼丝的食物都不吃。这一点让我特别钦佩。现在他也只吃粥和咸菜,严守戒律。这时他说,「会长您要不就打一天坐吧」。因为谈过这类话题,所以我才会有上面的发言,现在变成要出家、要隐遁了。不过,坐禅也有危险之处。如果坐禅和冥想的方式不对,可能会精神错乱,出现幻觉、幻听的现象。印度的瑜伽同样如此,如果没有严格的看管和指导,可能会走火入魔。当事人说自己开悟了,实际是在幻觉、幻听的世界里,自以为开悟而已。用佛教语言来说,就是进入了「魔界」。非常危险。我的目的是:把作为人应该遵循的规则,也就是把正确的为人之道,注入自己的知性和理性之中,用理性来掌控自己,尽可能用理性来抑制本能的抬头。这已经不是开悟了,完全属于理性的范围。宗教真正的奥义是进入开悟的境界,但开悟途中险山耸立,有可能踏入魔境,这是很可怕的。我想出家,想要取得僧侣的资格 ,是因为我有一个愿望。比如在读经期间,哪怕一天一次,凝神静气的时间是绝对必要的。如果不把心镇住,情绪就会浮躁,心灵就会粗糙,社会就会不和谐,判断就容易失误。因此,我认为,无论是谁,都应该哪怕一天只花30分钟,用来把心镇住。这就是我想模仿僧侣的目的之一。担心、烦恼、失败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过去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老是闷闷不乐会引起心病,接下来会引发身体的毛病,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幸。不要让已经过去的事再困扰自己,心里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转移到新的行动上去,这一点很重要。 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已经发生了的事既然无法改变,就干脆把它忘掉,将全部精力投入新的工作中去,这是最要紧的。 不管怎样失面子,都要拿出勇气正视现实,重振旗鼓。做了对不起家人、朋友,对不起公司的坏事,让自己脸上无光,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在经过认真反省以后,就要鼓足勇气,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不要心灰意冷,总是痛苦个没完。灾难的发生,是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孽的报应,如果没有殃及性命,到此为止的话,那反而是值得庆贺的事。这样一想,摆脱烦恼,人就轻松了,可以将这事忘掉,转而在新的人生旅途上坚强、满怀希望地走下去。对挫折和灾难抱持上述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我多次向大家讲过这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