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Data base
数据库+

文献 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文献

犬猫血液学:嗜中性粒细胞

2023-12-10 702 返回列表
之前介绍了骨髓内细胞分化和嗜中性粒细胞中毒表现,详见犬猫血液学:血液细胞分化和犬猫血液学:嗜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本次介绍犬猫中性粒细胞的基本知识点。

原始粒细胞:
犬的占比1%,猫的占比1%,细胞质内呈轻度和中度蓝色无颗粒;胞核圆形伴随明显的核仁;染色质模式,细腻,丝状;

早幼粒细胞:
犬的占比3%,猫的占比3%,细胞质轻度蓝色伴随分散的小的红色或紫色(嗜天青)非特异性(初级)的颗粒;胞核圆形至卵圆形,核仁模糊或不可见;染色质模式变得粗糙;

中幼粒细胞:
犬的占比12%,猫的占比10%,胞质非特异性(初级)的颗粒不可见,形成清晰的至微颗粒状;胞核圆形至卵圆形伴随轻微凹痕;染色质模式粗糙;

晚幼粒细胞:
犬的占比20%,猫的占比20%,细胞质可见清晰至微颗粒状;胞核肾形豌豆状;染色质模式粗糙且有团块;

杆状嗜中性粒细胞:
犬的占比26%,猫的占比30%,细胞质清晰至微颗粒状;胞核弯曲呈棒状或杆状,伴随平滑的边缘;染色质模式粗燥伴随致密的团块;

分叶状嗜中性粒细胞:
犬的占比38%,猫的占比36%,细胞质清晰至微颗粒状;胞核由明显的凹痕;染色质模式粗燥且致密的团块。

嗜中性粒细胞起源:
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中产生,释放到血液中,短暂地循环,并迁移到组织间隙或上皮浅表,如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生成是连续的,以满足组织中对嗜中性粒细胞的持续需求,并维持血液中的循环池。

中性粒细胞在骨髓中产生的转运时间约为4-6天,骨髓中储存的成熟的嗜中性粒细胞可维持5天的供应。 损伤或细菌侵入组织导致集落刺激因子(CSFf)的产生和释放,CSF控制骨髓中未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和成熟。

嗜中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循环约10小时,分为循环中性粒细胞池和边缘粒细胞池。 
&中性粒细胞在循环嗜中性粒细胞池与其他血细胞循环,并在全血细胞计数中测量。
&边缘中性粒细胞池由间歇粘附在内皮上的嗜中性粒细胞组成,特别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这些细胞不计入全血细胞计数。
&在犬中,循环中的嗜中性粒细胞与边缘池的比例为1:1。对猫来说,这个比例是1:3。

中性粒细胞向组织的迁移是随机和单向的。
&中性粒细胞在组织中存活1-4天,并经历程序性细胞死亡或凋亡。
&脾脏、肝脏和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也会被常驻的巨噬细胞破坏。

影响循环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因素包括: 
&骨髓生成和释放。
&循环中性粒细胞池和边缘中性粒细胞池之间的交换。
&组织迁移

嗜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中性粒细胞是抵御微生物侵入组织的主要屏障。中性粒细胞可以杀死细菌,也可以破坏或参与真菌、藻类和病毒的破坏。

中性粒细胞通过定向迁移或趋化过程积聚在炎症或细菌感染部位。
&炎症的细胞和分子介质产生趋化物质,刺激骨髓释放,并促进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对血管内皮的边缘和粘附。
&中性粒细胞离开血流,通过内皮细胞之间的迁移进入组织。

在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杀微生物活性。溶酶体颗粒与吞噬囊泡融合释放出能够杀死细菌的溶酶和化学物质。

嗜中性粒细胞形态:
&尺寸-直径12-15µm或直径2-2.5倍的RBC。 
&核:分叶或部分分叶,染色质致密,深紫色。
&细胞质-淡粉色或浅蓝色,细颗粒状,光滑。

在正常动物中,大多数循环中的嗜性粒细胞(95% -100%)是分叶状的。很少是杆状嗜中性粒细胞。
&在制备血涂片之前,长时间暴露于EDTA可在细胞质中产生离散的、清晰的细胞质空泡。 
&正常中性粒细胞有2 - 4个核叶(部分教材认为是3-5个)。
&5个或更多叶表示过分割,这是一种衰老变化,发生在长期暴露于EDTA,糖皮质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亢进或与慢性感染相关的中性粒细胞增多。

 正常犬的嗜中性粒细胞,呈分叶状

犬的未成熟的嗜中性粒细胞,呈杆状,表明为核左移

犬的多分叶状(8个分叶),表明为核右移

犬的巴氏小体,或称性叶,核的末端可见球拍样的突起,表明为雌性动物。


参考资料:
1.《A guide to hemotology in Dogs and Cats》
2.《DIAGNOSTIC CYTOLOGY AND HEMATOLOGY OF THE DOG AND CAT》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