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很多IPO宣告失败,原因包括不符合定位(含科创属性不足)、财务规范问题、独立性瑕疵、重大违规、持续经营能力存疑等。
上市是非常艰难的过程,除了做好各种规范运作之外,关键还是得看行业、业务发展和企业规模,说白了就是利润。
各板块普遍的实际利润门槛都远高于理论要求(即使是已经实行了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也算是一种内卷吧。
比如主板理论上要求三年累计3,000万利润(即平均每年1,000万利润),但实践中绝大部分企业申报期最后一年利润大于1亿元。
2021年主板IPO上市情况如下(该表单位应该是“元”才对):
2021年主板122家上市,上述企业2020年平均利润6.2亿元,其中104家利润大于1亿元,占比85%。
比如创业板,现在理论上最近两年累计5,000万利润即可(优质的企业亏损也可以),但实践中大部分企业申报期最后一年利润大于6,000万元。
2021年创业板IPO上市情况如下:
2021年创业板199家上市,上述企业2020年平均利润1.47亿元,其中170家利润大于6,000万元,占比85%。
比如科创板,理论上最近两年累计5,000万利润即可上市(特别优质的企业亏损甚至没有收入亦可),但实践中大部分企业申报期最后一年利润大于5,000万元。
2021年科创板IPO上市情况如下:
2021年科创板162家上市,上述企业2020年平均利润9,600万元(如果剔除亏损超百亿的百济神州,平均利润为1.67亿元),其中128家利润大于5,000万元,占比79%。
再比如很多企业老板看不起的北交所,理论上1,500万利润就能上市,但实践中大部分企业申报期最后一年利润大于3,000万元,这个利润绝大部企业规范起来很难达到,也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2021年北交所IPO上市情况如下:
2021年北交所41家上市,上述企业2020年平均利润5,900万元,所有企业利润都大于2,500万元,其中36家利润大于3,000万元,占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