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兽用生物制品
我国是肉类消耗大国,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肉类的需求,工厂大规模集成化养殖已经成为了养殖业的必然趋势。为了保障产品的品质以及减少因疾病带来的损失,接种疫苗是“必选项”。 那么,疫苗该如何选择?疫苗研发中又需要具备哪些“硬科技”?如何做出高性价比的疫苗呢? 本次VacCon2024 第六届新型疫苗及核酸疗法研发与产业化论坛 大会组委(6月5-6日,成都)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来自: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守军博士,来为大家分享他的经验。 采访嘉宾:李守军,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守军,博士,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万人计划”人才,科技部首批“国家科技创新创业导师”,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天津农学院硕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生物兽药创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兽用药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理事长。创立2家行业龙头企业,现任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瑞派宠物医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已发表论文24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它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取得发明专利31件。 我国人用疫苗的研发由于诸多因素,一直处于“内卷”的状态。大家也逐渐把疫苗研发的方向聚焦到兽用疫苗这条新赛道上。您深耕动物保健行业四十多年,从人用到兽用赛道的转化,您认为有哪些技术是可以互通的,又有哪些技术是有差异的呢? 疫苗作为预防疫病的生物制品,从本质要求上,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是相同的,都需要长期的研发注册以及严格的生产过程控制,都需要按照GMP来进行生产和质控。 两者的不同点在于: (1)管理部门和注册法规不同,人用疫苗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动物疫苗由农业农村部的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兽药评审中心负责管理; (2)动物疫苗对成本要求更高,尤其是经济动物使用的疫苗,生产成本不能超过经济动物本身的价值; (3)应用场景不同,动物疫苗的应用场景更加复杂,更强调群体免疫,要考虑免疫的便捷性和免疫设备的配套; (4)产品种类上,动物疫苗种类更多,单个产品的价值比人用疫苗要小很多,使用的技术更多样,5种疫苗技术路线都在应用; (5)佐剂:人用疫苗佐剂相对单一,种类较少,动物疫苗佐剂(注射用白油、复合佐剂、铝佐剂、水佐剂等)种类较多,对疫苗效果的支撑更好; (6)追溯系统:人用疫苗仍在使用条形码,动物疫苗从生产、经营、使用实现了全流程二维码追溯管理; (7)产能:动物疫苗全年有2000多亿剂的生产量,行业产量和单品种单批次产量均远远高于人用疫苗,对规模化生产的技术、设备要求更高。 最近合成生物学这个概念非常的火热,瑞普生物在天津与诸多企事业单位合资成立了创新中心,旨在运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新型疫苗、生物制剂等领域进行创新与开发。在此也想请李教授聊一聊,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能够为兽用疫苗的开发与生产带来哪些优势?同时需要攻克哪些挑战? 是的,合成生物学最近受到的关注比较多。合成生物学技术被称为继“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有可能是未来解决粮食欠缺问题、医疗健康问题和工业发展问题的“上帝之钥匙”。我们关注这个领域也已经七八年时间,在去年组建了专门的合成生物团队,围绕合成生物开展技术、成果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那我们谈到合成生物技术在兽用疫苗开发与生产的优势,不得不回归到疫苗的原点。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将兽用疫苗分为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多肽疫苗等,其实这中间涉及很多技术都归属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包括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等等,追根究底只是部分合成生物学技术的一些简单应用。随着近年来基因编辑、蛋白结构智能化模拟设计、高密度培养发酵等合成生物学技术在产业化层面的突破,将带动相关前沿合成生物技术在兽用疫苗领域的延伸迭代。比如mRNA疫苗、环状RNA疫苗、亚单位疫苗等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针对特定病原体,不仅可以精准的进行更安全、更长效设计,还可以考虑在工具层面针对生产效率进行改进,比如通过生物合成酶催化等方式合成基因片段,不仅成本低、长片段错配率低,还可以针对病毒变异进行快速响应,缩短研发时间,从而在生产和经营层面提高兽用疫苗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除此之外,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人工合成酵母等生命,在减毒活疫苗领域也将会展开技术工艺的迭代。相关合成生物学技术未来在兽用疫苗研发和生产中的潜在应用案例不胜枚举。 但是在这其中也存在着不小的挑战,比如监管的挑战,环状RNA疫苗等前沿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需要经过很长时间,尤其是相关部门的监管与审批;再包括合成生物学技术所配套的相关规模化生产设施的投入,前期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的搭建,也将面临不菲的投入。 开发降本增效的产品是所有兽用疫苗企业都在思考与努力的方向。想请李教授分享一下瑞普生物在降本增效产品研发方面的经验与进展。 近几年养殖企业不景气,普遍亏损,动物疫苗作为养殖投入品,也面临着为客户降本增效的使命和职责,瑞普生物一直致力于极致高品质极致低成本的双极致产品质量理念,主要从工艺技术创新、供应链/集中采购和精益管理三方面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其中工艺技术创新是核心,主要通过研发投入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从研发、生产、质控全链条上开展创新,快速实现技术迭代如传统工艺自动化、高密度细菌发酵、大规模悬浮细胞培养、抗原纯化等,达到几何倍数的降本;在供应链方面发挥药品、疫苗、多企业多品种规模化使用量的采购优势,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发挥供应链的优势;在精益管理方面,实施量化、信息化、精细化过程管理和灵活高效的激励机制,减少管理层级,用信息化系统和精益思想实现生产过程最大程度的降本增效。 集成化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从养殖场的角度来看,动物疫病的防控与成本控制是刚需。那么您认为兽药企业如何从应用端落地的角度来帮助客户“降本增效”? 1、以客户为中心,从市场、研发、生产,产品和方案精准落地到客户端,挖掘客户需求,满足客户个性化的疫病防控需求。客户对产品的选择更有针对性,在产品使用上更加精准,品种、品类、使用方式等维度降低疫病防控成本。 2、瑞普生物建立了一种养殖企业使用动保产品所带来价值的评估模型(TCO分析模型),化药产业存在低价竞争,目前已成为常态化,但是养殖端对化药的质量评估缺少系可操作的评估标准,很多情况下降本但未能增效,甚至是降效。瑞普生物建立了TCO分析模型就是要帮助养殖企业筛选出高性价比产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 3、通过创新性技术,也可以说作为动保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比如化药方面的新晶型技术、AI技术,在生物制品方面,mRNA技术、新型佐剂、新型抗原的开发和研究,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来实现养殖端的降本增效。 瑞普生物在您的带领下已然成为全国动保行业龙头,也想请李教授谈一谈未来瑞普生物的发展规划。 公司以“成为国际一流的高科技生物企业,为客户、员工、股东和商业伙伴提供实现美好梦想的机会”为愿景,始终秉承“致力于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使命感,以全球视野、产业视角,打造一流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动保企业民族品牌。 通过建立 IPD 研发体系,以满足客户需求+技术前沿发展为战略导向,实现面向客户端到端的精准快速反应,以客户为中心,助力客户商业成功。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坚持“自主研发+联合创新开放研发”的研发模式,打造领先的大产品集群。 公司坚持“端到端协同,客户聚焦、产品聚焦、战略采购、精益生产、高效交付”的经营战略,集中打造爆品,持续精进,打造显著差异产品并形成品牌优势。打造供应链领先优势,生产工艺改进,供应链全节点降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深耕家禽业务,快速提升家畜业务,加大疫苗销售力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培育添加剂、兽医社会化服务,深化产品规划、业务设计、客户选择、运营模式探索。深耕宠物产业版图,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持续丰富产业链布局,深度构建渠道产业生态,将公司打造成宠物产业全球知名品牌。公司奉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和海外市场开发,通过产品、技术、资本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及输出,将公司发展为国际一流的高科技生物制品企业。 感谢李守军博士的解答,他还将受邀出席6月5-6日于成都举办的VacCon 2024第六届新型疫苗及核酸疗法研发与产业化论坛发表关于“从人用到兽用:新型疫苗应对200+ 病原防控策略的探讨”的演讲,让我们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