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要重视心灵”
人们常说“要重视心灵”,我在这里想讲的“心灵”并不艰深晦涩。从小到大,父母和周围的长辈经常教导我“应该如何做人”“作为人,何谓正确?”……通过这些简单的道理,便能推导出心灵的重要性。
京都大学的田中美知太郎教授被称为“古希腊哲学研究第一人”。有一天晚上,我和京都的友人聚在一起,请来了田中教授为我们讲解哲学。
我平时老是把哲学挂在嘴边,可却没有正式学习过哲学。在听他讲解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哲学与宗教的区别?”
对此,他答道:“追根究底的话,二者确有重合之处,是大致相同的。虽然二者观察研究事物的方式方法完全不同,但它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可谓殊途同归。”
而在讨论环节,他还说了一段十分精彩的话:“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可谓哲学领域。而一旦发明和发现取得被证实的理论成果,则归入科学领域。换言之,被证实的理论便是科学,而发明和发现该成果的过程便是哲学。”
换言之,他的意思是“所谓创新,并非完全可以遵循逻辑之举,因其并非科学范畴,而属哲学领域”。
比如,在“天动说”被视为常识的年代提出“地动说”。 那时人们还未能证明哪个正确。在那样的环境下提出假设,认为“不是天体绕着静止不动的地球转,而是地球本身在转动”,这样的假设能够解释许多自然现象,但由于当时“天动说”被宗教权威定为真理,因此主张“地动说”会被判亵渎神明之罪。 换言之,“地动说”在当时被视为异端邪说,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02
企业家应该先感染下属
创新、发明、发现,进行这些创造性活动的往往是少数派。多数派讲常识,少数派爱独创。而纵观历史,少数派往往在各方面遭受迫害。
而当独创被证明为正确后,其才能成为一般性常识,从而被广泛接受。所以说,我们所知的常识和常理都是前人证实过的成果。而别人不做或还没做的事,便属于难以通过既有理论和逻辑去理解和探明的新事物,因此归于哲学领域。
由此可见,一边说要制造新产品、拓展新市场,一边却求助于市场营销书籍或相关咨询师等既有资源,这种做法无疑是有问题的,是自相矛盾的。
探索新领域属于哲学范畴,势必不可能依靠既有的外在体系,而必须通过自己的心灵去处理。
03
自己是唯一基准
回到刚才讲的天动说和地动说,在当时无法证明的情况下,相信其他天体在动的人便主张天动说,相信地球在动的人便主张地动说。这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内心,因此归于哲学领域。换言之,自己是唯一基准。
田中教授的这番教诲令我醍醐灌顶。我虽然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哲学,但通过研发工作,我发现哲学是创新时的必要因素。而像他这样的哲学泰斗居然间接证明了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对的,这令我甚为欣喜。
若不创新、不做他人未做之事,企业便无法发展壮大。但既然是新事物,便不存在既有市场。换言之,这等于是要卖没人卖过的东西。要想卖出去,光靠在货架上一摆自然行不通。打开销路不是个技术课题,而是个心灵课题,必须有强烈的意志和热情。
强烈的意志、热情和愿望,唯有这三者兼备,方能成就事业。“希望如此”“应该如此”的意志,会通过每个人的灵魂向周围传达和放射。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也记住这一点,会度过怎样的人生,全由每个人自己的心念而定。
04
意愿的强烈程度
同理,在涉足新事业、研发新产品时,成功与否取决于各位意愿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各位克服困难的意志如何。而这一切,皆是各位自身心境的反映。
如果心灵即灵魂,则意志便由灵魂直接驱动。所以说,如果参与或从事某项研发是出于“偶尔参与”或“顺便效仿”等意志不足的动机,则绝对无法取得成功。
为了自己的工作、事业和员工的未来,无论如何都要成功,必须具备这种发自灵魂、排除万难、身先士卒的强烈意志。如能以这样的心态投入创新,则基本都能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