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去世后,许多年轻人并不希望将它们安葬或者火化,尸体埋起来也可能因为城市规划和别的小动物刨出来,最终消失。
于是宠物标本出现了,让生命以另一种形态进行延续。
那么,你能接受这种做法吗?
宠物标本引道德争议?
宠物标本就是将逝去的宠物剥离皮毛、填充制作而成的标本。
养宠物的人这么多,选择宠物标本的不多,但最近咨询和寻求定制的主人越来越多了。
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也能看到关于宠物标本的作品、定制或是主人把宠物做成标本的笔记。
还衍生出了宠物标本师这样的新兴职业。
制作宠物标本流程复杂,表皮防腐处理后,还需要阴干、构架、填充缝合、定型,整个工序历时一个多月。
价格自然也高。
最小的蜥蜴等宠物标本制作需要几百元,其他制作费用一般在3000-5000元,大型宠物则要翻倍。
和葬礼仪式一般,宠物标本更多是为了减轻思念之情。
老龄化让国内家庭结构变化巨大,丁克、空巢……
这些家庭很多都需要宠物排解情感,宠物离去时会带来巨大心理伤害。
部分人会觉得这很残忍,首先是制作方法就接受不了。
标本最开始是因为狩猎而兴起的,以此展示自己的猎物——
按照传统方法,猎人们会把动物的皮毛或者鳞片剥下晾干,在内部填满各种支撑物,外形尽量接近活着的样子。
这种传统的手工标本制作,不仅残忍还十分繁琐。
小红书:Lazy good
现在国际上的宠物标本制作,大多采用冷冻干燥法:
将宠物腹部剖开小口,并取出内脏,同样塞入填充物,使用化学药品处理。
再放进-12℃的冷冻干燥器中冷冻干燥,并抽成真空状态,动物体内的冰就会慢慢变成水珠渗出,直到整个宠物干燥为止。
最后是细节刻画,和入殓师的工作一般。
同时,宠物标本在道德上一直饱受争议。
人们认为这不够尊重尸体,是在满足人类的私欲,而有的人认为这是在表达对宠物的思念,甚至是一种死亡的艺术。
有生命力的死亡艺术?
宠物标本在欧美比较常见,而动物标本已经成为了现代艺术的重要素材,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猛,形成了一种“死亡的艺术”。
动物标本不仅在视觉上具有强大吸引和震撼力,同时对人类伦理道德带来巨大挑战。
生命与死亡是探讨的主要内容。
除了烟花,蔡国强的作品标本装置艺术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作品展示了在自然之下,所有生命的平等与脆弱。
比如《Heritage》,作品中使用了99只动物标本,展现了湖前饮水的和谐景象:仅有的水资源下,动物们放弃了相互猎杀。
《九级浪》作品也是由99只不同的动物组成,一艘破旧的渔船载着动物们驶向黄浦江岸边。
Mark Dion作品《自然等级》,在十层阶梯上摆放着自然标本、动物标本和人造制品。
轮子、箭和钟等在最底部,接着是各类标本,最上面的是亚里士多德。
让人看起来毫无头绪,这其实是在模仿文艺复兴时期流行起来的好奇柜,收藏者根据自己的兴趣,把收藏品看似有组织标准地安排在柜子里。
但这些标本和人造制品到底应当如何分类排列,本就没有固定答案。
这并不是对自然界的客观反映,是人类强加的秩序。
而现实中人类同样如此,人们对不同生命的重要程度感知被塑造的。
Polly Morgan是位专注于动物标本创作的女性艺术家,她的标本艺术颠覆了标本的原意,而是在讲述生命的力量。
她不想只模仿动物的自然栖息地,常常把动物标本放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酒杯、吊灯里。
其作品细腻黑暗哥特,但主题却从来不反映死亡——
雏鸟从棺材缝隙中探头乞食、去世的小鸡挂着气球升上天空、似乎在红酒杯中安睡的小鼠……
这些作品充满戏剧性和趣味,Polly Morgan想要在其中传达的,是突破死亡的惊喜与生命的力量。
“流氓动物标本“是当代动物标本艺术的核心流派,并不是传统动物标本制作的分支。其认为尊重生命比统治生命更为重要。
制作“流氓动物标本”的艺术家们会使用玻璃、金属、纸、陶瓷、石头或其他包含自然元素的材料来创作雕塑。
并且秉承不杀戮和不浪费的理念,动物标本都来源于自然或意外死亡的动物、被丢弃的牲畜尸体、野生动物的残骸……
因为来源的道德要求,所以标本多多少少都有残缺。
这些作品并不是表达动物标本原本真实的形象,甚至可能是抽象的。
它的代表人物Sarina Brewer喜欢收集的不同动物的器官部位,拼合起来成为艺术品。
不浪费任何传统标本中的废弃物,比如肌肉骨骼。
标本作为一种死亡的艺术,叙说着不同情感与美。
同时,标本艺术的本质应该是保护动物,公平对待他们,展示出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死去的动物曾经美好的生命,不能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私欲而随意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