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Human resources
人力+

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人力+ > 教育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全方位布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3-03-11 971 返回列表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五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与时代同行,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民族振兴、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发挥了极端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介绍了提高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方面情况,特别是深化“四新”建设、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着力发展支撑引领国家战略实施的高等教育。

一体化推进“四新”建设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像面皮自然包裹肉馅一样,我们也要把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揉’进对应的专业课程里。”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赵双良说。华东理工大学系统性开展绿色工程教育,推动“绿色工程12项原则”进课堂教学、进教材案例、进实践平台、进科学研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说,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以“四新”建设全面带动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方法变革创新,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新工科建设方面,积极推进交叉融合再出新,累计实施1457项新工科项目,探索构建产学研用多要素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机制;累计支持1100多所本科院校与近800家企业合作立项3.7万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112亿元。推进建设12个未来技术学院、50个现代产业学院、33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推动工程教育深层次变革。

新医科建设方面,定位“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医教协同构建以“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国家制度。加快复合型高层次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连续举办10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支持11所高校开展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6所高校开展九年制中医学教育,推动“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通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认定,建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布局建设18个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助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新农科建设方面,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构建起新农科建设完整体系,设立407个新农科实践项目。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推出“大国三农”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编写出版了《耕读教育十讲》首部新农科新形态教材,打造建设184个耕读教育实践基地。持续加强种业领域专门人才培养,支持48所高校开设种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布局建设3个生物育种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高质量培养种业创新人才,有力支撑引领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和新生态建设。

新文科建设方面,明确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总体目标。面向6大选题领域,22个选题方向设立1011项新文科项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新增3000多个文理、文工等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点。布局关键领域人才培养,加快涉外法治、国际传播、国际组织等相关人才培养。全面推出中国政法实务、新闻传播、经济、艺术四大讲堂,推进文科教育与社会实务紧密结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围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强化交叉融合,全面深化、一体化推进“四新”建设。

一是深化组织模式创新,实施《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管理办法》,加强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等特色学院建设。

二是深化培养机制创新,加快集成电路、储能、生物育种、医学攻关国家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加快“医学+X”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着力构建医学专业全覆盖的认证体系,推进农林高校与农科院开展“一省一校一院”农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深入推动本硕博一体化农林人才培养改革。

三是深化内容方法创新,实施战略性新兴领域教学资源建设计划,加快关键领域专门人才培养,印发实施《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规定》,构建中医药经典教学新生态,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加快研制文科专业类教学要点,继续办好中国政法实务、新闻传播、经济、艺术“四大讲堂”。

四是深化理论实践创新,深入开展“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从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评估评价等维度对人才培养范式进行跟踪指导和总结推广,引领高等教育提质创新。

出台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文件

“在交流、学习中,我充分领略了数学之美。”不久前,四川大学数学学院2019级拔尖班学生牛睿杰参加了中国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论坛,很有感触。

“对于数学研究的兴趣,源于高中时‘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的引领。到了大学,得益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我进入最喜欢的专业学习,一步步深入数学世界,踏上研究之路。”牛睿杰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说,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力量,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事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事关教育强国建设。围绕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尤其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教育部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是推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实现格局变化。出台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等文件,对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进行总体部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链条融合、学段衔接、主体协同,实现全方位布局推进。在育人链条上,完善人才早期发现、多元选拔、贯通培养、科学评价、长期支持机制;在领域布局上,覆盖基础和应用学科,涵盖理、工、农、医、文等重点学科领域;在育人主体上,实现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实质性协同联动;在推进方式上,实现长远布局和解决当下急需紧密结合。

二是推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实现重点突破。教育部从2009年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经过计划1.0、2.0的接续实施,已依托77所高水平大学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共吸引3万余名优秀学生投身基础学科,已毕业十届本科毕业生13126名,96.0%的学生在基础学科领域深造,50%以上的学生进入世界前100名的一流大学深造。已经博士毕业的1000余名学生分布在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展研发工作,逐步形成了我国基础学科优秀人才的全球布局网络,部分毕业生在相关领域已崭露头角,表现出极好的发展潜力。

下一步,教育部将深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拔尖学生选拔分流和使用机制、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机制、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国际交流合作机制、长周期评价机制、稳定支持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着力培养未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医学科学家和哲学社会科学家。深入实施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建强一流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师资、核心实践项目等基础要素,深化拔尖创新人才机制创新和模式变革,构建高质量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三是推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现系统提升。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化新工科建设,布局建设了一批专业特色学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破传统院系和学科壁垒,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组织模式创新牵引高等教育深层次改革,引导高校分类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关键领域创新型人才等一流人才方阵。

目前,特色学院建设高校已经与70余家科研院所、50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本科在校生约9.2万人。此外,布局建设了一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创新研究院,以实质性联合培养为纽带,切实调动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实现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评价标准等深层变革,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四是推动关键急需领域拔尖人才培养实现补链强链。围绕关键领域,创新拔尖人才自主培养机制。聚焦集成电路领域,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布局建设8个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支持建设28个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其中70%的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集成电路行业就业。

聚焦关键软件领域,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首批33个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名单,聚焦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5大领域,培养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化软件人才,推动关键软件技术突破和软件产业生态构建。聚焦网络安全领域,布局建设11个一流网络安全学院。聚焦储能技术领域,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多项举措,加快培养掌握自主技术的关键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形成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

“日子就像这红彤彤的樱桃一样甜。”在陕西省合阳县方寨村,村民雷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蔡宇良指导下,首次种植12亩樱桃,当年就挣了13万元。

面对中西部发展的短板,要在国家战略和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说,2021年9月,《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印发,让中西部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深入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加快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机制,推动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互补、引领作用强劲的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一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在政策引导、资源投入上打破常规,聚焦人、财、物,帮助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布局一批重大平台和资源,推动成果转化,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持续、精准“输血”,培育、强化“造血”功能。

二是推动高校集群发展。主动对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带、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建强中西部高等教育“西三角”,发挥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打造西北高等教育发展新引擎、西南高等教育开放高地,构筑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三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大做强传统优势学科专业,以优势学科专业为引领,带动和辐射其他学科专业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专业群,提升中西部办学与区域发展匹配度。

四是加快建设战略平台。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高等研究院,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区域教育、科技、人才力量,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原始创新、产教融合发展等方面深入研究,在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上开辟新模式,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打开新局面,为区域发展注入新能量。同时,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引导高校分类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关键领域创新型人才等一流人才方阵。

以数字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慕课正在创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助推课堂变革。

依托数字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田威教授不仅把飞机“装配”现场搬到了课堂,还带领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同一个实验室实时互动——屏幕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贵州理工学院三校学生通力协作,体验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装配”过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说,中国慕课自2013年起步,从“建、用、学、管”多个层面大力推进慕课建设与应用,经过10年探索与实践,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先后召开了中国慕课大会和世界慕课大会,发起成立了“世界慕课联盟”。推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2.7万门优质慕课、虚拟仿真实验以及6.5万余条各类学习资源,累计访问量达292亿次,学习者接近5亿人次,用户覆盖166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世界首个《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组织全球72所高校和机构的200余位专家编写,汇聚世界50个国家和26个国际组织的举措成就,推出全球首个“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推动“慕课出海”,为印尼提供104门高水平慕课,两个慕课国际平台为全球学习者开设英语、德语等14个语种近千门慕课课程,持续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和贡献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加强智慧高教平台建设,打造内容丰富、服务高效的高等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一是丰富平台资源。以数字化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上线一批优秀慕课与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加快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推动优质资源广泛共享与应用,持续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二是拓展平台功能。推进“虚拟仿真实验2.0”建设,上线“创课平台”,系统集聚整合创新创业要素资源,重点扩大创新创业优秀项目路演、虚拟仿真实验等实践项目,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转化能力。三是提升服务水平。继续建设在线学分课程监测中心,开展教与学大数据监测与分析试点,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服务。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