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日,由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的第152期公共政策沙龙在杭州举行。
本次研讨以“伴侣动物法律困境及其保护政策”为主题,深入分析当前伴侣动物的现状、社会功能和法律地位,认真探索宠物产业的发展瓶颈和突围路径,并就宠物医保、户籍管理、动物防疫和宠物殡葬等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展开研讨交流,渴望为《动物福利法》立法调研工作提供前期铺垫和建设性意见建议。
出席研讨活动的特邀人员既有立法机构、政府部门的官员,也有高校研究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同时还有宠物产业的业界人士。此次研讨还特邀了养老院、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的代表,共同探索宠物对于“一老一小”的陪伴、慰籍和疗愈作用。
浙江大学教学动物医院副院长王自力教授表示,地球上的动物大致可分为野生动物、家畜家禽、伴侣动物及人类等。人类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旨在防止野蛮杀戮、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然而,伴侣动物却遭遇了一些困境与尴尬,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在对其进行繁育、饲养管理及疾病诊疗活动中造成了诸多现实矛盾与问题。
据杭州市农业农村局行政执法队二级调研员齐廷搏介绍,法律缺位、管理滞后已成为涉及伴侣动物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宠物管理法,仅部分城市制定了养犬管理条例,也仅仅是登记和年检,还缺乏对猫、啮齿类、爬宠类、两栖类、鸟类等宠物的有效管理。
杭州市城市管理局环卫监管处处长秦华表示,以杭州市养狗为例,虽说由城市管理部门主管,但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兽用狂犬疫苗的供应、犬只的防疫、检疫以及犬类诊疗所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人用狂犬疫苗供应和接种,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犬类经营活动的管理,公安部门负责处理犬类管理中的治安事件。部门间协同联动不够,管理上不乏出现漏洞。与此同时,伴侣动物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不论是独居老人还是独生子女,亦或是未婚青年人,狗狗猫猫等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标配”和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侣。
浙江省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朱水林、浙江省宠物用品行业协会名誉会长王光德认为,伴侣动物视同家庭成员,不得被虐待,不该被随意丢弃。西班牙、法国、日本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了保护包括伴侣动物在内的动物保护法。法国《反虐待动物法案》将于2024 年元旦起施行,故意杀害宠物不再是轻微违法,将构成犯罪。虐待动物者最高可判处5年监禁,罚款7.5万欧元,并被造册登记禁止拥有宠物。
2020年5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新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正式生效,狗、猫从该《目录》中被删除,这意味着在中国狗和猫不再属于家畜家禽,不属于人类的食物。
“这是中国在保护野生动物和伴侣动物上迈出的了不起的一大步,为今后进一步加强伴侣动物管理和争取动物福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约1.5亿只伴侣动物,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伴侣动物消费市场,中国拥有伴侣动物的人群接近7000万人,而且宠物数量和养宠人数正在逐年增加。
来自动物医疗机构和宠物产业界的代表提出,鉴于宠物在看病过程可能产生的医疗质量纠纷和收费价格纠纷,有必要出台伴侣动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动物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指导目录。这样既可规范收费行为,也能有效避免宠物医疗纠纷,平衡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另外,宠物殡葬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依照《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动物尸体必须做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然而,目前市场上从事宠物殡葬的经营者不尽规范,游走在灰色地带。
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宁波联络处主任张雅静教授认为,伴侣动物缺乏专门立法,导致多年来围绕犬猫的繁殖、运输、屠宰、销售、饲养、流浪动物处置等,出现执法不严或无法可依,进而引发社会分裂、食品安全风险等严重社会问题,特别是流浪动物和未经防疫并不文明饲养的家养犬猫引发的狂犬病问题多发,造成社会的不和谐。
与会专家呼吁,只要条件成熟就该尽快启动伴侣动物立法调研工作,深入研究因宠物管理不善而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并给出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同时,动物保护组织和宠物行业协会应率先担负起人才培养、标准制订、行业自律、信用评价等社会责任。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提议,尽快筹备成立全国首个“伴侣动物研究院”,加强相关前沿学术探索,狠抓调查研究,组建多路学术团队,集体制订行业标准,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助力提升伴侣动物管理和保护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处长孙晋坤、杭州市行政综合执法局、杭州市余杭区农业农村局、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了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