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Industry
产业+

管理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管理

钟会反魏失败的沉痛教训:再伟大的人物也不能逆潮流

2023-04-30 569 返回列表

三国后期,老一辈的英雄已没,新一代的英雄凤毛麟角,蜀国姜维,魏国钟会二人算是其中佼佼者。可惜在公元264年,钟会与姜维合谋反魏不成,竟被一群士兵轻易围杀。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后世有各种说法,但都没说到点子上。


一、一群小人物,葬送三位大英雄

公元263年,魏相国司马昭派钟会、邓艾灭蜀,钟会正面拖住蜀国主将姜维,邓艾则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迫蜀投降。

蜀降,钟会与邓艾却生嫌隙,钟会污蔑邓艾有反意,派下属抓捕邓艾,押往京城洛阳。后邓艾被小人物田续斩杀,其手下约5万精兵归于钟会。

蜀降,姜维也带5万兵投降钟会。加上钟会自有兵力约12万,此时钟会拥兵20多万,雄踞成都,俨然西部之王。加上灭蜀之功,功高震主,钟会害怕回魏国后为司马昭所害,于是有了反魏之心。

姜维猜到钟会反心,与钟会密谋联合反魏,两人成为密友,商议先占长安,再占洛阳,进而图谋天下。若失败,则退守成都,做刘备第二也不错。


说干就干,第一步,统一思想。

《三国志·钟会传》载,钟会假造了一份原魏国郭太后的遗诏,遗诏中写明司马昭篡夺曹魏大权,罪大恶极,要求起兵杀司马昭,归政于曹魏。然后,将驻扎在城外的军队的军官全部召集到城内开会,宣读遗诏后,让大家讨论,同不同意?为防止不同意的人走漏消息,全都不准出屋,算是软禁了。

等大家都同意了,便实施第二步:攻打司马昭。

可是第一步还没有走完呢,出事了。成都城外的魏军,在他们的军官还被软禁在城内的情况下,悍然向城内发起进攻,攻势异常猛烈。钟会与姜维奋起抵抗,但寡不敌众,最终二人被一波又一波潮水一般涌来的士兵给围杀了。

精心设计的“叛魏方案”就此宣告失败。

对于钟会此次失败的原因,后人有许多种看法,有说钟会没威望、没领导才能的,有说钟会心软,不愿杀中层干部的,有说钟会性情焦躁,急于求成的,还有说钟会的搭档姜维动机不纯的……

但这些看法都很片面,绝非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哪儿呢?


二、反魏方案的缺陷及钟会的思想误区

钟会方案的一个重大缺陷,是对魏军底层士兵的关注度不够。

钟会的想法,只须将士兵们隔离在城外,不让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就行了。他把重点放在了军官或者说中层干部身上。

钟会将魏军中“牙门骑督”以上的军官都召集在一起,软禁在成都各官署的房屋中,又关闭城门,不准外人进入。这样便切断了城内军官与城外士兵的联系。一般而言,只要这种“切断”是严密与真实的,就不会出问题。因为城外士兵经由平时的教育与训练,只会听命或服从于上级,上级不在,他们便“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可是钟会的所谓“切断”并不严密,他忽视了两个人,一是卫瓘,一是胡烈。


卫瓘是监军,司马昭派来的监军,他在这一事件中的作用是偷跑出城外,指挥和领导了这次行动。胡烈是南安太守,他本来被软禁在室内,没有机会与外面联系,不料钟会准许胡烈的亲兵给他送饭,胡烈便让亲兵将城内消息告诉他在城外的儿子胡渊。胡渊当时才18岁,在父亲军营中效力,他很机灵,得到“城内在策划反魏”的消息后,立即散布给城外军营的士兵,鼓动士兵们反杀钟会。胡烈、胡渊父子,起到的是思想宣传与鼓动的作用。

卫瓘的逃离与胡烈、胡渊父子的勾连,表面上看,似乎说明了钟会做事情不够严密,实际上反映了钟会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他认为仅凭一小撮人或一二个人,不可能煽动大部分士兵哗变。

毕竟,他是一军之主帅,又刚刚完成了灭蜀之战,在军中威望甚高,不管是监军卫瓘还是大头兵胡渊,想说动大部分士兵反对他是很难的。如果只是一小部分士兵反对他,则没有多大作用,因为他有亲兵,还有姜维以及姜维的亲兵也可以保护他。

《三国志·钟会传》记载,曾有人劝钟会“尽杀牙门骑督以上”,即杀光软禁中的军官们,以绝后患,但钟会不干。有人说,这是因为钟会心软,其实不是心软,他是觉得没有必要,他坚持认为大部分士兵反他是不可能的。

结果,仅靠卫瓘与胡渊两人,就造成了魏兵大哗变。钟会后悔莫及!


三、再厉害的英雄,在潮流面前也是渺小的

为什么卫瓘和胡渊能鼓动蜀兵杀钟会,并且那么容易便成功了?并非他们嘴上功夫厉害,而是因为天下大势。

公元264年的天下大势,三国归一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当时,蜀国己灭,三国只剩魏、吴两国。而此时的吴国,与孙权在位时的吴国相比,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252年孙权死后,吴国发生了2起严重内斗:一是小皇帝孙亮在位时,辅政大臣孙峻与首辅诸葛恪争权,孙峻杀诸葛恪;二是孙休在位时,丞相孙綝专权,孙休联合丁奉、张布杀死孙綝。吴国实力本来不及魏国,内乱后元气大丧,更是无力与魏抗衡,魏灭吴,三国归于一统,只是时间问题。

三国末期的这一趋势,应该说人尽皆知,老百姓对这一趋势的态度,也是乐见其成。要知道,三国时期的战争太多,无数家庭毁于战火,人们渴望统一,渴望早日结束战争。

具体到钟会手下的魏国士兵,虽然只是普通士兵,但他们都懂得魏国一统天下的趋势不可扭转。所以,一旦听说钟会反魏,心里便不认可,不答应,觉得太冒险,是往火坑里跳。

有这样的心理基础在,胡渊劝他们反杀钟会就容易得多了。因为若不反杀钟会,钟会这个莽撞的舵手会将一整船人都带入茫茫大海的风暴区,之后的日子,是长久的望不到边际的内战,而且大概率会失败。谁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换取这样的“前途”呢?

退一万步讲,就算钟会此次谋划成功了,等他带兵到战场上与司马昭对决时,士兵们也会反水,他的失败会推迟,但不会改变。

还是那句话说得好,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无论钟会与姜维是多么了不起的的英雄人物,逆潮流而动,失败是必然的;无论卫瓘与胡渊是多么渺小的人物,顺潮流而行,成功是必然的。

所以,钟会与姜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逆潮流而动,而非其它。

参考资料:《三国志·钟会传》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5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