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Industry
产业+

协会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协会

河南农大教授康相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变换的称谓,不变的科研“巨匠”

2023-11-29 383 返回列表
由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于2023年6月12日-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举办十二场平行论坛,200余位演讲专家650余家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计2000余人参会。


2023年6月14日,第七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之肉鸡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论坛在成都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康相涛分享的是题为“黄羽肉鸡种质资源安全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的汇报。汇报首先简要介绍了黄羽肉鸡产业发展的现状,产业格局,消费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在这种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及挑战:肉类市场供大于求;活禽禁售;肉杂鸡兴起危害了快速、中速黄羽肉鸡市场;相应的消费品牌建设慢;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等。

2023年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发布,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相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喜讯传来时,康相涛正同往常一样忙碌在科研工作一线,对他而言,这一天并没有因为自己入选院士而变得特别。

团队协作中的“康老师”

“这两天一直忙着回复,可不能让人觉得,成院士就不回消息了!”当选院士后,各种各样的祝贺信息如雪片般飞向康相涛的手机,谈及自己的突然“出圈”,他幽默地回应道。
“还叫我康老师吧,又不是说得了这个院士的荣誉,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就不一样了。”在康相涛看来,相较于“院士”这个新标签,他更喜欢“康老师”这个称呼。
38年来,康相涛坚守产学研一线,他的工作时间,三分之一在讲台,三分之一在研究,三分之一在全国各地的养鸡场奔波服务。
带团队扑在养殖场,积极科研立项产出学术成果,不断创新地方鸡保护利用理论与方法,丰富畜禽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带领团队走向国内地方鸡品种保护与研究“第一梯队”,攻克各种技术难题,产出科研成果、形成发明专利、培育新的品种,破解畜禽种业“卡脖子”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带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他说,农大的老师要为农民办事,农大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农业服务,科学研究要基于产业、企业需要,科研论文要写在大地上。
最想感谢谁?康相涛直言“是学院和团队”。“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团队每一个成员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我尊敬和学习。集大家之长,我才能走到今天。”
正是这样虚心治学、崇尚团队的“康老师”,才带出了国家一流家禽创新团队。如今,康相涛团队有18名成员,其中23人次获青年长江学者、神农青年英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称号。秉承“性格相容、理念相通、齐心协力、甘于奉献”的团队文化,围绕地方鸡保护利用关键问题攻坚克难,康相涛及其团队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型团队等殊荣。

科研成果中的“康教授”
一双粗布鞋、一口大嗓门、满身“鸡粪味”,是康院士在养殖场工作16年的真实写照。“做科研,要有爱国精神和强烈的‘三农’情怀,要和产业中最基层的养殖场、养殖户和家畜打交道。”谈及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康相涛如是说。
“数不清他带领我们跑过多少鸡场,走过多少山路去寻找地方鸡遗传资源。不仅有河南的保种基地,还到云南、贵州、广东、河北、湖南的基地、企业、保种场了解地方鸡的保种情况和存在问题。”团队骨干成员孙桂荣说。

多年来,康相涛带领团队奔波在基层和研学在一线,以第一发明人的身份获授权36项发明专利、主持培育了2个国审新品、创制15套高效低成本制种模式,攻克了地方鸡育种制种技术难题,其中的优质肉鸡三高青脚黄鸡3号和特色蛋鸡豫粉1号,均成为农业农村部主推品种。
康相涛还研发出首款地方鸡液相芯片“神农1号”,并将其应用于育种实践,把我国地方鸡基因组选择育种提升到国际一流水平,为地方鸡重要性状低成本检测和早期快速精准选育奠定了基础,也为破解畜禽种业“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搞科研,不拼命怎么成!”这是康相涛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聊起与康老师一起工作的感受,团队骨干田亚东打开了话匣子:“康老师外号‘拼命三郎’,平常没什么娱乐爱好,唯一的爱好就是工作”。有人问他‘有休闲时间吗?’他说‘有啊,坐车时,吃饭时都在休息’。”
“康老师在团队里,年龄是最大的,但精神头是最好的,无论是做人、做学问还是做工作都是精益求精。”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李明说。
在康相涛看来,面对科研任务,首先要做到“个人的极致”,这样才能取得进步。正是这种追求卓越、创造完美的精神支撑并推动着康相涛在科研之路上不断突破:他主持完成的《中国地方鸡种质资源优异性状发掘创新与应用》《地方鸡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分别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

时代洪流中的“康院士”

“院士意味着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身上的担子比以往更重了,要对得起这个称号。这也是一个新起点,督促每一个团队成员更快马加鞭地做研究、干工作。”康相涛说。
康相涛认为,无论是国家将要推进的第三次动植物遗传资源普查,还是利用新技术帮助“三农”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想要做好科研工作,就得时刻盯紧国家的战略需求,把种业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想要做好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就要不断挖掘具有潜力的动植物资源,建立科学评价、保护、培育体系,这样才能解决畜禽种业“卡脖子”的问题。
为了开阔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康相涛先后前往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学习交流。经过他的培育,曾经固守一隅的固始鸡,在原种得到保护的同时,身价倍增,变成了“金凤凰”。固始鸡的养殖还辐射到了邻近的安徽六安、湖北麻城等地,甚至云贵川等偏僻地区在内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原来“养在深闺无人识”被乡亲当鸭蛋贱卖的卢氏县卢氏绿壳蛋,如今的价格比普通鸡蛋贵四倍还多。
未来将如何开展工作?康相涛表示,做科研工作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行业与产业发展,时刻关注国家战略发展需求,还要有探索未知的勇气、承受失败的信心和做出突破的决心,将一如既往为畜禽产业发展做贡献,更好地服务国家和河南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学科建设发展。
“作为老师,他是我们的大先生,作为科技工作者,他是我们种业振兴的带头人,勤奋、坚持、敬业、奉献都是康老师优秀的品质。”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贾磊感慨道。

来源:正观新闻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