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号上午,副总理刘鹤在北京参加了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因为最近市场都在聚焦国务院发布的稳经济措施,所以相关消息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但我认为,刘鹤副总理这次讲话信息量很大,值得重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每年举办一次。站在金字塔顶端的科学家齐聚一堂,决策层也会派高级别代表参加,这是中国政学两界凝聚共识的重要机会。今年出席的政界高层,就是副总理刘鹤。
细读新华社的通稿,刘鹤在开幕式演讲中一共提出了六个科研攻关方向,都是要举全国之力解决的难题。
这些中国无法回避的挑战,被公开重点强调,无疑是被卡脖子之后,高层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
第一个关键词:疫情。
“一是加快疫情科研攻关。加强病毒机理研究和疫苗药物研发,深入研究人类流行病面临的重大转变。”(来自新华社通稿)
奥密克戎的爆发,让中国猝不及防。上海因此封城两月,损失无法计量。奥密克戎之后,可能还会变异出更生猛的新病毒。怎么办?
动辄封城,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药,才是终极王牌。毋庸讳言,中国在这方面,至今仍未取得全球公认的重大突破。中国经济绝不能被新冠病毒扼住咽喉,要改变现在防疫的被动,最后能依靠的,只能是医药科学。
第二个关键词:供应链。
“二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补齐基础软件、核心硬件、基础原材料等突出短板。”(来自新华社通稿)
俄乌开战之后,北约国家联手,在实体产业链和金融供应链上,对俄罗斯重拳出击,让俄罗斯付出了无比巨大的代价。受制于人的俄罗斯,在关键战场(比如金融或者半导体)上毫无反手之力,以能源作为反击利器,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决策层看在眼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然要把“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目前,我国产业链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例如基础软件(比如swift国际结算系统)、核心硬件(比如光刻机)、基础原材料(比如锂、钴)等,都尚未实现自主可控,这是我国一大软肋。
第三个关键词:粮食。
“三是重视科技保障粮食安全。加快生物育种,加强土地保护和改造,提高肥料生产使用效率。”(来自新华社通稿)
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问题已经逐渐抬头,上一期《经济学人》杂志的封面特别报道,就跟日益逼近的粮食危机有关。
很多人不知道,过去一年中,全球粮食价格上涨了近30%,化肥价格飙升50%以上。短短两年内,全球严重缺乏食物保障的人数增加100%!
为了应对这轮粮食危机,很多国家祭出了“禁止出口”的大杀器:包括阿根廷、哈萨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摩洛哥、土耳其、匈牙利在内,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实施了粮食出口限制令,品类包括小麦、玉米、面粉、西红柿、植物油、豆类等。
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中国又是粮食进口大国,因此,粮食安全问题必然成为高层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四个关键词:能源。
“四是立足资源禀赋提升能源保障水平。提高资源勘探和开发水平,重视煤制油制气、智能电网等技术研发,同时推进绿色高效新能源的开发。”(来自新华社通稿)
自二月初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法德等欧洲国家因天然气供应问题受制于俄,让我们的决策层也更加意识到,保障能源安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中国能源的基本面,是“富煤贫油少气”。所以现在,要重视煤制油制气。昨天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决心很明确,力度相当大。新能源,必定是未来二十年中国最大的风口产业。
第五个关键词:网络。
“五是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研究。确保网络技术体系可控性,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重视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技术创新。”(来自新华社通稿)
数字经济,大势所趋,无需多言。值得留意的是,这里单独把“数字货币”拎出来讲,可见高层推行数字货币的决心。数字货币,今年来多次成为资本市场的操作热点,这股货币新浪潮,方兴未艾。
第六个关键词:城市。
“六是探索科技助力城市管理。探索更科学的城市规划布局和智慧城市技术路径,结合疫情防控研究极端情况下的城市运营调度。”(来自新华社通稿)
这里有一句话很关键:结合疫情防控研究极端情况下的城市运营调度。
过去两个月,上海不幸遭遇了疫情防控下的极端情况,城市运营调度漏洞百出,引发民怨沸腾。作为全国治理水准最高城市的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城市,更是无法面对这样的考验。
新冠病毒难除,“动态清零”政策未变,接下来会是哪个城市遭遇疫情防控下的极端情况,无法预测。中国城市的应急运营调度水平,亟待提高。甚至可以说,迫在眉睫。
仔细研究刘鹤副总理的发言要点,可以看到,疫情(防控),仍然是目前限制中国经济活力的最大拦路虎;
此外,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网络安全,这四个安全问题,则是当下决策层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四大发力点;
最后,城市管理的短板,也是时候抓紧时间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