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工地上有三个建筑工人,他们在共同砌一堵墙。这时,一个孩子经过,好奇地问:“你们在干什么呀?”
第一个工人头也没抬,没好气地说:“你连这个也不知道?我们在砌墙!”
第二个工人抬起头来告诉孩子:“我们在建一幢大楼!”
第三个工人脸上的笑容像是一朵花,他热情地对孩子说:“我们在建设一座城市!很快,你将会住在一个像花园一样美丽的城市。人们会在这里幸福地生活。希望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也会在这里收获一生的快乐!”
表面上,三个人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都处于相同的起点,但他们的意识却完全不同。
根据霍金斯的理论:意识就是能量。不同的意识对应着不同的能量,不同的能量造就千差万别的人生。
最终,是意识拉开了人与人的差距。
02
果然,10年后,第一个工人仍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为建筑队队长,第三个工人则成长为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的老板。
放在企业中,这三名建筑工人对应着哪些类型的员工呢?
第一种,把工作当成挣钱谋生的手段:既然砌墙只是为了赚钱,那卖火锅、擦皮鞋也都一样——哪里赚钱稍多一点就辞职去哪里,工作对他们而言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苦差事。这是今天企业中大多数员工的意识状态。
第二种类型的员工,他们有一定的大局观、责任感,能相对主动地工作。面对困难,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但意识能量状态还不足以在很艰难的情形下成为“先付出、后得到”的奋斗者。这样的员工,在他们内心深处,已有了小小的火苗,只需更大的火炬靠近,就能迅速成长为点燃其他火苗的火炬。
而第三种人——“我们正建设一座城市!”——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这正是稻盛眼中“自燃型”的人:对人、事物怀有巨大热情,凡事全力以赴,甚至相信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这样的人,哪怕跌至谷底,也能反弹,甚至可以一次次不断自我超越到达更高的巅峰。他们拥有强大心力,靠的是使命(意义)驱动。
稻盛相信:企业中这样的人越多,企业越能良性发展。当企业中到处都有被这样的人卷起的“旋涡”,企业也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03
英雄所见略同。当代西方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讲的一个故事生动说明了其“事业理论”的含义:某天,世界500强公司ServiceMaster的董事长带着一众高管拜访德鲁克。
德鲁克问:“贵公司从事的是什么样的事业?”高管们一听,很生气:我们可是世界赫赫有名的500强大企业,你竟然不知道我们是做什么的!但因为对方是大师级学者,生气归生气,高管们看着德鲁克,还是“礼貌”地回答并有人不断补充,我们做大楼外墙清扫……对大楼进行除虫……对家居做保养……但德鲁克始终一言不发。
最后,董事长站起来,谦虚地请教德鲁克:“德鲁克先生,请告诉我们,我们公司是做什么的?”
“你们是把一群目不识丁的年轻人带到这个城市,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并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德鲁克这样回答。
生意=生命的意义。东西方殊途同归,最高层次的企业经营一定会回归到充分激发人的善意与潜能、引导企业人如何度过有意义的人生上。
所以,任何伟大的企业,都必须为自身所做的事情确定价值坐标,提炼出意义的崇高性,这是“事”与“事业”的重大分野,也是“商人”和“企业家”的最大区别。
大田嘉仁曾说:“稻盛先生的经营要诀,经营十二条中的第一条——明确事业的目的与意义,重要性占90%。没有这一条,其他诸条就没有根基。”
因为,这是关乎点燃生命的最关键的一条。
稻盛和夫说:“无论是京瓷集团、KDDI还是日本航空,都不是从最开始就能看得见成功。这些从最开始都是完全看不到任何成功迹象的事,升华成了一种‘无论如何也要为造福世间的其他人而必须达成’的强烈信念,再加上无人能及的努力,才造就了如今的成功。”
他还说过:“用纯粹而强烈的愿望所带来的信念,拥有超越一切智慧、一切战略战术的力量。”
在稻盛心里,事业的目的和意义从何而来?
从经营者纯粹而强烈的愿望中来:无论如何也要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而必须达成所有目标。这,就是稻盛和夫定义的“大义名分”。
本文摘自《为心赋能:稻盛和夫的核心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