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公司以300万代价辞退一名过错员工的新闻登上热搜。
瑞莱科技公司(化名)辞退了一名无故旷工3天的员工,明明是员工的过错,结果却以公司支付300万收场。
此消息一出,中国超7000万创业者瞬间惊呼:老板才是职场的弱势群体!
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只是表象,事件背后另有蹊跷。而这个事件本身,也应该引起所有创业者的警示。
01
还原事件背后的真相
瑞莱科技公司(化名)成立于2015年,主营业务是无人机研发与生产。老板张总是技术出身,技术过硬加上业务能力不错,公司很快能周转起来。
科技公司对于技术人员的依赖度很高,张总是80后,愿意接受新事物,听很多朋友说:用股权不仅能招来能人,还能提升员工积极性。
张总就在网上搜索了相关资料,就在企业推行起来。其中一名技术人员李工花12万买了公司5%的股份。
而这,为整个事件埋下了隐患。
股权激励后,员工积极性高涨,公司业绩连续三年都是翻番增长。2019年底获得风投机构的投资,眼看着上市有望,张总甚是欣喜,而就在这时出了问题。
李工觉得风投进来了,公司已经步入正轨,每年5%的分红也不少,就不用像刚创业时那么辛苦了,而且他觉得自己既是创业元老又是股东,上班就越来越随意,经常无故不来公司,张总虽然不满,但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终于,在一个重要项目的研发节点上,李工竟然旷工3天去陪家人度假。张总终于爆发了,当即勒令辞退,并要强制零价格收回李工的股份。
李工当然不服,双方僵持不下对薄公堂,因当时并未签署股权协议,法院判定张总须以300万的价格回购李工手中5%的股权。
而这一切,原本不该发生......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详细解析这个事件,剖析这家公司犯的三大致命错误,为创业者提供重大借鉴。
02
这些致命错误,你千万不要再犯了!
如何做股权激励?这是个技术活儿,接下来我就开篇的事件,解析其所犯的三大致命错误,让创业者少走弯路。
致命错误一:没有约束机制
瑞莱事件中,李工如何拿到5%的股份呢?直接花12万买的!这体现的是钱的价值,而不是李工能力的价值。导致的结果就是:躺在股份上睡觉,等着别人多干活儿。
应该怎么做?废话不多说,直接上方法:
在股权授予时,分五年解锁(每年1%),李工每年需完成规定的研发目标,才能解锁对应的股权。这样,在出让股权同时,一定是实现了公司想要的目标。这样避免拿了股权不干活儿。
致命错误二:没有退出机制
瑞莱事件中,如果张总花300万回购了李工的股份,如果提前约定了退出办法,他本可以按原价格收回的。
应该怎么做?废话不多说,直接上方法:
关于退出机制约定的示范:如果3年内退出,大股东按原价回购;如果3-6年内退出,按原价的2倍回购;如果6年以上退出,按原价的3倍回购等。诸如此类。
致命错误三:没有签署股权协议
股权协议主要是用来保护转让方(老板)的权益:1. 保障转让方利益;2. 保障了股东的优先权;3. 作为转让价格依据等。
PS:股权协议模板可在文末免费领取。
当然,要想做好股权激励,需要注意绝不仅仅是这三点啦……
03
你为什么不敢握住股权激励这把利剑?
马云爸爸曾说:“未来的商业新趋势,非股权莫属”。但很多创业者依然不敢用股权激励,多数困惑集中在以下两种:
困惑一:股权激励真的会有作用吗?
答案:作用很大!
且不说阿里、华为那些知名公司了,就开篇事件中的这家公司,股权激励实施三年,业绩年年翻番,当初5%的股权从12万的价值增长到300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哪怕出了李工这样的问题,作为大股东的张总,始终是最大的收益者。
困惑二:大企业才需要做股权激励,小企业还不需要吧?
答案:小企业更需要!
“人”是企业致胜的核心要素,企业小的时候给不起高薪,用股权激励能招来更有竞争力的人,企业才能更快做大。因此,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需要。
04
要么出众,要么出局,你选哪一个?
从过去的“资”本时代到如今的“知”本时代,企业对人才的抢夺已经进入白热化。你不抢,就意味着出局。怎么抢?还不赶紧举起股权激励这把利器吗?
想做但不知怎么做?术业有专攻!早有专业的人士给出了系统的方法和工具。
所谓借力使力不费力,千万不要自己瞎搞,拿自己的企业当小白鼠去试,再捅个300万的窟窿出来,那代价就太大了。而系统学习,是成本最低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