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Industry
产业+

金融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金融

他两次创业都做到全球第一,旗下公司创业板市值破万亿

2021-06-17 1214 返回列表

如果说中国有一个地方盛产“首富”,也许只有一个选项可以摆到桌面上——福建。

作为民营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闽商已经涌现了多个“首富”。

比如:

印尼首富黄慧忠和黄惠祥,祖籍福建泉州;

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祖籍福州,他在中国最知名的资产是金龙鱼。

而最近引发轰动效应的,则是又一位福建人成为了香港首富——闽东人曾毓群。

5月初,他以345亿美元财富第一次超过了有“李超人”之称的李嘉诚,成为新晋香港首富,因为领先优势只有1亿美元,当时有人认为他坐不稳首富位子。

但是到了5月底,当他创办的宁德时代作为“电池行业的茅台”,成为创业板首家市值破万亿的公司时,没有人再去质疑“电池大王”的财富实力了——挂牌上市3年多以来,宁德时代的股价已经涨了十多倍。

而且他还开启了批量造富模式:包括他自己、宁德时代的高管以及早期投资者,一共有9人登上福布斯超级富豪榜——这一数字超过了谷歌、Facebook和沃尔玛的造富规模。

宁德时代现在已经把生意做到全球,但与此同时,曾毓群却又是个低调的人,很少接受采访,在时下流行的所有社交媒体上,都没有他的账号——这让他和其他企业家区别开来。

在他前后两次、一共20多年的创业生涯中,也只零星地接受过几次采访。

作为一个毕业于上海交大的“技术人”,他似乎对于宣传自己以及自己的创业项目,都了无兴趣。但也许正是因为专注于技术,才让他在属于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创业时,几乎从未踏空过“风口”。

三次踏准“风口”,成就香港首富 

很多时候,企业家的命运永远和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包括所谓的“风口”。

曾毓群踏上的第一个“风口”,也许就是在1989年他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虽然进入了一家国企,但只干了三个月就辞职了,转而到东莞的一家外资企业做工程师,他在这里得到赏识,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总监级高管,并且一干就是十年。

现在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一个神奇的时点,一大批满怀激情的年轻人,在当时敏锐地感受到了创业春风,不约而同地做出了“放弃铁饭碗南下”的决定,董明珠、郭广昌、方洪波就是其中的代表。

当然,曾毓群并没有去创业,而是进入了一个极富前景的行业,不仅积淀了技术,而且还培育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认知,以及为之后开始创业提供了条件——这是他的第一个“风口”。

到了1999年,曾毓群和来自前东家的两个高管,预感到手机等移动电子通讯设备即将成为市场主流,于是就锂电池的发展前景达成共识,正式开始创业,在香港注册了“新能源科技公司”(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ATL)。

从美国贝尔实验室购买了相关专利后,虽然发现按照专利生产的电池在充放电后会“鼓包”,但他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个难题,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公司,即生产出不会“鼓包”的锂电池。


这让ATL的产品在手机迅速普及的时代成为抢手货,并且还成为了华为、三星、苹果等手机巨头的电池供应商。


2001年,ATL出货量超过100万个,到2012年,ATL的累计出货量超过10亿个,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制造商。


这是曾毓群的第二个“风口”。


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这一次创业“最好玩”,因为当时做出来的电池“不会卖,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卖”,但这些问题最后都解决了,方法就是让客户觉得ATL的电池“更便宜”。


接下来就是第三个“风口”,也就是汽车电池——2011年曾毓群创立了宁德时代(CATL)。


曾毓群曾经表示,宁德时代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我们是厚积薄发”——指的就是之前ATL的技术积累。


早在2007年左右,中国开始考虑发展新能源车,曾毓群很快就觉察到了这个最新动向。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开始,ATL就开始研发动力电池,2007年实现了小批量生产,当时关于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补贴政策甚至还没有正式推出。


回过头来看,那时ATL在技术上就提出了BMS(电池管理系统)的概念,通过智能传感装置检测电池运行状态——现在BMS差不多是智能电动车的标配。


所以曾毓群后来在动力电池领域,充分发挥ATL在锂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打破了当时磷酸铁锂的传统技术路线,在体积更小、续航里程更远的三元锂电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并由此成为包括宝马、特斯拉在内的电池供应商。


由此,宁德时代开始成为全国乃至全球车企的香饽饽,一跃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全球老大。



加上之前的ATL,这是他第二次把创业项目做到全球第一。


随着最近几年全球“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曾毓群和他的宁德时代再一次站上了“风口”,并且直接把他推到了香港首富的位子上。


但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包括曾毓群擅长的“技术”,事实上,第一次花钱从贝尔实验室购买专利时,他就差点掉进坑里。

 

“电池大王”的关键时刻

 

“电池大王”在创业过程中的第一个关键时刻,来自于一个技术难题——从美国贝尔实验室购买了有关锂电池的专利授权之后,却在产业化上遇到阻碍——经历多次充放电后,电池开始鼓包。


这种技术难题在贝尔实验室找不到答案,这就考验一个公司创始人对于技术创新的态度了。


曾毓群并没有另寻他途,而是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还是在全球第一个做出了“不鼓包”的电池。


这种电池正好赶上了过去20年手机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大概是创业开始,曾毓群最为关键的一个时刻。


而在技术上遇到的第二个关键时刻,也许就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推出。


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一直存在着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之争,前者因为体积较大、能量密度较低,车辆的续航里程相对较短,但是安全性能好,后者几乎弥补了磷酸铁锂的所有缺点,但安全性能不如前者。


事实上在ATL时代,曾毓群也搞过磷酸铁锂,但是因为磷酸铁锂在性能提升方面难有突破,而自己在锂电池方面具备技术积累,所以后来主要转向能量密度更大的三元锂电,并以此成为全球老大。


不过作为昔日电池巨头,比亚迪的创新能力同样不可小觑,其掌门人王传福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发明家,终于研发出来了刀片电池——这种电池依然保留了磷酸铁锂出色的安全性能,同时能量密度也接近三元锂电,车辆续航里程因而大幅提升。


在电池行业度过了最初的狂欢之后,电池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没有人愿意开车时坐在一辆搭载了不安全电池的汽车上。所以比亚迪此时推出刀片电池,并且用“针刺实验”验证其安全性,这让时不时出现电池引发车辆自燃的宁德时代陷入尴尬。


不出意外,此前很少对热点事件发表看法的曾毓群,很快就暗示所谓的“针刺实验”并不等同于电池安全,甚至是(对测试条件的)一种“滥用”,并称刀片电池的选型是宁德时代早几年的淘汰方案。


双方由此展开了一场论战。


但根据比亚迪的说法,“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汽车品牌”,都对刀片电池表示了浓厚兴趣。



这场技术路线之争目前依然没有具体结果,但宁德时代自己也在发展磷酸铁锂业务,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总体而言,“技术”还是帮助曾毓群度过了若干关键时刻,甚至还能拿到来自各方的神助攻。

 

来自各方的“神助攻”


ATL的那段创业经历深刻影响了宁德时代(CATL)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在技术方面。


比如作为苹果公司的电池供应商,华晨宝马在开发电动车时,出于安全性能考虑,也在宁德时代刚刚成立时,就达成了合作。


据说当时华晨宝马拿出了长达数百页的德文技术资料,但宁德时代依然搞定了所有难题,顺利实现了对方“之诺”电动车的定点配套。


有了华晨宝马作为背书,宁德时代逐渐开始站稳脚跟,国内一大波车企都逐渐开始寻求电池合作。


到了2016年,在创业5年之后,宁德时代开始爆发。


这一年政策方面推出了“动力电池目录”(电池白名单),宁德时代作为国产动力电池企业进入这个目录后,在国内发展业务不用再担心来自海外一线电池厂商的压力,这个政策富矿相当于送给了宁德时代一个助推器。


还有一个助推器来自于竞争对手。


当时电池行业龙头比亚迪因为产能原因,一直未能实现向行业开放供货,而且旗下产品当时依然以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为主,同时鉴于其自身也有新能源汽车业务,所以对于车企来说并不愿意向比亚迪采购电池,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宁德时代的业务爆发。


几乎所有主流车企,包括奔驰、宝马等跨国车企,都在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从2017年开始的四年以来,装机量都是全球第一。这是过去100多年来,中国首次在汽车领域的关键零部件中,成为全球领导者。



这让“电池茅”实至名归。


而这一切,都跟技术密切相关——这让他能够等风口,而不是去盲目地追风口——而之所以能够持续发现技术趋势,在于其不断的自我学习。


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老板感到惊讶,但却是事实,即曾毓群是一个持续学习的人,这也许就是他从未错失行业盛宴的最大原因。

 

他是等风口,而不是追风口

 

曾毓群为什么能成为首富?


也许跟其极强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从公开履历上看,曾毓群一边工作、创业的同时,学习却并没有落下来。


1989年,曾毓群从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毕业,很明显他学习的是工程类专业,跟电池的电化学关系并不是很大。


但是在2001年,他又拿到了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硕士学位,需要注意的是这时他正在创业——2002年,当时曾毓群参与创办的ATL就已经成为全球最早制造磷酸铁锂蓄电池的公司之一。


2006年,曾毓群获得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


两年后的2008年,ATL研发的动力电池开始给电动车配套。


学历增长的路径,跟曾毓群的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所以当他说“我们是厚积薄发”,完全合乎逻辑,他把企业家们常说的“边干边学”发挥到了极致。


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在创业之前工作的那10年,学会了很多有关测试的方法,这为之后涉足电池领域时的“试错”提供了方式方法。


所以在总结自己的创业经验时,他认为自己在技术方面,(通过不断学习)实现行业内“百里挑一”的成功后,“再出来创业更容易成功”。


他还说过,(宁德时代)投资于天才——这家电池巨头的高级技术人才拥有专用餐厅,甚至还能获得来自公司的婚介服务,解决终身大事。


事实上,曾毓群通过不断的学习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天才——无论是技术还是经营管理层面。


他的学习能力还体现在他办公室挂的一条横幅上。


和曾毓群同为福建老乡的美团创始人王兴,曾经透露曾毓群的办公室挂着一条写着“赌性坚强”的书法作品,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到了后来,出现在曾毓群办公室的书法作品变成了“溥博渊泉”。


这大概意味着新晋香港首富在创业心态上的微妙变化——当然这种变化依然来自于学习。


而在描述创业风险时,人们总是会概叹:世界上所有事情,都在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开始,而在你准备好的时候,就结束了——而曾毓群演绎的版本却是“世界上的事情还没有准备好,他就准备好了”。


但对于曾毓群来说,在成为行业老大之后,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在打下江山的同时,如何守好江山?


因为很多人都在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不要躺在政策温床上睡大觉”


曾毓群可能很早就意识到了“守江山”的问题,早在2017年,就通过一封题为《台风来了,猪真的会飞吗》内部信,告诫员工不要“躺在政策的温床上睡大觉”,因为竞争对手正在玩命干,所以“我们不能蒙眼睡大觉”。

他由此被认为是一个“忧患意识”极强的人——也许从那时开始,他就扔掉了“赌性坚强”那四个字。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宁德时代面临的未知风险都在快速膨胀。

技术层面的最大诟病依然是“安全”问题,也就是电池自燃难题。

宁德时代凭借三元锂电技术带来的高续航特点,在过去几年迅速成为中高端电动车市场的主流配置,但与此同时,三元锂电能量密度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安全层面的担忧。

“能量密度越高越不安全、越不稳定。这是一个常识。而作为汽车,首要考虑因素应该是安全,而不是片面追求续航里程”,曾有人如是认为电动车过于追求续航里程已经走入歧途。

而且随着电动车的迅速普及,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此前一度备受冷落的磷酸铁锂技术路线因为有着更好的安全性能,已经出现了重回舞台中央的迹象,尤其是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推出之后。

这对以三元锂电作为核心业务的宁德时代来说,是一个潜在的技术风险。

换句话说,宁德时代以前曾经受益于电动车的技术路线从磷酸铁锂到三元锂电的转变,如果趋势出现逆转,那么就有可能被其他对手追上甚至赶超。

另一个情况也对宁德时代不利,那就是市场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曾经的电池王者比亚迪,已经确定了拆分电池业务的战略,这意味着宁德时代之前的“独立供应商”的身份,将不再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

事实上,比亚迪现在位于重庆的弗迪电池工厂,基本上采用的就是开放供应的策略。

第三,车企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对于独立供应商的热度有了明显的转变,纷纷开始培植并绑定自己的供应商。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众汽车集团收购国轩高科的多数股份,直接控制一家电池供应商,以确保电池供应。

从近期看,宁德时代的地位无可替代,但是远期来看,“亲儿子”和“合作伙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在成本为先的策略下足以影响采购战略。

最后一个因素,就是政策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在“电池白名单”取消之后,宁德时代不再受到政策保护,而是要与松下、LG化学、三星SDI、SK创新等全球巨头短兵相接;另一方面,另一个潜在的关键市场欧洲,一直对于来自东方的电池供应商颇多疑虑,在要求本地化的同时,也组建了自己的电池创新联盟,以增加供应链的安全性。

宁德时代已经在欧洲建厂,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总体来看,在创业的前十年,宁德时代赶上了各种风口,并且实现了万亿市值,成为行业第一,但是在第二个十年,面临的技术和市场压力,一点也没有减轻,竞争环境甚至更加凶险。

如果用一句最为直白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创业者永远在路上”。

但补偿也是丰厚的,比如技术创富。

宁德时代,到顶了吗?

自从戴维·帕卡德和威廉·休利特在一间车库里创立惠普公司,从而成为硅谷创业的鼻祖,并以此实现了“技术创富”之后,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伟大公司都遵循了这一路线,硅谷也成为全球创新和创业的圣地。

现在同样的事情正在中国发生——包括曾毓群自己在内,宁德时代一家公司就给福布斯超级富豪榜贡献了9个名额。

这甚至只是一个开始——因为现在还难言宁德时代的股价已经到顶,这家公司有可能出现更多的超级富豪。

而从创新转移的角度看,与完全错失工业革命,以及轻度参与互联网革命这两次人类有史以来最为重大的创新浪潮有所不同,中国将会在这波以智能化、万物互联为代表的技术浪潮中扮演关键角色,同时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国,不仅为新技术提供了最大的应用场景,而且将是全球创新中心。

这对曾毓群的宁德时代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机会——不仅仅是科技创富

中国很多企业家不懂得人才管理之道,以至于失去了人心,在企业陷入危机之时,股东,高管,员工不是同心协力渡难关,而是内部利益争夺或四散奔逃。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