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出炉,高层决策部署了2021年的经济工作重点。
12月12日政治局会议召开之时,我们率先发现了高层首次提出“需求侧改革”,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信号。
但此次会议不再提“需求侧改革”,而是重新变回了“需求侧管理”。
说法调整,或是为了避免各级政府把握不准主要矛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上出现工作重点的模糊。高层不久前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研判:“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
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高层的部署按照惯常举措,着眼于大方向。今年不管是从宏观到微观,都更加具体细化、针对时下矛盾,着力应对看得见的经济风险。
此次会议有8大信号值得关注。
在这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当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分别排在了明年重点任务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它实际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其核心都是为了尽快解决当今中国所面临的一批“卡脖子”问题,不再让其制约国家安全。
这说明2021年的重中之重,一定是属于制造业的。
中国将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在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取得新的巨大突破。
该任务非常突出,甚至是一切工作的首要战略目标。
为此,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虽然细节还没有公布,但它一定会是深远影响中国制造业格局的超级蓝图。
基础研究十年方案在上游,中国制造2025在下游。基础研究的突破,会让后边工业体系的升级变得顺理成章。
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会议非常强调“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遥想1949年的时候,中国一穷二白。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上,中国造出了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辆坦克、第一辆拖拉机。说实话,这里多少有苏联156项援助的作用。
七十年时局大变,今天的中国,是要用新型举国体制再次扛起科技创新的大旗。
与之不同的是,过去有外力的助推,未来是相当的自主创新。
过去更重视技术本身,未来会同时重视市场效应。
过去是体制内力量挑大梁,未来是要在政府主导下,形成民营企业、地方、全社会参与的格局。
中央明确提及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其实也是对过去一度流行的“举国体制已经过时论”的定论。
换句话说,两弹一星模式同样适用于芯片业。
还有一个地方值得关注。会议提及“要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中国拥有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合肥、北京怀柔、深圳。而被明确定义为国际科创中心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和大湾区。
未来,武汉、南京、成都、西安等二线城市或将迎来政策倾斜,甚至有可能进入国家重点打造的国际/区域科创中心序列。
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信我,对阿里巴巴、阅文集团、丰巢罚款50万元,只是一场开始。真正的大戏,才刚刚拉开。
昨天跟一位大佬聊天的时候,他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最容易造就首富的两个领域,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互联网。房地产被很多人认为有原罪,今天的互联网也开始“原罪化”了。
以前大家吹捧互联网经济说,它不像房地产经济那样,跟权力走得太近。现在众人蓦然回首,才发现互联网巨头的狂飙突进,很多都建立在对底层财富的转移上。
没有对用户隐私的侵犯而不受惩罚,没有对大数据杀熟的滥用,互联网经济平台不可能走得这么快。
大数据分析就像一把刀,你可以拿它屠龙,也可以拿它割韭菜。中国的互联网界,偏偏选择的是后者。那么,迎接它的,一定是一把更高段位的刀。
有的平台已经道歉了,而有的平台还在死扛着。这样的执拗,着实令人佩服。
还记得前几年,万达、海航、安邦海外疯狂并购的样子吗?
2017年,中国外汇储备急速减少一万亿美元,扣响了有关部门对外非理性投资监管的扳机,银行被迫排查授信风险,收紧流动性。最后连首富都忙着卖资产,再也不敢向天借五百年了。
昨天是防止资本出海的无序扩张,今天的反垄断瞄准互联网,是防止资本内卷的无序扩张。
那些看不清楚风向的人,未来一定会跪着流泪。
房地产今年单列为八大工作重点之一,但突出强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在与房地产相关的238个字中,有三分之二的篇幅在阐述租赁市场。去年只有一句“大力发展租赁住房”,今年明确提出:
1 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2 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
3 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这一年多个长租公寓爆雷的回应,一大批年轻人在寒冬中被“资本操作”掀翻房顶,被无情收割。
中央对租赁住房的高度重视前所未有,一来有针对热点事件的回应,保障民生,二来也有更加深远的考虑。
发达国家的经验模式证明,大力发展租赁市场,是抑制房价猛涨的有效工具。如果楼市还像过去一样两三年翻一番,对社会创新、基础科研的发展绝对是巨大的伤害。
用租赁市场来摁住大城市定房价,有利于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引导全社会资源回归到制造业,进而帮助中国实施明年最重要的战略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及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高房价不仅透支居民购买力,也加剧了贫富分化的社会矛盾。因此,“房住不炒”依然出现在此次公报中。
“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说明差异化调控政策延续。
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粮食只字未提。
这一次,会议用了很长的篇幅来部署如何“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
为此,明年中国将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很多人不知道,种子其实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中国在这个领域同样受制于人。
作为全球最大的种子出口国和现代农业技术强国,美国的孟山都、杜邦和先正达就控制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种子市场。
虽然我们有同类型的种子,但亩产值就是比外国的低。为了更好的养活14亿人口, 这么多年来,中国不得不成为种子净进口国。2018年,中国花了32亿人民币,进口了7.27万吨种子。
为了提高粮食供给的保障能力,中国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这是2017年美国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之后,“保障粮食安全”时隔三年再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背后,大有深意。
当前中美脱钩,国内外形势剧烈变化,前方是否惊涛骇浪尚不可知。提高粮食自主率,就是为了通稿所提及的“坚持底线思维”。
回过头看,这也跟过去所制定的“一带一路”战略一脉相承。前几年,中国租赁/投资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缅甸皎漂特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海外港,开建中缅管道等,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上花功夫,确保中国外循环的安全。
今天,中央把粮食安全列为明年的重点任务,是为了更好保障中国的内循环安全。
会议提及“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这是非常令我感到惊喜的一点。
众所周知,该协定的前身是TPP。美国曾经主导TPP协定的谈判和形成,特朗普上台后以美国利益优先,一脚踢开了TPP。但是明年的白宫新主人,明确提及要重回TPP。
一旦美国回归,这个超级自贸区俱乐部,就占据了全球近一半的市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不可等闲视之。
中国一直有加入TPP的想法。但是这个自贸区,在环保领域、劳动权益保护的高标准要求,以及对投资者—国家间争端机制的采用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门槛特别的高。
现在,“积极考虑”释放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就是中国将进入启动谈判前的准备阶段了。
就像修一座跨海大桥一样,开建之前要做工程可行性研究。未来将深入研究进入CPTPP的体制机制障碍,如何去破除这些障碍。
以国企竞争中立原则为例,它意味着要减少对国企的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土地划拨等,这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一系列非常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加入的同时,也不减弱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想象中国一定能找到智慧的方案,用对外开放倒逼内部改革。
它对于中国经济的利好,远超最近签署的RCEP,以及中日韩自贸区。
罕见强调“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
最近债市密集出现信用债风险,沈阳华晨违约、河南永煤违约等事件出现逃废债的苗头,严重破坏了资本市场秩序和预期,造成债市巨震。
11月21日,金融委出手维稳债市,强硬定调要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行为。这次升级到中央层级的会议,可见这轮国企逃废债行为确实对国企和地方信用产生了不能忍受的影响。
在永煤违约之前,彭博数据显示,今年河南平均每周都有4-5只信用债发行,但11月10日之后,先后有4只地方国企债券被迫取消发行,省内发行人已经连续四周吃了债市闭门羹,河南省再融资融资遭到严重破坏。
有钱不想还的逃废债倾向,会直接侵蚀信用环境和资本市场,是高层“零容忍”的范畴。
高层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这是去年没有提的。
自从高层提出2060实现碳中和之后,各部门都开始密集出台相关绿色低碳政策,从环保、能源到金融、产业、国土等,这是整个经济体系的转型升级。
能源结构在调整期间,如果没有做好合理的过渡安排,就会出现类似湖南、江西限电的事情。
与此同时,“能源双控”、“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没有放松,表明环保整治仍是工作指标,就像最近浙江为了节能减排,也出现了拉闸限电。
最后,是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两者明年将趋向正常化,但不会过快过急退出宽松政策。
公报没有出现惯常的“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表明实现明年经济增长目标不是难题。在今年低增长的基础上,明年中国GDP极大概率会大幅反弹,各方预测都达到了8%左右的增幅。
在此基础上,宏观政策基调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释放出更加平稳和节制的信号。
“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表明非常规宽松政策完成使命之后,还是会退出,但会注意避免政策悬崖的出现,把握好时机、力度和效力。
今年中国和欧美走出了不同的刺激路线。中国监管层屡次表态,十分珍惜常规状态的货币财政政策,注重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财政的可持续性,不认同欧美的赤字货币化和负利率。
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也强调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今年中国财政赤字率首次突破3%,按3.6%以上安排,赤字规模为3.76万亿元,但明年料将缩小规模。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目前货币政策实质已开启了正常化进程,从5月份开始再也没有降息,市场利率开始抬升。
对于近期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问题,会议提出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实际暗示了人民币不太可能存在单边长期升值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