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半天,我们还是决定做些什么,以我们的绵薄之力,给这个迷幻的世界一点点确定性。
哪怕一点。
上海疫情,我也被封在家里,这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直播,名字就叫做“开封菜”,希望能陪伴我们的读者,到解封的那一天。
我也邀请很多老师作为嘉宾,一起来陪伴大家,探讨很有价值的话题。
前几天,我就和樊登老师做了次对话。樊登老师的分享,让人大呼过瘾,也刷新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
樊登老师,以前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现在是樊登读书APP的创始人、首席内容官、《可复制的领导力1、2》作者。
樊登读书APP,你可能听过,也用过。现在服务的用户,超过了5500万。收入的规模,也非常可观。
我就问樊登老师:这么厉害,那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樊登老师说:我不知道。
我又问:我看你们视频号也做得很好,现在有多少关注了?
樊登老师说:我也不知道。
我只好接着问:那你做了这么大规模,公司具体有多少员工,你知道吗?
樊登老师说:我还是不知道。
在公司,我几乎什么都不管,只管自己把内容做好,其他的都是放手让他们去做。
一个不管大事小事的老板,还能做这么大的生意,公司也还在继续发展。这就很有趣了。
我说:那你说说自己的一些思考吧。
听完樊登老师的回答,我特别有收获。
我也把这些收获,分享给你。
1.让10%的人,做到10000分
樊登老师说,我之所以放手,是因为时代在变化,“人”也在变化。
我们从让80%的人做到80分,到让10%的人做到10000分。
让80%的人做到80分,这很好理解。就是希望能提高全员的平均水平,通过一些工具和方法,让大家变成标准化的人。
这在过去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是非常有效的。
但今天不一样了。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深入,知识生产型的组织越来越多。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企业越来越依赖单独的IP,依赖个别的事件,或者依赖一个爆款的产品。
这种头部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互联网给人赋能,让一个人就能够活成一支队伍。
所以,现在让团队特别标准化,特别一致,这真的好吗?还是说,要尽量激发团队的每个人变得更加个性化,更加独特?然后,这个独特的人最后长大了,成功引领整个组织。
这就是让10%的人,做到10000分。
要想培养出这样的人,那就必须要学会放手,要接受失控。
你问我为什么管得少,因为我首先知道,我未必就比这些年轻人们做得更好。
就拿视频号这事儿来说,我都不知道公司有几个人在搞视频号,视频号后台各种应用怎么弄我也是没概念的。但我就是相信,他们能比我做得好。谁都不比谁傻。
在我们公司,我们非常倡导一个词,叫“沉浸者”。
一个人要想变得不一样,就必须沉浸在一件事情里面,必须去思考和钻研。越是沉浸,就越有价值。
公司负责视频号的这个年轻人,他沉浸在这里面,他喜欢这件事,那就让他做好了。我们招一个人,唯一的要求也是,你好好干,你沉浸地干。那你肯定能干好。
他比你还操心,那你操心什么呢。
而且,如果我管得多,那他们肯定管得少。大家都听老板的,那我就变成公司的瓶颈。每个业务我都管,我就是每个业务的瓶颈。
很多管理者很喜欢说都听我的,就这么干,而且必须给我干得完美。经常自己给自己催眠,觉得自个儿官越大,能力越强。
真不一定。不是所有管理者都是高智商的。
这样底下的人,也很容易变成工具。人一旦被工具化,马上就会失去动力。
你只有让他成为一个自主的、活泼的人,他才有生命力。
所以我就很相信那些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他愿意全心全意沉浸在一件事情里,他会成长,会做得比你精彩得多。
听完樊登老师的话,我觉得能有这样的想法,太不容易了。但是,我也有一个困惑,于是我问他:
真的不管吗?你自己放手了,但公司还是要运转的,是不是其实有CEO在帮你管?
2.确定性让人作恶,概率让人冒险,不确定性让人心生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