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今天),港股迎来了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后的最大IPO。
作为目前中国互联网医疗领域营收排名第一的企业,京东健康于12月8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定价70.58港元,开盘即大涨33.18%,市值超3000亿,成为亚洲医疗保健行业最大IPO。截止中午市值已达3380.38亿。
上市估值和市值都超越了此前上市的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或与其强劲的变现能力有关。
2019年5月,京东健康正式独立运营;
2019年7月,宣布盈利。
而随着阿里健康11月发布最新财报,同时宣布首次盈利,互联网医疗或全面进入“盈利时代”,“变现”成为了资本越发明显的追求。
互联网医疗赛道,进入“盈利时代”
目前互联网医疗平台业务主要包括医药电商(药品、非药品)、在线挂号问诊、在线消费健康服务、数字化医疗设施等领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其中,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仍然为医药电商,其次是数字化医疗建设。
如果说规模体现的是当前,增速反应的就是未来。
按细分领域来看,2019年到2024年在线挂号问诊、在线消费健康增速靠前;2024到2030年在线消费健康将成为增速最高的领域。
* 在线消费健康包含 基因测序、医美、牙科、体检等C端医疗服务
按2020年最新营收排名,中国互联网医疗企业排名前三的为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
* 阿里健康财年:2020半年报为2020年4月-9月
其中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业务模式比较相近,且都是电商起家,医药电商业务占其业务总量近90%。
平安好医生以保险起家且业务分布更平均,医药电商占其业务总量的55%左右,挂号问诊业务占25%左右,在线消费健康占16%。
京东健康于2019年5月10日正式宣布独立运营。 2019年7月,京东健康CEO辛利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京东健康已实现盈利。 截止2020年12月8日中午市值:3380.38亿 整体营收 根据其招股书,2020半年报营收87.8亿元,同比+76%。 毛利:22亿元,同比+66.5%。 净利润:3.69亿 净利润率:4.2% 业务营收分析 医药和健康产品:营收76.93亿元,同比+76.2%,占总营收的87.6%。得益于通过构建完整的线上线下、全场景零售及与医院的全方位合作。此外,随着中国对线上处方药销售的相关政策逐渐明朗,处方药销售收入于药品销售收入的占比于往绩记录期间一直在上升。 平台服务:营收5.98亿元,同比+64.3%,占总营收的6.8%。 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营收4.86亿元,同比+87.3%,占总营收的5.6%。 ▲ 2020半年报营收占比 盈利模式:“大药房”为主导,与线上平台形成良性互补 医药电商模式如果此前没有电商流量的积累,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一旦有了流量,此后的变现渠道就非常直接且迅速。 京东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基于庞大的零售流量,以及领先的供应链网络开展医药电商业务,具备直接的流量变现能力。 领先的供应链网: 包括 11 个药品仓库用于存放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以及超过 230 个其他货仓存放非药品产品。还与京东集团及其他第三方快递公司合作建立起强大的供应链网络。 在医药电商领域,京东健康市场份额约占29.8%。其目前在一众互联网医疗企业中“盈利能力超群”。 生态模式:以零售药房为基础辐射线上线下的全场景模式 零售药房业务与在线医疗健康服务相辅相成,在医疗健康价值链上形成协同的闭环商业模式。 零售药房业务将用户群导向其医疗健康服务,以进行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 通过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家庭医生服务等服务,能够预判用户需求、改善用户体验以及将用户流量重新导向零售药房业务,购买其他健康产品,如补品和医疗设备。
11月25日,阿里健康发布中期业绩公告,宣布实现了上市六年来的首次盈利;并且净利润反超了京东健康。 截止2020年12月8日中午市值:3208.63亿 整体营收 2020财年半年报营收71.6亿元,同比+74%。 净利润:4.36亿,同比增长286.4% 净利润率:6.1% 实现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 用户“互联网+健康”意识提升,多项业务用户数目快速增长; 于2020年4月完成向Ali JK Nutritional Products Holding Limited收购药品类目电商平台业务所产生的裨益; 医药自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的高速增长以及规模经济推动的效率提升及成本优化。 业务营收分析 医药自营产品:营收60.36亿元,同比+75.7%,占总营收的84%。增长主要来源于天猫医药平台所产生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超过人民币554亿元。 医药电商平台:营收9.25亿元,同比+71.4%,占总营收的13%。 医疗健康服务:营收1.76亿元,同比+43.3%,占总营收的3%。 追溯及数字医疗:营收0.25亿元,同比+30.3%。 ▲ 2020半年报营收占比 盈利模式:医药电商为主导 在医药电商领域,阿里健康约占27.1%。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电商,截至2020年9月30日,天猫医药平台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已超过2.5亿。 线上自营店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年度活跃消费者(于过往十二个月内在本集团线上自营店实际购买过一次或以上商品的消费者)超过6500万。 未来自营处方药业务的加速布局,将为其提供长期可持续的高速增长新引擎。 生态模式:以支付宝“流量”为基础,提供一体化医疗健康服务 阿里健康拥有庞大的C端流量; 依靠淘宝、天猫、支付宝、“医鹿”APP、夸克搜索等终端的多方面、多层次矩阵; 将互联网医疗业务与消费医疗业务及其他业务整合为医疗健康服务业务。
平安好医生应该是TOP3里,线上线下整体布局最全面的,包含了从线下检测到保险支付的全产业链。 截止2020年12月8日中午市值:1045.19亿 整体营收 2020半年报,平安好医生营收27.5亿元,同比+20.9%。在线医疗业务暴增106.8%。 毛利:8.21亿元,同比+67.1%。 净亏损:2.136亿元(较2019年上半年减少6.8%) 业务营收分析 在线医疗:营收6.96亿元,同比+106.8%,占总营收的25%。主要得益于会员服务类产品(包括健康守护360、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及伴随在线问诊服务产生的电子处方购药等业务的显著增长。 消费型医疗:营收4.35亿元,同比+12.2%,占总营收的16%。 健康商城:营收15.1亿元,同比+3.7%,占总营收的55%。 健康管理和互动:营收1.1亿元,同比+14.6%,占总营收的4%。 ▲ 2020半年报营收占比 盈利模式:挂号轻问诊为主导 挂号轻问诊是互联网医疗爆发初期很多企业入局的方式,但目前来说变现能力不强。 挂号轻问诊业务模式在早期积累了丰富的流量,但此后主要的变现渠道来自于: 广告、保险等场景收入; 部分企业通过将平台收集的用户健康数据,脱敏后提供给保险企业。 单一的变现渠道使得这类企业的盈利能力欠佳,扭亏压力大。 但是得益于平安强大的整体布局,挂号轻问诊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目标是未来的整体发展。 2014年平安集团带着“平安好医生”入局互联网医疗,开启其医疗布局的线上模式。 其APP月活跃用户数(MAU)长期领跑于其他同类APP总和的3倍多;同时,在行业最主要的在线问诊市场占有率超过了70%。 此外,平安还组建了庞大的自有医生团队,解决了线上问诊时间延迟问题,进一步加强流量导入能力。 生态模式:线上线下“双轨并行” 围绕医疗服务的输出,平安好医生在持续完善互联网医疗生态圈。通过线上科技赋能线下,智慧医疗技术领先于竞争对手,这或许是平安最大的差异优势。 正是依托这样的独有优势,平安以线下健康(检测)中心为“圆心”,打造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闭环,可以直接引流线上C端患者。 在“闭环”内有医保+商保为患者提供支付保障; 以其全球医疗研究中心的专家资源和健康云的远程会诊技术做为患者精准诊疗的坚强后盾。 政策加速推进,解决“行业痛点”
要让互联网医疗真正对中国现有医疗体系起到显著的补充作用,需要“药品”、“专家资源”、“医保支付”、“医院处方”多方落实,这离不开政策扶持,而疫情促使这一进程加快。
“互联网医保支付”“处方外转”等政策推进,解决互联网医疗“行业痛点”
3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机构为参保人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线下采取多种方式灵活配药,参保人可享受医保支付待遇。
如果说“医保支付”打通了互联网医疗最后一公里,那“医院处方”就是敲门砖。
2019年12月1日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正式实施,尽管最终发布的版本没有对网售处方药做任何细致说明,但也未像从前那般明确“禁止网络销售处方药。
疫情的爆发,加快了各地互联网送药的推进速度,且并非只在疫情期间昙花一现。
2020年11月12日《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对比上一轮征求意见稿,新版重点提到两个方面:
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允许网络销售处方药; 允许具备网络销售处方药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向公众展示处方药信息。
与此同时,监管方要求坚持线上线下一致,销售药品可追溯,第三方平台需切实履行管理责任等要求。
2019年中国仅有2.4%的药品通过院外在线零售药房分销。预计处方外流将在未来5至10年逐步推进。
▲ 投资机构对处方药政策实施后市场测算
如推进顺利,将创造每年数千亿的销售市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线上渠道大大领先其余渠道,2019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8.1%。具有大量SKU、强大供应链能力及处方流转能力的平台预计将成为长期受益者。
未来“盈利模式”,谁是“黑马”?
虽然目前医药电商仍然是变现能力最高的领域,未来医疗生态闭环或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
因此,第三种模式即整合后的医疗生态圈,或将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未来盈利模式”,也是目前赛道头部企业们正在激烈布局的。其中医疗机构和医生专家资源以及处方权和支付成为了竞争核心。
互联网医疗将原有的五大医疗产业链进行了重新整合,依托互联网医院形成了新的生态闭环:
▲ 互联网医疗生态圈
目前三大行业头部企业基本都有相关闭环布局只是侧重点不同。 阿里健康 通过B2C电商平台,以支付宝为流量入口,进军在线诊疗、消费医疗大健康等领域。 生态网络: 截至2020年9月30日,支付宝已经签约的医疗机构数量超过35000家; 全国27个省份,超过700家三级医院接通医保支付。 平安好医生 主要依托在线诊疗为流量入口,打通“社保-商保-用户-医疗-医院”之间的数据隔阂,从而形成连接医疗产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 生态网络: 线下的健康检测中心网络已遍布全国,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运营8家自建互联网医院和23家共建互联网医院;同时在青岛、南宁、福州、合肥、银川和湖北省等七个省市成功获得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报销资格。 京东健康 在“医、药联动”的闭环模式各主要环节中,细节布局更为全面,应用场景更为广泛。 生态网络: 京东互联网医院平台上有超过6.5万名医生,62%来自三甲医院; 与国家级专家合作,共建了16个不同疾病领域的互联网医疗专科中心。 互联网医疗未来竞争的关键,包括流量转化能力和新商业模式的开发能力,主要比拼的是“跑马圈地”的速度和质量。 互联网经济目前仍是流量为王,近几个月又一“流量王”的强势加入,掀起了互联网医疗新的涟漪。 自8月收购“百科名医网”后,11月字节跳动的“小荷医疗”品牌亮相,并发布了“小荷”App(面向患者)和“小荷医生”App(服务医生)。 据悉“小荷”管理层包括了前百度互联网医院大牛,自带“首家加入中国医院协会的互联网医院”,看来此次字节跳动并非“玩票”。 此外,近日美团也已经申请了“美团专业药房”商标,强势入局互联网医疗,预计以美团目前的配送优势可以跟京东物流一较高下。 大健康领域这座“金矿”让各企业和资本都想分一杯羹,未来医疗生态的成型,相信也不会太久远了。
· END ·
------我是星标+在看的分割线------
设置好「星标+在看」
第一时间收到医趋势的消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