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70岁生日快乐!
“七十年的人生历程中
1951年11月29日,在白云黄鹤的故乡——江城武汉,中央民族学院中南分院正式开班,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个民族的学生们在校门前定格了与学校的第一张合照。她从延安来。1941年,中共中央创立了延安民族学院。延安精神融入她的血脉。1957年她更名为“中央民族学院分院”。1962年:制定“八字”校风,贯彻“高教十六条”,并于1965年10月1日,名字恢复为“中南民族学院”。1970年,学校被强令撤销。1972年5月31日,撤销建制。1981年秋,学校正式恢复招生。秋日暖阳,首届新生开学典礼举行。1990年,学校设立吴泽霖教授奖学基金,成为各族学子大学四年奋斗的最高目标荣誉。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南民族大学。2005年:新校训,“笃信好学,自然宽和”。双塔高,百花艳,盛世南湖嘉年华,中南民大写新篇。2010年,学校历史上首次实现拥有56个民族学生的目标,56个民族学子齐聚一堂,看“杨柳依依,碧水涟涟,这里有我各族青年”。
点击照片,看民大岁月更替
“我从事这一事业,是要将智慧成熟的头脑,放到年轻稚嫩的肩上。”或年轻或年长,他们是民大的坚守者,用涵养架起风骨,携真理教书育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我校教师在湖北省第七届青教赛“青教赛”中再获佳绩(法学院杨帆老师获文史组一等奖,化材学院韩晓乐老师获理科组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学院谷秀青老师获思政组二等奖,外语学院汤茜老师获外语组三等奖。)杨应奎教授当选2021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成为我校在国际权威学术机构中荣膺会士的首位专家。彭修银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申报的《中国传统艺术史知识体系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万定荣教授主持的项目《〈蕲艾绒分级质量标准〉及相关系列标准的研究制订与应用》获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青年的意向是风的意向,少年的神往是悠长的神往”,他们在民大成长为意气风发的青年,作为各个组织的动力,作为自己的未来,作为民大的血脉。学校石榴籽志愿服务队获评“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入选2020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团支部荣获全国“2020—2021学年高校活力团支部”。在湖北省志愿服务大赛中,“石榴籽民族团结进社区•邻里守望”项目荣获银奖,“爱孩子的书”项目荣获铜奖。“民族文化体验馆”让参观者尽情体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圆满完成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志愿服务任务,864名获评第七届军人运动会“优秀赛会志愿者”,22名志愿者代表担任了军运会开闭幕式举牌手。四名青年学生代表毕华珠、张自豪、包运美、金登科参加2019年中俄青年论坛。国家奖学金获奖代表马利帅同学主要事迹被《人民日报》刊载。蓝际荣同学荣获 “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奖学金。马万玲同学在2021年湖北省高校“两优一先”中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周祥同学获评2021年“百生讲坛”省级金牌主讲人。杨怡然同学获“爱我祖国 兴我中华”大学生演讲比赛全国二等奖。短视频民大版《少年》获湖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网络视听大赛好作品奖。近70名民大同学精彩亮相“世界华服大会”,演绎了中华文化之精华“风、雅、颂”。
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携服务地师生祝福学校70周年生日快乐
北京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