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咸柱院士:“两加强,一保障”,充分发挥兽医在人畜共患病的动物源头防控作用
2022年11月2日-4日,第14届东西部小动物临床兽医师大会在厦门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亲临大会现场并致辞。夏院士指出,当下宠物经济蓬勃发展,兽医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外延也不断扩大,已然成为一项关系农业经济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事业,在预防人畜共患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全国的小动物兽医师们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推动宠物诊疗行业不断发展和进步。兽医工作之所以关系着公共卫生安全,是因为近年来,人畜共患病发生的比例不断提升。夏院士指出,SARS、狂犬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人畜共患病接连发生,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今,我国犬猫宠物数量已经超过一亿只,宠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因宠物带来的人兽共患病的健康风险也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兽医工作不仅关系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关系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在宠物源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宠物主人对于什么是宠物与人共患疾病和怎样预防等知识十分欠缺,对宠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传染病不够了解,对宠物检疫、伤口处理、狂犬疫苗接种等认识不足等等。执业兽医要加强对宠物主人的教育,宣传科学养宠理念和防治人畜共患的科普知识,同时也要提高临床工作的规范性,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做好防控,防止动物之间不要互相传染,及时发现并切断传染源。狂犬病便是让人类闻之色变的人畜共患病,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30年前消灭犬传染狂犬病致死的目标。夏院士介绍,狂犬病是一种能够由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疾病。真正的狂犬病毒有上千年的历史,首先在野生动物里传播,然后传给家养动物,家养动物再传给人类。90%以上人类感染狂犬病主要因被感染病毒的犬类咬伤或抓伤,经过与受到感染的唾液密切接触传播至人。所以,切断动物疫病向人类传播的源头,是至关重要的,要重视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从源头和根源上预防狂犬病的有效办法就是对犬类进行大规模免疫,有效避免狂犬病毒在犬类之间传染。因此,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中兽医的地位与作用,增强人兽共患病的源头控制水平和疫病预警能力,及时切断传播途径,发挥兽医在人畜共患病的动物源头防控的作用。夏咸柱院士也重点介绍了防控人畜共患病的思路,总结出了防控人畜共患病的六字秘诀,那就是“两加强,一保障”。首先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检验平台建设。人畜共患病病原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研制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与新型疫苗和救治药物,进行科学防控。其次是要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跟人畜共患病做斗争,要靠兽医人才,要强化高质量兽医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兽医作用,吸纳更多兽医人才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最后就是要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机制体制的保障工作,将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与公共卫生安全等工作进行一体化部署,分工协作,协同管理,同步推进,建立人医和兽医一体化的高效防疫体系。针对防控人畜共患病的方法,夏院士给出了“管、免、检、灭”四字方针,即管理、免疫、检疫、消灭,就是要加强管理,重视源头、强化免疫,联防联控。“人和动物共享同一生态,人畜共患病是人医、兽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统筹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们要坚持‘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的理念,建立协同联动机制,联合防控。同时完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的落实,加强产学研协同,强化病原与溯源研究,发展疫苗与免疫研究,为从源头消灭人畜共患病问题提供技术支撑。”夏咸柱院士最后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