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一个临床医学“教练”,助力更多人变成自己理想中的好兽医,从而帮助到更多动物和宠主。
——王依荻
本期嘉宾
王依荻
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住院部主任医师
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临床营养分会秘书长
(点击头像查看医师学术贡献)
中国农业大学兽医硕士,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住院诊疗中心主任医师,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内科门诊主治医师,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临床营养专科负责人,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对外交流项目助教翻译。
中国兽医协会、北京小动物诊疗行业协会继续教育课程讲师、中国兽医协会小动物医师大会、北京宠物医师大会、东西部小动物临床兽医师大会、ONE HEALTH 世界青年兽医大会,学术会议讲师。
国际教学动物医院院长论坛同声传译、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继续教育讲师及助教翻译,中农大-欧兽界石进修培训项目助教及同声传译。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海上航行,那么我们每个人的方向就是扬起的船帆。航行中会有很多种选择,帮助我们决定航行方向,从而最终到达航行目的地的,必然是指引我们出发时的初心。
今天的我们的主人公王依荻医生,三十出头的年纪就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她是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住院诊疗中心主任医师,临床营养专科负责人,是多个行业大会的课程讲师……在多数人眼中她已经非常优秀,但是她却说,她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很普通。
是什么让她的职业之路走的如此顺畅,又是什么让她拥有一颗不骄不傲的平常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王依荻医生的职业成长之旅。
王依荻医生是个天津人,父亲是个临床医生,从小她了解并熟悉父亲的工作,觉得做一名医生非常有意义,因为可以救死扶伤切实地帮助到他人。
2008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母亲陪她一起挑选专业,当看到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时,母亲提出建议:你想不想做动物医生?你看你的分数刚好可以报考动物医学,你又喜欢小动物,要不去学动物医学吧?
王依荻医生认真思考过后,开心的接受了母亲的提议。
大学期间她做了很多尝试,积极参加学生会、社团活动,也参与了一些学院面向本科生开展的科研项目。
大二下半年到大四上半年间,王依荻参与了学院的流浪动物救助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她意识到能帮助到这些小动物,让她非常开心并且有成就感。
大学期间她还同时考取了传播学的学士学位,多次尝试后她发现,还是临床更有趣,也更有工作意义,能够对他人产生帮助。她决定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大四下半年她开始备考考研。
2013年,王依荻医生成功上岸,在读研过程中,她巩固了基础知识,熟悉了很多实践技能,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她很珍惜每一次跟诊实习的机会,春节放假期间,她回家休息3天就自愿回到了医院继续实习工作。
“当时就想多学也愿意多干,刚好节假日病例多也需要人手。读研期间我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学习临床专业知识了,所以成长还是很快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看到身边的老师、师兄师姐、医生、护士,所有这些人对待疾病严谨认真的医疗态度,也了解到了医生是需要团队配合工作的。
另外,医院很多前辈在为人处世和职业道德方面上也给了我很多言传身教的示范,如何做一名好的医生?如何做一个好的人?如何从宠主的角度出发和他们沟通?如何换位思考、同理与共情?这段经历非常宝贵,对于我的整个工作思维模式都进行了塑造。”
(读研时期的王依荻医生)
2015年王依荻毕业,她决定留院进入住院部成为一名住院医。
“想进入住院部是因为刚开始临床学习的时候,有一次我经过超声室,看到申请单上写着‘诊断:DKA’,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词汇,于是我就走进超声室向师姐请教,她详细的回答了我,然后推荐我看《小动物内科学》。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丰富的内科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我意识到自己还有太多东西需要学习。
所以在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住院部进行内科方向的工作和学习,从2015年成为一名普通住院医,到现在担任主任医师一职,这八年以来我一直在住院部,其他方面的工作来来去去多一些少一些,但是住院部的医疗工作一直都在。”
在住院部,医生可以24小时连续对动物进行最直接的观察,书本上会告诉医生疾病理论知识的来龙去脉,但是不会写出动物随时间变化在特定节点的指标或者状态如何改善。
通过在住院部连续性的观察,可以让医生实时看到治疗效果,这能给新人医生积累非常宝贵的医疗知觉与直觉体验。
另外住院部的医师训练也会涉及到大量和宠主、和团队的沟通协作,所以也能帮助医生精进沟通协调能力。
而需要住院的病例有很大一部分是疑难杂症,需要高强度、高密度的医疗干预,这也使得住院部的医生能更快速地积累更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
(在住院部工作的王依荻医生)
2017年年底,王依荻在继续担任住院部医师工作的同时,也走上了门诊成为了一名内科主治医生。
2018年8月,在李格宾老师的鼓励推荐下,王依荻医生决定开始担任住院部副主管。
“李格宾老师当时找到我,对我说目前住院部需要一个副主管,觉得我很合适,很有潜力,问我愿不愿意做。
那时住院部就已经有近30人了,那时我才正式参加工作三年,也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说,你觉得我行那我就上。
李格宾老师为我后续的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她很放心的把很多事情交给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会让我先思考,然后和我一起讨论,指出我遗漏的部分,给我建议。
在她觉得我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又给了我充分的授权,这份信任对我来说非常宝贵。
一直以来,她是我的老师,教练、指导者,现在更是我的朋友,是能够相互理解支持的同伴。非常感谢她给我的帮助和信任,这是我的幸运,也许没有她就没有走到现在这一步的我。”
2022年初,已经有了丰富管理经验的王依荻医生,成为了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动物医院住院部主管。
当谈到为什么想要往管理方向发展时,王依荻医生表示,她的初心是帮助他人,在担任医生的过程中,她发现医学还有很多未知部分,她永远做不到掌握足够多的知识去帮助更多的人。
她也曾因为这个问题迷茫过,因为自己一天无论怎么努力,能看诊的病例都是有限的。
但是如果做了管理工作,她就可以一边担任医生的工作,一边为更多的医生提供支持、帮助和指导,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动物得到救治。
“总要有人来做这份工作,我的想法很简单,如何更好的去帮助他人。到了管理岗后,我的工作对象从患病动物、宠主,转变为了更多的兽医同行:医生、助理、护士、学生。在助力他们成为更好的兽医的同时,也同样帮助到了更多的动物和宠主。
帮助他人本来就是我的初心,是我喜欢做的事,看到越来越多医师快速地成长,变得越来越有实力,我打心里为他们开心。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角色是一名教练,我为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其他问题,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去。
正是因为他们足够优秀,所以才能拿到“金牌”,而他们得到荣誉,身为教练的我也会非常开心,我觉得能帮助到他们也是实现了我自己的价值。”
(王依荻医生和住院部同事一起工作)
从“帮助他人”的初心出发,王依荻医生在帮助更多医生快速成长的同时,帮助到了更多的动物和宠主,她说作为一名宠物医生,在接诊时面对的患者同时有两个:患病动物和它们的宠主。
尤其是在遇到一些目前医疗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医生如何通过共情的能力去帮助宠主缓解心灵上的伤痛也非常重要,宠物医生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会变得更优秀。
02
内科是一个抽象的思维过程,并不像其他专科一样直观,这意味着内科医生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看到动物的整体状况;需要一双灵敏的耳朵,捕捉到宠主给到的细节信息;需要一张善于沟通的嘴巴,在诊疗全程中进行有效沟通。
而在此基础上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逻辑清晰的头脑,像中央处理器一样把获得的信息综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行动方案呈现出来。
一个疾病的治疗方式、治疗细节可能是非常表面的,对于内科医生来说形成自己的医疗底层逻辑更重要。
这种底层逻辑往往需要医生通过大量的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才能在某一个时间点得到灵光乍现的“开窍”。
但如果能提前了解底层逻辑的重要性,就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反刍”,从而更积极主动地突破自己当前的上限。
“每个人开窍的时间点可能不一样,但是每一层思维模式的突破都会使医生上升一个层级。我建议大家建立这个‘术法道’的层级概念,然后有意识的引领自己往下一个层级去思考。
有的人需要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才能突然之间开窍,但是如果大家一开始就知道底层逻辑的概念,工作中特意去训练自己这种思维,我觉得对一个内科医生的成长会更快一些,也会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医疗思路。”
(王依荻医生在出门诊)
相比需要超强逻辑思维,非常理性的内科学而言,营养学可能更偏感性,有很多情感在里边。
在接诊和宠主沟通的过程中,医生可能会讲一大堆比如心率、呼吸、血压、指标等关于宠物病情的数据,但是当我们长篇大论说完之后,宠主的反应却可能会是:大夫,那它吃饭了吗?
虽然看上去让医生哭笑不得,但事实上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就能理解宠主的心情,他们没有经历过数十年的医疗训练,对指标背后的意义不敏感,长期占据他们生活的恰恰是平凡的生活细节:吃喝拉撒睡,精神状态好。
犬猫的营养状态在2010年被WSAVA 列为了和体温、脉搏、呼吸、疼痛同等重要的、需要进行定期评估的五大体征之一。而随着行业的需求和发展,临床营养也逐渐进入到大家的视野,是一个涉及范围广大,值得更多关注的学科。
“如果把动物的机体比作一台机器,生病就像是这台机器的某个部件或结构出现了故障,我们需要针对问题进行修复。
但与此同时这个机器也需要继续运转下去,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修复,或修好了之后有用武之地。
如果我们只专注于受损的部位,忽视了让这个机器正常运转的话,即便局部的故障被修复,机器的整体却可能在过程中已经被拖垮,甚至停摆了,那我们的诊疗意义何在呢?
临床营养学就是为动物机体这台精密的机器提供所需燃料、保障正常运转的学科。”
王依荻医生认为,对于每个患病动物来说,临床营养管理都非常重要。一方面,如果动物机体无法正常运转,那其他所有的治疗成果都可能付诸东流。另一方面,对于某些特定疾病而言,临床营养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对症或对因的治疗方法。
例如猫如果得了脂肪肝,最重要的就是恢复常规的肠内营养和生理代谢,这是针对它的原始病因做的最为对因的治疗。
对于健康动物来说,临床营养管理也是预防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针对不同年龄、体况的动物,制订个性化的营养方案,是多种疾病的早期预防手段,从而尽可能的延缓这些疾病的发生时间,改善伴侣动物的生活质量,延长它们与宠主共处的生活时间。临床营养是一个贯穿动物全生命周期的学科。
(王依荻医生在住院部与狗狗“一起工作”)
“我自己喜欢做饭,喜欢研究各种美食,然后逐渐了解一些人的营养学知识,后来我在想动物的营养是不是也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呢?对这方面感兴趣之后,大家遇到动物营养相关问题就会过来问我,不懂的我再去查资料,这样慢慢地就有了更多积累。后来医院建立了营养专科,我也非常愿意加入。”
王依荻医生目前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营养科负责人,她说目前农大教学医院在临床营养落地的实施上已经做到了国内的领先水平。
所有的住院动物都会有针对当前诊疗需求制订专属的临床营养个性化方案。每个动物在入院时会做完整的营养评估,诊疗过程中有全程的营养方案执行,7×24小时的营养监测,然后根据动物情况进行反馈调整。
在动物出院的时候除了常规医疗指导之外,也会给到宠主一个非常详细的家庭营养指导。
(王依荻医生在住院部评估动物体况)
“营养学是非常接地气的学科,它发生在每个动物生活的每一天里。《史记》道‘民人以食为天’,吃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除了能解决生存所需,还有很多情感寄托在里面。
现在越来越多宠主把动物当成了家人,亲人。所以吃也成了宠主跟动物感情交流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也希望能给到更多宠主科学的营养知识,这样不光能改善动物的生活质量,延长动物的生命,也能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
03
王依荻医生表示,从事了五年多的管理工作后,她发现管理和临床医疗是有高度相似部分的学科。在管理上有一个PDCA循环,其实也是医生治疗的思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这一整个循环其实也是临床医生的思维逻辑,所以做医生做的好的人是有一定做管理的基础的。
但是管理跟医疗又有非常不同的地方,一个医生的思维模式是,我要先看足够多的书,掌握足够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之后,才能开始尝试去解决问题、诊疗疾病。
但是对于管理来说,比起思虑周全,放手去做显得更重要一些。没有“看完书”和“准备好”,问题来了就要解决,学到了立刻就要去使用,用完了之后要观察反馈,从成功中积累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面对下一个挑战。
(王依荻医生外出参与管理培训)
“我之前以为做管理会有一个工具箱,看到一个问题后,掏出一个工具就能解决。但是现在我意识到,这个工具箱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管理者自己变成了一个万能工具。
遇到问题,要管理者先去观察、分析、归因、思考对策,然后再带领大家一起去解决问题。随着管理者自身能力的提升,整个团队的效率和成效就会越来越高。”
王依荻医生参与了 WSAVA、 FASAVA、ACVIM、 ECVIM、 AAHA、中国兽医协会等多个国内外临床兽医联合机构组织举办的学术会议和继续教育进修培训;2019 年 1 月赴台湾地区台北大学肿瘤诊疗中心、中兴大学教学动物医院、屏东科技大学血液诊疗中心参访进修。
她认为作为一名宠物医生,平时除了看诊,要研究疾病之外,也应当用开放的视野和思路,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多去参加一些培训或学术会议,与国内外的同行进行交流。
在参加会议或培训的时候,不要只顾着埋头学知识、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去看看不同的观点和一些新的理念,打开自己的思路。要多看、多听,然后多想、多说,每次参会都让自己收获新的观念。
(王依荻医生担任继续教育培训班讲师)
王依荻医生多次担任学术会议、培训项目的翻译工作,是国际教学动物医院院长论坛同声传译、全国犬业科技学术研讨会继续教育讲师及助教翻译,中农大-欧兽界石进修培训项目助教及同声传译。
英语这么好,她却从来没有特意去参加过英语相关的学习培训,她说在中学时期,她的兴趣爱好之一是看美剧,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医务剧是《豪斯医生》,虽然自己在当时不具备医学知识,但一些专业英语词汇潜移默化的积累,可能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喜欢看、听得多,慢慢地这些词汇就逐渐在脑子里有了印象,在参加临床工作后,这些词汇就派上了用场。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想要快速跟上时代的发展,接收新信息、新技术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而英语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语言工具。
她说想要把专业英语学好,首先要掌握足够的词汇量,然后有机会就用,不怕说。
(王依荻医生担任助教 / 同声传译留照)
“专业英语的语法大多是简单句式,主谓宾搭在一起并不复杂。专业英语作为沟通工具,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就可以用起来,不管是看文献也好还是跟别人交流也好,只要有机会就去用,不要害怕说。
我之前遇到很多医生,看文献都能看懂,但是一张嘴就说不出来。可能是不熟悉,也可能是不好意思。但其实没关系的,语言是工具,是用来交流的,学了就要拿来用,你就勇敢地去说。
我最开始做翻译也磕磕绊绊的,但是也不用害怕,见得多了做的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就会觉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希望大家也能掌握这个工具,专业英语都能越来越好,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顺畅。”
(多才多艺的王依荻医生在医院新年联欢会和同事表演三重奏)
王依荻医生表示对于未来的方向自己依然比较明确,她还会坚守从事这个行业最开始的初心,继续去帮助他人。
无论是帮助动物、帮助宠主、帮助兽医,或者是以后帮助专科医生、助力行业的发展,只要能帮助到别人,都是她喜欢做的事。
她希望自己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人,为这个行业里培养更多的好兽医,从而帮助更多动物解除病痛,让更多的宠主更好的享受和爱宠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宠物医疗行业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希望能在这么有意义的事业里,献出自己很微薄的力量。这是我愿意做的,也是我希望自己能够长期去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