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Industry
产业+

金融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金融

2022年,最赚钱的6个趋势!抓住一个人生逆袭…

2021-10-27 1091 返回列表

2021年已过去3/4,很多人的感受,就如初冬的清晨。如果要找一个形容词,很可能是“迷茫”。

这一年里,很多行业重新规划,企业遇到了增长瓶颈……从更宏观的角度上看,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整体都不算很好。

如果你只观察短期,很容易看不清未来趋势。 

这是一个迷茫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 

正所谓“一叶知秋”,我看到一些新趋势正在暗流涌动,正处在爆发的前夜。 

以下是我对2021年新商业的思考,以及对2022年的预测。


未来20年,极具潜力的两个领域

 

从长远看,我认为中国经济未来最具潜力的两个领域是——新能源和半导体。 

新能源是碳中和的大逻辑。分为两个部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

1. 这一领域,关乎能源安全

先说清洁能源。

主要是光伏、风电、水力、地热等。尤其是光伏,近三年里可谓是炙手可热。尽管今年一些龙头企业看似增长停滞,但未来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决心非常强,中国向世界承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一定会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主线。

另外,新能源更具颠覆的能力在于成本。

2年前,我曾与中国最大单晶硅光伏生产企业董事长,在云南抚仙湖深聊2个小时。当时给我最震撼的一点是,在西部地区布局的光伏,电价上网成本仅高于煤电1分钱。

而如今,光伏发电成本在部分地区已经低于煤电。

在这个价格肉搏的基础行业里,成本降下来,就是“高维”打“低维”,可供替代的空间非常大。 

我在这里引用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董事长范霁红的一句话:

“新能源不仅是绿色发展的需要,也是今后解决能源安全问题和提高能源经济性的必由之路。”

2. “换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另一个大趋势是新能源汽车。今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新能源这个词出现了两次。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是整个新能源产业中的重中之重。 

新能源汽车为什么这么重要?

因为传统汽车领域,核心是发动机、变速箱,这些关键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日本、德国、美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巨头手里。 

这些年我们试图“用市场换技术”,被血淋淋的现实惨痛教训。

新能源汽车不一样,他的核心技术是动力电池,中国不仅有宁德时代这样的领先企业,还有锂矿、钴矿等。

如果要在传统汽车领域跟百年巨头竞争,可以说再过20年我们也看不到希望。而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换道超车”的大机会。

另外,未来更大的机会藏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里,必须是电车才能搭载这些5G设备等,就像必须是智能手机才有现在的短视频、滴滴出行等。这种迭代是革命性的。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比为5%,未来10年很可能达到50%(欧洲一些国家,比如挪威,已经超过50%),也就是10年10倍的增长空间。

不仅如此,中国新能源汽车还有出口优势。有人大代表提出,要对欧洲特别开通新能源汽车的专用班列。

这一领域的潜力,可见一斑。

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可能再是房地产,也不可能是游戏、虚拟经济等,一定是回归实体经济,回归工业、制造业、绿色经济、科技发展。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3. 半导体大逻辑

中国未来另外一个极具增长的领域是半导体。

半导体是一场倒逼,它的表面是我们被人“卡脖子”,底层逻辑是国产替代。

邻国韩国,早在朴槿惠父亲朴正熙的年代,就意识到韩国没有资源,而芯片是比黄金还值钱的东西,于是举全国之力发展半导体,成就了韩国人一生避不开的三件事之一的——三星。

如今三星可谓是不可一世。在上游与高通、英特尔、苹果掰手腕;在中游晶圆制造领域,与台积电争霸主。 

中国未来需要这样的硬核企业。

汽车行业的惨痛,告诉我们“市场换不来技术”。所以,未来中国要想不被“卡脖子”,国产替代是必然逻辑。

 

三四线城市,藏着巨大增长空间

 

前两天我看一个报道,在辽阔的土地上,在三四线城市,咖啡馆已经“散作满天星”。

在传统认知里,咖啡就是大城市里的星巴克,一年赚200亿人民币。

但是这几年,一线城市的生活方式,正在向三四线城市复制。甚至,一些新经济也率先在三四线城市尝试。 

三四线城市的剧本杀、年轻人喜爱的海伦斯小酒馆,还有一些你没听过名字的中式快餐连锁……

也就是说,在你“看不上”的空间里,藏着很大的生意。

喜马拉雅资本董事长李录,也就是芒格家族资产的管理人,把这种潜力称为“邻居效应”。

他认为,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处在黄金发展的机遇期。现在人均GDP在一万美元左右,人均GDP过两万的有1亿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城市。

而从一万美元向两万美元迈进,并不需要先进的科技,只需要把沿海城市的生活方式,向内陆传播。

这就是“邻居效应”。别人的东西我也想要。

在网络上发达的今天,把1亿人的生活方式传播到几十亿人,人均GDP到2万美元,这其中潜力很大。

 

未来20年,很多行业被降维打击

 

经济的潜力无限,但是模式会巨变。

如果站在更高维度思考,70%的岗位都可能消失。这种消失不是说你被对手打败,也不是说你做到行业第一就可高枕无忧。主要是商业的未来,越来越趋向于“降维打击”。

《三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人类与三体人开战,地球人积聚了几百年的战舰力量,在三体人一个探测器“水滴”面前,被打得落花流水。

“水滴”表面完全光滑,代表了三维世界里最强硬的极致。而这个“水滴”只是三体人的一个小小探测器,大主力部队根本就没出动。 

三体人是三维世界的极致,无解。 

但是人类最终“弄死”一个“水滴”,怎么做到的呢?人类有一艘飞船,逃离过程中,误闯入了一个“四维空间”里,有一个通道可以进入“水滴”内部,轻轻一拨弄,就“弄死”一个水滴。

所以,“高维”打“低维”是无解的。

商业世界也一样,当对手用绝对的力量从更高层次打下来,你所做的一切,很可能变成无用功。

摩托罗拉当年如日中天,但大屏手机一出来就干掉了摩托罗拉。柯达原本是做相机的,不知不觉被拍照手机干掉了。

这几年里,80后、90后热爱的KTV有一半都倒掉了,原因是被“王者荣耀”“吃鸡”等,或者剧本杀给干掉了。

自2013年起,方便面销量开始下滑,并不是口味不对,而是被美团和饿了么给击败。

未来会计,很可能被云审计软件干掉;工厂里的智能生产线,根本不用那么多工人和管理人员,需要的是编程人员。

这可真是,“我消灭你,与你无关”啊。

这就好比下棋,以为你是下棋顶尖高手。但对方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 

未来的商业,很可能进入“代理人的战争”时代。什么意思呢?

当年滴滴、快的大战,烧那么多钱,很多人说看不懂。

实际上当滴滴跟微信支付绑定在一起时,微信支付是不是省下了推广的广告费?还有后来的共享单车,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银行遭遇支付宝时,人们无法想象没有线下网点怎么取钱。关键是未来的交易不需要现金啊,这是对ATM机体系的直接挑战。原来那些会点钞的优秀员工,引以为傲的技能,已经不再被需要。 

那么将来呢?

智慧驾驶、无人出租车、无人送货机,未来的商业想象空间无限。

未来的机会属于那些有“高维度思考能力”的人。而另一些人,如果你的技能很容易被替代,那就不要被“温水煮青蛙”,早点跳出舒适圈为好。

我想起狄更斯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新国货浪潮,是文化的力量

 

这几年里,对“新国货”的思考越来越多。

其实新国货崛起的背后,本质是大国崛起的一种表现。任何一个国家,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都是本土意识觉醒的时代,都会更青睐本土品牌。美国上世纪60年代是这样,日本是这样,韩国也是这样。

消费是“用脚投票”,哪里更好就流向哪里。 

为什么00后比70后、80后更热衷于国货呢? 

其实,商品的购买背后,是一个长久的心理塑造过程。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把70后、80后称之为“追光者的一代”。 

因为这一代人成长期间,中国经济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货与进口货,质量差距非常大。 

很多人用过的圆珠笔,经常写着写着圆珠掉了;还有经常断芯的自动铅笔;还有磁带式录音机,最痛苦的经历就是,用着用着磁带绞了,要用铅笔想办法清理,最后磁带也毁了。 

而当时,日本松下、索尼等巨头的产品,用起来是那么好用,手感摸起来是那么高档。 

这种对比,在消费者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感。

而且,在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人们觉得西方又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人见到国外的高楼、车水马龙的夜景,会觉得非常羡慕。 

所以70后、80后,被称为“追光者的一代”。 

而如今,95后、00后一代,中国的综合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国货品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产品的对比没有那么大的落差,00后自然也就不存在“追光者情节”。

而且,随着新中产群体的不断扩大,人们对货的造物美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货已经从一个“模仿跟随者”,走到了“全球竞争博弈者”的地位。并且,国货还凭借更懂国人审美、质优价平等诸多优点,受到更多国人的追捧。

也就是说,国潮、新国货崛起背后的大逻辑是——Z世代的文化自信。

B站曾有一个宣传片《后浪》,视频中,有人挑战高空跳伞、有人在街头不惧世俗眼光Cosplay,还有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视频中的年轻人,有着更多选择的人生。

他们身上有着比前辈更多的自信,对民族的信心,对国家的信心。 

根据《新国货白皮书》的调查,买国货的第一理由是——“我是中国人,理应支持国货”。这个观点,有77.9%的人表示认同。 

这是大逻辑。 

但是你要想在这个赛道里掘金,光靠大逻辑不行,还得理解“小趋势”。

否则你就不知道为什么泡泡玛特那么风靡?你没听过的海伦斯怎么就上市了?还有李子柒为什么就那么火爆呢?

我举几个例子。

盲盒为什么那么火?因为他满足了Z世代二次元文化的延伸,悦人不如悦己的心理,以及对社交的渴望。

Z世代很多人有两个标签,“独生子女”和“单身”。1985-1995年,是中国“独一代”“独二代”,他们的父母还在职,家庭负担轻,城市的便利让他们晚婚。 

他们总觉得自己“孤独”,比起广交好友,他们更愿意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寻找知音。而盲盒,就成了这个圈子里的“社交货币”。

你要是不理解这一社会文化,就摸不准新国货的脉搏。 

还是沿着这个逻辑,“一人经济”也崛起了。根据数据,2018年中国成年单身人口超过2亿,他们更愿意为“当下”买单。

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小木屋里写:“我就像住在大草原上一样遗世独立,我拥有属于自己的太阳、月亮与星辰,一个属于我一个人的小小世界。”

没想到,“单身社会”成了一个新浪潮。 

过去10年里,很多东西都在变小,迷你微波炉销量增加了970%,迷你洗衣机销量增加了630%。

一家深耕迷你小家电的企业——小熊,开始崛起,他的电热饭盒,煮蛋器等非常火爆。短短几年,营收就做到2亿。

所以,你要理解年轻人的趋势,理解年轻人的情绪。

李子柒为什么能爆红,因为她的视频,至少有3种情绪:

一是传统。李子柒穿着汉服,用天然食材、复古的厨具去烹饪,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二是乡愁。她的视频里有奶奶,有各种老物件,还有田地里的狗、鸡鸭、野花,让人们怀念小时候,点燃了乡愁。

要知道,这一代人正好处于“乡土中国”与“城市陌生人社会”变革的大转型中。这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代。

李子柒的第三点是,满足了对生活的“美好想象”。大城市里的人天天996,自然向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然见南山”的日子。

所以说,新国货背后是文化,而文化背后,你要真的懂“文化”,要读懂年轻人的情绪。

 

消费是一种观念,得年轻人得天下

 

接着讲消费。 

关于消费,我想说,消费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感觉。 

作为半个数码爱好者,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什么是最好的安卓手机?”我给她推荐三星,无论屏幕还是拍照都是最好。她说不要,要买某米和某为,要国产品牌。 

我说,某产品的处理器是三星、屏幕是三星、摄像头是三星、音响还是三星……自己的就剩个壳子和Logo,没什么区别的。买好用的就行。

她说不一样,我问为什么?她说:“我就是喜欢这个牌子是中国的,觉得心理感觉不一样。”

所以你看,消费不仅仅是一种“实用主义”,更是一种观念、认知和感觉。 

哲学家以赛亚·伯林最著名的一本书是《观念的力量》,他认为“思想有致命的力量”,某一项“观念”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知,决定你的生活处事方式,甚至深刻影响人类命运。

伯林说:“观念的力量是由意义和情感构成的矢量。” 

在商业世界里,“观念的力量”就是品牌的文化基因。 

在过去,品牌就是个标签,先解决温饱问题,比如大生牌面粉好,里面不掺沙子。后来功能性品牌比较多,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买卖二手车上瓜子二手车”“找工作,我要跟老板谈”。

但是现在不一样。对Z世代来说,品牌是一种认知和文化,必须有调性。就像前面说的“我喜欢它,就是因为它是中国人的品牌”。

这是一种“软价值”。

褚橙的背后是励志,一个70多岁的老人仍然坚持创业;

奔驰设计师说,他们卖的不是汽车,而是一件艺术品,只是碰巧它会跑;

一双收藏版鞋子材料成本几百,能卖到上万……

“软价值”里藏着巨大的商业空间。

漫威的影片上映了20部,票房170亿美元,而它的衍生品,据说每年也能达到10亿美元。 

提起日本漫画,就想起宫崎骏,《千与千寻》里的汤文化淋漓尽致,很多人因为看了这个动画影片,跑去日本泡温泉。 

“软价值”最大的特征是,不以消耗地球资源为主要的财富源泉。 

在这方面,文化和认知的价值,我们还有很大可挖掘的宝藏。

 

结语:热爱可抵漫长黑夜

 

思考未来,总是需要一些勇气。

今年听到很多企业家、很多人说,企业不好做,太迷茫了。前不久,我看到一句话很不错,送给大家:

热爱可抵漫长黑夜。

任何事想做好,都需要有一份深沉的热爱。 

从0到1,必须靠自己去摸索,在一番捶打之后才能够破茧成蝶。做难而正确的事,做时间的朋友。 

2008年10月,在日本京瓷公司总部,44岁的马云前去拜访了76岁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马云表示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让他受益匪浅,并深深地影响了他。

2013年1月,马云决定把阿里巴巴集团拆分为25个事业部,如天猫事业部、阿里云事业部、聚划算事业部等,每个事业部独立经营。这个想法与阿米巴经营模式如出一辙,就是将阿里巴巴划分成各个阿米巴组织,每个阿米巴都有一个负责人来带领其经营,发挥全员的潜力。通过经营权利的下放,也开始培养了员工的经营意识,挖掘员工的经营潜力,快速地培养了一批人才。

通过事业部组织的独立运营,每个事业部都可以独立应对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当遇到销售寒冬时,各个事业部必然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应对措施,此外各个事业部之间也存在内部竞争,互相促进,这样不仅可以为阿里带来新的经营思维,也使得阿里内部充满了活力。

其实不仅仅是马云,像海尔的张瑞敏,TCL的李东生等知名企业家都有跟稻盛和夫请教过企业的经营模式。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