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说,摸不清这一两年国内形势的方向。过去的逻辑肯定走不通了,如何看下一个十年?
扎实地,我们建议从国家发展、经济战略、人口数据去分析。
我重读了上半年发布的大量官方数据,发现了三个秘密,分享给朋友。
文章不长,核心说三点:
一,当下中国的人口演化已经进入了比较复杂的局面,位于一个关键的转换期,并不能只看大面,很多局部的转换非常微妙,但可能却影响深远。
以往有人说投资不过山海关,后来干脆缩小到了投资不出历史上的南宋地界。其实,掌握了关键变化,关外也可以去的。
二,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变局”?
巨变一般有四个层级,有格局、体系性的改变,有规则地颠覆,最轻的也是规则的大范围调整。百年未有之变局,至少都会是体系性的改变。
过去几十年,中国各地经济基本上是普涨。未来增速慢了,那么这些增速、增量在不同区域如何分配,一些关键产业的布局就很关键。
所以,能否把握住能决定中国国运的未来产业布局,非常重要。
三,最后也最关键的是,我们认识、观察的方法和角度一定要做出一些调整,惯性在消失,很多旧的经验会失效。
从七普数据来看,有一些基本前提,大家一定要认清,不能抱有任何侥幸。
中国已经不可避免地跌入了低生育率陷阱。
这是对七普数据的一个核心认识。
人类维持自身正常繁衍,总和生育率是2.1,警戒线是1.5,中国2000年之后长期在1.2左右徘徊,二孩之后恢复到1.3。
低于1.5,就是跌入生育率陷阱。
中国因为人口总数大,所以摔到陷阱后,没觉得多疼,一度还觉得挺舒服,没及时做出有针对性地安排。
等发现危险,已经错过最佳时机。
坦率地说,这个世界上所有跌入低生育陷阱的国家,没有一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爬出来。
记住我的话,没有一个。
给钱、给福利、宗教的力量,在人性面前统统都不行。
日本、韩国是失败的典型;北欧靠福利勉强吊住;至于德国、法国,则是移民的功劳。
再进一步说,有两点需要普通人警惕再警惕的。
首先,老龄化速度太快了。
国际上有两个标准,都是联合国制定的:
第一个65岁,65岁以上人口达到7%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20%为超级老龄化。
还有一个是60岁,超过10%进入老龄化,20%为中度老龄化,30%为重度老龄化,35%为深度老龄化。
七普数据,官方喜欢讲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7%,还不到中度老龄化;但现实呢,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就差一只脚,整个人都悬空的感觉,深度老龄化迫在眉睫。
因为横向一对比,会发现未富先老是个大问题。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人均GDP1万美元,我们只有不到900美元;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时候,人家人均2万,我们不到1.1万;进入超级老龄化,人家4万,我们暂时不知道。
还有,人口净增下降得太快。
80后比70后少了500万人,
90后比80后少了3100万人,
00后比90后少了4100万人。
催生政策一个出得比一个快,然而边际效应衰减的厉害。
媒体都在点名80后,最惨的一代人,自己是独生子女,上有四个老人,下要生三胎,下一步就等延迟退休的政策落地了……
所以,现在40岁上下的人,不只是要考虑自己65岁以后退休怎么办的问题,还有当下双方父母年事已高,孩子上学这两座巨额预算项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夫妻两份薪水肯定是不够的。
年轻人可以选择躺平,70、80后没得选。
人口都在向富的地方跑。
从十年大数据上,我们能看到的是,中国人口萎缩的省份从上一个十年的4个扩大到了6个——东三省加上甘肃、内蒙古和山西。
但这个数据有欺骗性。当我们仅仅比较2019、2020l这两年数据就会发现:
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16个在增长,15个在萎缩。而增长的16个中,增加值在50万以上的是13个,200万以上的只有5个——广东、浙江、江苏、河南、贵州。
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到城市的层面,数据可能会更加惊人:
全国4个直辖市,294个地级市,以十年计,人口增长的超过一半;但是看过去三年,人口增长的就只有大约48%左右。
而如果只计算人口规模超过500万的城市,人口不到500万的省会城市、特区城市,人口增长的就只有44%。
数据太复杂,总的来说是四个流向:
1、方向上,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
2、向省会、向大城市跑;(唯一的特例是哈尔滨,类似兰州、西宁这种在国内排不上号的,但在省内依然有巨大的向心力)
3、从农村向城市跑;
4、故土难离的,向资源型城市跑。
一句话,人口都在往富的地方跑。
而且,分化的速度在加快,连分化都是用几十年走完上百年的路;分化下沉趋势十分明显,比如这两年买卖过房子的可能都清楚,一个城市不同区域、不同地段的价格差异越来越明显。
连上海都有投资的禁区,就是10年才涨了25%的奉贤海湾。
城市对人口的竞争力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城市内的不同区域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同等级之间的悬殊越来越大,当中国人流动的总量很大时,无所谓。但是当中国人流动总量甚至开始下滑时,这个差距就一下子出来了,并且会直接反馈到资产价值上。
于是市场被细分了。
七普数据发布后,这几个月,我们发现不少城市在重新调整“核心区”的范围,比如深圳、广州。
核心区是一个信号,也意味着你接下来的选择,要么聚焦,要么有足够的智慧。
“躺平”,是一个时代拐点的隐喻。
发达国家其实早都经历过“躺平”一代。
英国、德国房价三四十年基本不涨,和躺平一族的出现就有着莫大的关系。
韩国则有三抛族,抛弃恋爱、结婚和孩子;五抛族,加上房子和社交;七抛族,加上家庭和工作。
为了不成为房子、工作、孩子的奴隶,这一族群决定只为自己而活,会根据不同的生活理想而舍弃以上各种东西。
当人口猛增时,少部分躺平族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当能挣钱的人在减少时,“躺平”要素的影响就被放大了。
以农民工为例,2020年中国农民工减少了517万,大家心算一下,这是多少个工厂消失了。
其中外出农民工减少了466万,本地农民工减少了51万。而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少了399万。
这意味着吃苦耐劳,曾经为中国经济起飞流过大汗、出过大力的劳动力也在加速度减少。而新生农民工见过大世面,可能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认为先吃苦后享受是理所应该的。
城里的年轻一辈也同样如此。
城镇如果没有生力军涌入,当城里的年轻人开始习惯宅,习惯啃老,没人为了接盘奋斗还在其次,产业后继乏力才真麻烦。
这样的话,你觉得三驾马车还能跑多快?
个人财富密码,选择决定命运。
一、从新趋势去投资城市。
大城市起点太高,分蛋糕太难,难以安家,已经不见得是未来的最佳选择。
从产业前景来看,合肥、南京会是不错的选择,中国下一代产业的集聚地。
如果你专业涉及新能源、半导体,去这两个城市比北京深圳更能博到一个高起点。
同样的,特色明显的三四线城市,也自然会匹配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样化的选择。
如果仔细看看中国人均GDP前100名的名单,上面至少有三分之一都不是一二线城市,它们都是选择。
二、聪明人,懂得把握政治格局。
政治与经济从来不分家。
国运转换的时候,跟着国运的方向走,能省不少力。
政策之手和十四五规划、大国博弈、碳中和这些大政策、大方向都有着莫大的关系。
哪些产业是核心资产,贡献下一个十年的增速与增量,正是我们的投资方向。
只不过,下一代产业都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
所以,要么投资城市去分享这一红利,要么投资优质企业去分享这一红利。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下聪明钱是怎么布局的。
在我们还在思考什么时候买房子时,外国资管已经来势汹汹,在抢着布局中国。
你以后买的基金或理财产品,很有可能有50%是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管理的。
帮外资资管做中国化的Lucy Liu说,可能比较水土不服的是,中国家庭的投资教育,没有西方那么普及。中国的投资者,主动操z作比较频繁。
看着贝莱德、大摩小摩、富达抢占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我想说:
1、这些最老道的基金公司用脚投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国的优秀企业,是未来十年全球最大的红利;
2、下一个时代想赚到钱,一定要自己学懂,毕竟接下来太多产品挑选,而客户经理永远是站在产品那一边的。
中国的发展模式,早已进入了新时代。
从更高的角度想想,国家把一切财权都收归中央,全国一盘棋,是不是在为未来更严峻的局面做准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