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Industry
产业+

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资讯

耐药性挑战下的创新与对策—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论坛专家简介

2024-04-04 366 返回列表

来源: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


6月12日

会议注册

联盟第二届理事会会议


6月13日

大会开幕式、颁奖及全体大会


6月14日

平行论坛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论坛专家介绍!

01

平行论坛概况

conference news

1

平行论坛时间及地点

时间:2024年6月14日全天

地点:四川·成都

协办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

论坛内容:

1.畜禽病原耐药基因机制

2.欧盟及中国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管理法规与实践

3.家禽抗菌药物耐药性与微生物控制

4.我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分析及应用

5.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性以及监控和缓解措施

6.不同饲养模式下的动物源耐药菌检测与评估

7.抗微生物耐药性评价与临床精准用药:推动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实现临床精准用药。

8.联合国粮农组织同一健康与耐药性项目进展

9.兽用药敏检测整体解决方案

10.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的出现和传播


02

平行论坛嘉宾

conference news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论坛

论坛演讲嘉宾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邓旭明

吉林大学教授

男,1964年6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农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1984年于湖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4-1987年于解放军兽医大学获兽医药理学及毒理学硕士学位;1994-1998年在解放军农牧大学获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自1985年起,一直从事兽医药理学及人兽共患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863项目1项,主持973、863及国家支撑项目子课题5项。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60篇,IF最高4.351)。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6项,两份国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题目:新型抗菌肽Q7抗耐药菌作用及产品研发

孙志良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农业部第五届兽药评审专家、中国兽药典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委员、农业部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常务理事、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兽药分中心主任、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总监、湖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临床疗效基地主任、湖南农业大学兽药研究所所长等。科研的主要领域是药物新制剂及中草药有效成份的药效学研究,研究领域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及重点项目等多项资助。近10年来参与国家863项目、农业部兽药残留标准制定项目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SCI收录20余篇。


曾振灵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曾任国务院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理事长。目前担任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SCAU)主任、国家兽药安全评价(环境评估)实验室(SCAU)主任、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高校兽药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农业部第一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组成员、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兽药典第四、五届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二、三届兽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徐士新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安全评价室主任、研究员

博士,主要从事兽药安全评价方法和兽药/饲料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临床药理、一般毒理和特殊毒理试验评价,兽药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检测方法研究,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等工作。2003年起两度被选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委员。现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专家库专家,农业农村部兽药残留与耐药性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执行委员、兽药残留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邓诣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教授

致力于动物蛋白质(酶)的功能、结构及调控机理研究,重点关注真菌毒素等外源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子毒理和代谢转化机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兼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广东省农业生物蛋白质功能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等;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 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 Nucleic Acids Research和Oncogene  等期刊发表47篇论文(1篇获F1000推荐);授权5项国家发明专利;荣获全国师德标兵、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二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


吴聪明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系主任,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副主任。2005.9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从事兽医药理学与毒理学科研教学工作。主研方向为兽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动物源耐药病原菌产生机制及风险评估。近5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973项目、863项目/课题/子课题等10余项;承担辉瑞、礼来、勃林格殷格翰、拜耳等制药企业委托的兽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项目课题2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近70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3项);参加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9项(发布10项);参编(译)著作3部。


张继瑜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党委书记 / 副所长

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纪委书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兽药创新与安全评价创新团队首席,农业部兽药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副理事长,国家兽用化学药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农业部兽药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C类领军人才。


题目:水杨酰苯胺类药物逆转细菌黏菌素耐药性的量效关系机制

胡功政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现任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兽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兽药残留与菌耐药性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执业兽医师命题专家、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抗菌素耐药性电子工作组专家、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河南省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与细菌病防控科技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南省高技术人才、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其他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在SCI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4篇,主编专著5部,主编全国统编教材1部(兽医药剂学,第一、第二版)。


03

大会同期展览展示

conference news

特别策划展示活动区隆重登场 

 更多详情持续更新… 


04

往届论坛

conference news

由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于2023年6月12日-1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举办十二场平行论坛,200余位演讲专家650余家企事业单位代表,共计2000余人参会。

2023年6月14日,第七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之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论坛在成都召开。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安云现场分享了《多重耐药沙门菌噬菌体疗法及LPS合成酶基因介导的抗性权衡研究》,张安云教授首先介绍了禽沙门菌对全球公共卫生健康带来的挑战,展示了禽沙门菌耐药现状,强调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从源头实施畜禽病原菌净化和抗生素减量化的重要意义。随后,张安云教授基于噬菌体的几点特性,指出噬菌体疗法或将成为后抗生素时代应对耐药菌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新“希望”。接下来,张安云教授为来宾介绍了本课题组围绕噬菌体建立的分离、分析技术,以及噬菌体在固体表面消毒、生物被膜消除、动物体内实验和安全性评估取得的丰硕成果。最后,张安云教授指出噬菌体抗性仍然是当前噬菌体疗法面临的重要问题,噬菌体抗性的产生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而噬菌体抗性产生的抗生素重敏感和适应性代偿,使得噬菌体-抗生素联用防控耐药沙门菌成为现实。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郑炜超现场分享了《细菌耐药性源头防控规模鸡场安全健康环境管控技术体系》,郑炜超教授指出,当前国内规模鸡场养殖密度高、疾病传播快,部分疾病为人畜共患病,带来了极高的健康风险。大量抗生素投入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动物养殖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地预防动物疾病,也是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源头防控的关键所在。接下来,郑炜超教授介绍了规模鸡场常见细菌病发生的环境因素:热环境和微生物环境。围绕这两个重要的环境因素,郑炜超教授向来宾展示了团队在环境管控技术上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热环境管控,即新型通风模式和环境预测控制技术及环境控制器的研发;二是微生物环境管控,即饮水净化、空气消毒、车辆人员消毒、场区传播防控和生物媒介防控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三是健康巡检与疾病预警,即通过异常声音、图像识别和巡检机器人及时发现和定位病鸡、死鸡。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经理温晓芬现场分享了《赛默飞世尔兽用药敏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温晓芬经理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动物源性细菌耐药现状,并表示当下微生物药敏检测需求旺盛,而赛默飞鉴定药敏系统可提供专业的、国际主流的兽医学微生物实验室解决方案,包括药敏检测全过程所需的全自动、半自动系统和手工操作系统。最后,温晓芬经理表示,赛默飞药敏板完全匹配CLSI规定的操作方式,并且可提供质控菌株用于药敏试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赛默飞也可提供定制药敏服务,希望未来和各位老师、专家有更广泛、更深入地合作。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朱奎现场分享了《耐药细菌中交互敏感性研究》,朱奎教授首先介绍了细菌交互敏感性现象及其与交叉耐药间的关系,对近年国内外交互敏感性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策略进行了总结。接下来,朱奎展示了其团队关于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与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间交互敏感性的研究。前期研究发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对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极敏感。基于这一现象,团队围绕截短侧耳素类药物靶点进行研究,发现了核糖体保护蛋白MsrC与药物靶点的竞争作用。组学研究揭示了MsrC蛋白表达受到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簇的干扰现象,并且得到了EMSA实验的支持,最终阐明了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与截短侧耳素类抗生素间交互敏感性的分子机制。随后,团队开展了基于交互敏感性的体内药效学研究和基于交互敏感性的分子筛选,均可实现预期的抗耐药菌疗效。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白莉现场分享了《我国重要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出现和传播》,白莉研究员首先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建立、承担的主要职责、研究方向和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介绍。随后,白莉研究员指出,耐药食源性致病菌在世界范围内带来的严重疾病负担,并对国内外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进行展示,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弯曲菌和非伤寒沙门菌为例,详细地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情况、传播途径和疾病风险。最后,白莉研究员介绍了基于One health美国国家耐药性监测系统(NARMS),呼吁大家关注耐药食源性致病菌的人群风险,建立动物、食品、环境和人全环节、跨机构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孙坚现场分享了《抗生素耐药性:从耐药新机制到防控新策略》,孙坚教授首先强调了动物源细菌病对养殖业的危险性,介绍了我国兽药投入情况和不合理使用产生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传播问题。接下来,孙坚教授介绍了团队建立的基于移动终端的耐药性监测平台,可以大大简化耐药性检测流程。在新平台的支持下,团队完成了大量耐药性检测工作,实现了全国主要养殖地区耐药性监测全覆盖。基于监测数据,团队发现大肠杆菌对临床重要抗生素如磺胺类、四环素类等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发现了新耐药基因Tet(X4),可随质粒高效传播。孙坚教授进一步介绍了Tet(X4)的耐药特征、机制、流行分布和溯源研究等。最后,孙坚教授还展示了团队关于细菌耐药性防控技术的相关研究,包括新型抗生素佐剂黄酮的开发、四环素降解酶Tet(X4)消除抗生素残留的研究和IS-CRISPR耐药基因消除系统开发等。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曾建国现场分享了《兽用中药与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创新与应用》,曾建国教授首先强调了植物提取物对大健康产业,尤其是养殖投入品(饲添和饲用中药)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植物提取物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提取标准和应用等进行了介绍。接下来,曾建国教授向来宾介绍了兽用中药与饲用中药的关系,肯定了饲用中药作为饲用抗生素替代品、减少抗生素使用从而遏制细菌耐药性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以博落回散为例子,展示了饲用中药的安全评价流程。曾建国教授进一步介绍了植物提取物饲料添加剂和养殖投入品创制新思路。最后,曾建国教授展示了团队在中药资源与中兽药创新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教授姜延龙现场分享了《基于无抗标记细菌载体创制新型疫苗在家禽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姜延龙教授首先介绍了活载体疫苗及其分类,其中细菌载体疫苗具有成本低廉、便于操作等优点,适用于养殖业。沙门菌可以高效侵入组织,诱导长期保护性免疫且储存、运输条件简单,便于使用,减毒后可以开发活载体疫苗。接下来,姜延龙教授进一步介绍了沙门菌载体疫苗的发展历史,第三代沙门菌载体疫苗具有延迟表型-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特点,并且分别开发了原核和真核表达系统。姜延龙教授团队开发的真核表达系统能够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最后,姜延龙教授还展示了团队开发的乳酸菌表达系统,具有无抗、真核表达和高免疫反应等特点。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季泉江现场分享了《新颖基因编辑系统开发与细菌基因编辑应用》,季泉江教授首先介绍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在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优势,相较于现有的基因编辑器,季泉江教授团队开发的微型基因编辑器具有小尺寸、高效、高保真和自主知识产权等优点。接下来,季泉江教授展示了团队基于生信发掘并改造而获得的两种新型基因编辑系统:微型Cas12f和Cas12n。除新型基因编辑系统开发,团队在病原细菌CRISPR基因编辑方法上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王大成现场分享了《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新尝试》,王大成教授首先介绍了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现状和危害,并且强调了全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传播问题的紧迫性。接下来,王大成教授展示了团队经过头霉素C改造和筛选获得的新型的高效抗MRSA药物WYBQ-4,并对其抗菌作用和机制进行了介绍。此外,王大成教授还展示了团队基于金葡菌耐药机制研发的抗生素佐剂,如龙眼核提取物、杜鹃素和茶黄素等,与现有抗生素具有很好的协调作用。最后,王大成教授介绍了团队基于金葡菌毒力因子的抗菌药物研究,为抗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新策略。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唐标现场分享了《抗菌药物减量化行动背景下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现状—以浙江省为例》,唐标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问题的重要性,强调了细菌耐药性在动物、食品、环境和人群间传播的风险,呼吁关注人畜共患致病菌,完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和评价体系。随后,唐标研究员展示了近15年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并重点介绍了浙江省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构建了浙江省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库,发现了重要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且沙门菌耐药性与大肠埃希菌相似;二是进行抗生素减量化使用科普宣传和应用规范指导,降低了公众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三是发现和溯源新的风险耐药基因、新的风险耐药基因携带宿主。最后,唐标研究员展示了单位参与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代表的市养殖场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评价等工作。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彭大鹏(代郝海红)现场分享了《合理用药与耐药性防控》,彭大鹏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应对耐药性的行动策略和优化用药-谨慎合理用药基本原则,强调了确定抗菌药物正确的剂量对减少微生物耐药性的重要性。接下来,彭大鹏教授展示了抗菌药物的剂量设计算法和折点研究技术路线。最后,彭大鹏教授介绍了团队关于4种抗菌药对4种病原菌的耐药折点确定工作,包括野生型临界值(COWT)、PK-PD临界值(COPD)和临床临界值(COCL)的确定,最终可决策抗生素折点。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红宁进行了会议总结.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沈张奇,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安云,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孙坚共同主持了本论坛。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不仅仅是畜牧业的问题,也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卫生健康问题,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寻求更多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本论坛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杰出专家和学者,汇集了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优秀成果,是保卫我国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交流平台,欢迎广大关注细菌耐药性问题的科研工作者的加入。


05

联系我们

conference news

报名注册:李主任 13811496368

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会务展览:纪主任 18601194105

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媒体支持:杨主任 13269329335

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4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