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Industry
产业+

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资讯

百年协和的百年印记~

2021-09-20 1454 返回列表

  2021年的九月金秋北京协和医院迎来了百年华诞,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医院和医学学府,百年协和都在北京这座城市留下了哪些历史印记,本期北京访古,我为您徐徐道来。


       在1840年之前,中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生病患疾都是去看中医。西医治病仅仅是在小范围内,且非常态。1861年英国医生雒魏林(William Lockhart)在东交民巷英国公使馆附近开设了北京第一家西医医院。自此之后,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美国美以美会和法国天主教仁爱会纷纷在北京开设西医院。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医护人员,但当时的北京没有一所正规的西医学校,各医院也都是以带徒弟的方式自主培养学生,但人手还是不够用。

      

       1901年,英国伦敦医学会派柯克伦(T.Cochrane)医生来华,联合英美五个教会团体在北京筹办“协和医学堂”,1904年在东单北大街购买地皮开始建立校舍,1906年正式招收第一批学员。1914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开会讨论中国教育问题,决定对中国医学教育进行投资,并派考察团来华考察,最终基金会决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的高水平的医学院,并为此专门设立“中华医学基金会”主持在华事务。1916年基金会以20万美元购买下“协和医学堂”的全部资产,又以12.5万美元购买下位于东单三条的豫王府全部地产,并在此建立新校舍。 1921年9月16日新校舍正式落成。1925年校舍扩建工作正式竣工,协和医学院的整体规模就此确立。其旧址今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过上述的简单介绍我们可以得知,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校园建设经历了“老协和”——协和医学堂(1906-1916年)和“新协和”——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1925年)两个时期。


       协和医学堂时期的主要建筑有三处,分别是位于东单北大街路西、东帅府胡同东口的娄公楼、哲公楼(含西院住宅)、新开路胡同内的文海楼。其中的娄公楼和文海楼已无建筑遗迹保留。


       哲公楼老楼虽在1922年拆除,但在1925年协和医学院第二期工程建设中在其原址基础上新建了一栋欧式洋楼,仍为护士宿舍楼,这座建筑至今保留且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哲公楼旧影   图片源自网络  

      哲公楼建于1907年,为护士宿舍,其命名是为纪念美国捐款人Oliver Jone 。






1925年在哲公楼旧址上建立的协和医院护士楼     燕都拍摄


       如果说哲公楼尚有一段历史延续,那娄公楼和文海楼则无任何遗迹保留。



娄公楼旧影   图片源自网络

      “娄公楼”(Lockhart Hall) 1906年竣工,以雒魏林医生(Lockhart)的名字命名。为综合性教学楼,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1986年娄公楼被拆除。



娄公楼位置对比拍摄    现在的北京协和医院门诊楼就是在娄公楼的基址上建立的  燕都拍摄


       由于娄公楼与哲公楼就在东单北大街街面上,所以留下的影像资料相对多一些,而文海楼位于新开路胡同内,留下老照片资料很少,我也仅从网络上找到一张不甚清晰的旧影。

文海楼旧影  图片源自网络


       文海楼(Wenham Hall)1912年落成,以温汉姆医生(Wenham)的名字命名,是协和医学堂的附属医院,1925年拆除。


如今的新开路胡同80号,就是历史上文海楼的位置所在,现在院内的楼房建于上世纪90年代  燕都拍摄


       1914年在协和历史上是格外重要的一年,这年4月一只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中国医学考察团”来到了中国,他们不仅受到了当时北洋政府政要的接见,还先后考察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 17 所医学院校和 97 家医院,考察团在结束考察后出具了一份《中国的医学》考察报告,提出要在北京建立一所高水平医学院,同年11月,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会批准了这份报告,并出资建立了中华医学基金会负责医院的筹备建设,基金会除了斥资将“协和医学堂”的全部资产买下外,又以12.5万美元购买下位于东单三条的豫王府全部地产作为新校舍的建筑用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鼎力支持让协和拉开了新的大幕,协和的辉煌自此开始!



在这张远拍娄公楼的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左上方有一处中国古建筑的身影(红箭头所指处),这就是豫亲王府。


       豫亲王府的第一任主人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爱新觉罗·多铎。清军入关后的北京城,汉人被赶到南城居住,北城地广人少,所以清初的王府在建筑及面积上均远远超过清中后期的王府。过去北京城里流传着“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这句顺口溜来形容铁帽子王府的高大。1912年清朝覆灭,不少失去了俸禄的清廷遗老遗少开始靠变卖祖宗家当来维系生活。1916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以12.5万美元买下整座豫亲王府,用于协和医学院的校舍建设。


       这张照片拍摄于1917年9月24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奠基仪式现场,照片中红色箭头所指的建筑就是豫亲王府的正殿,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王府银安殿。奠基台上最左侧的年轻人就是协和医学院首任院长时年29岁的麦可林。


       基金会买下豫亲王府后拆除了里面原有的建筑,如今还能看到昔日豫亲王府原址遗迹的仅仅就是那两只看门的石狮子了。


豫亲王府大门旧影  照片源自网络


       豫亲王府大门为标准的面阔五间亲王府大门,在大门前我们可以看到两只石狮子。



       豫亲王府门前的这两只石狮子和京城现存王府的石狮子都不同,是卧狮造型,而且形态古朴,与清朝其它现存王府(如恭王府、郑王府)前石狮子的所表露出的威严不同。但为何是卧狮造型已无从考证。




       这对石狮子从豫亲王府到协和医学院再到今天也是历经沧桑,它见证了一座王府的衰败也见证了一座现代化医学学府的兴起。        燕都拍摄


       1917年9月24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在豫亲王府内举行了奠基仪式,标志着协和医学院大规模建设的开始,新校舍及附属医院占地约10公顷。“新协和”分为两期工程,第一期(1919~1921年)由沙特克与赫西(Shattuck & Hussey)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成编号为“A”—“N”的14栋楼,1921年9月16日举行新校舍开幕式。第二期工程由建筑师安纳尔(C.W.Anner)设计,1925年建成“O”、“P”两栋楼并对其它建筑进行了改建。


协和医院建筑规划图    图片源自网络


      下面这张从空中俯拍协和医学院全貌的图片是我从北京协和医院新浪微博所发的一段视频中截取的,这个俯拍角度非常好,为我们展现了“新协和”两期工程中的所有建筑,堪称协和全家福。

俯拍协和医学院      截图源自北京协和医院新浪微博


 这16栋楼的用途分别是:

A楼:礼堂;B楼:解剖学楼;

C楼:校办公室及生物化学楼;D楼:生理学、药理学楼;

E楼:特别病房楼;F楼:医院行政及住院医生宿舍楼;

G楼:外科病房及部分妇科病房;H楼:内科病房楼;

I楼:病理学楼;J楼:门诊楼;

K楼:妇科、产科及儿科病房;L楼:护士楼;

M楼:动力房;N楼:动物房及库房;

O楼:地下层和首层为门诊部,二层为实验室,三层四层为男住院医生、实习医生宿舍;

P楼:地下层为门诊部,一二层为病房。

                                                      —— 引自张复合先生所著《图说北京近代建筑史》


       协和医学院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最初的预算造价估算过低,导致要不断的注入新的资金,但在建筑质量方面却没有丝毫降低,建筑所需要的木材由菲律宾进口,为了隔音的需要楼板水泥层的厚度更是达到了20厘米,德国工程师米勒还从国外引进水泥搅拌机,开创了中国机械化施工的先河。协和毕业生邓家栋在《协和医学院的创办经过》一文中回忆:“1921年全部建筑完成。原预算为100万至150万美元,结果共耗资750万美元。


       在建筑的外观设计上,设计师也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历史和中式建筑的风貌。小洛克菲勒在落成典礼上谈到,“我们之所以如此做是想让使用如此设计建造之建筑的中国老百姓得以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并且也是我们对中国建筑最美好部分之欣赏的最诚挚表现。”







协和医学院旧址,老院区至今仍在使用    燕都拍摄


       从协和医学院建筑规划图中可以看到红框中的A楼是独立于B—O建筑群的,之所以会这样是与豫亲王府的布局有关,中等及以上规模的清王府大门是不直接开在街面上的,在王府大门前还有一个独立的封闭院落,被称为“狮子院”,现在的恭王府依旧是这种布局。



A楼协和医学院礼堂     燕都拍摄


       协和医学院礼堂从建成到今天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是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此按基督教仪式举行葬礼。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顾维钧旧宅内(今张自忠路23号院)逝世。当天,遗体运至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鉴于孙中山先生的基督徒身份,亲属决定按基督教仪式为其举行葬礼。但此举遭到了部分政界人士的反对,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双方做出让步,由孙中山家属以私人身份自行举办“家祷”,与官方无关。3月19日上午数万民众纷集于协和医院门外,10时孙中山先生葬礼在协和医院礼拜堂举行。  (关于孙中山先生基督教葬礼的详情,请参见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副研究馆员宋时娟老师的文章《揭秘孙中山鲜为人知的基督教葬礼》)


这张照片真实的记录了1925年3月19日孙中山先生葬礼当天协和礼堂外的情景,拍摄者为美国经济社会学家西德尼·甘博



96年后,我站在甘博当年拍摄的位置回望历史。


       除了校舍部分,在协和医学院建立之初,为了日后协和的专家学者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洛克菲勒基金会便在附近的外交部街和北极阁三条买下地皮修建了两座别墅群供学院内的高级教授、学者居住,其中外交部街的别墅区保存最为完好,整座别墅区坐北朝南,院落呈中轴线布局,每栋别墅沿中轴线左右修建,建筑风格为美国近代折衷式,虽然风格统一,但具体到每座别墅的造型上又有所差异,一幢幢美国乡村独立别墅,让置身于此的人们仿若步入了另一个世界。






位于外交部街的协和医学院别墅区    燕都拍摄



别墅百年对比照    燕都拍摄


       协和医学院别墅区在建立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外籍教授、学者们的礼拜需求,特地在别墅区内建了一所小教堂。

位于协和医学院别墅区内的小教堂,现在也已成为居民住家   燕都拍摄


       相较于位于外交部街的协和医学院别墅区,如今位于北极阁三条内的另一座协和医学院别墅区由于最南边的一排别墅已被拆除,所以整体已不完整。上世纪90年代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渴望》中王沪生家就是在这里取景拍摄的。







北极阁三条内的协和医院别墅区      燕都拍摄


       以上就是百年协和现存的全部历史印记。协和是中国现代医学的里程碑,张孝骞、张锡钧、钟惠澜、林巧稚、吴阶平、曾宪九、黄家驷等一大批协和医学专家托起了中国近代医学的半边天。在协和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更不能忘记洛克菲勒家族对中国医学的贡献。1947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拨款一千万美元资助协和,这是基金会最后一次资助协和,也是其历史上单笔资助数额最大的一笔,自1916年到1947年的32年间,洛克菲勒基金会用于协和建设及办学方面的拨款累计达到4465万美元。


       下面张照片拍摄于1921年协和医学院刚刚落成之时,照片中戴礼帽的合影者就是小洛克菲勒,也是协和医学院建立的最终决策者,他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设计建造一所融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西式先进设备为一体的一流医科大学。并希望有朝一日将这所学校交给中国人民,“这将使西方所能提供的最佳医学永远扎根于中国的土壤”。



小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  美国著名慈善家,1917年接替父亲成为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他一生总共向教育、宗教、文化、医疗和其它慈善机构捐款超过5亿3千7百万美金。


       在协和诞辰百年之际,我再一次故地重访,并特地站在当年摄影师为小洛克菲勒拍照的地方按下快门,拍摄了这张穿越百年的对比照。以此向这位伟大的慈善家致敬!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2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