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宠物食品联盟
随着宠物食品渗透率的提升及各种宠物相关服务平台的涌现,宠物主对于宠物的饲养了解增加,开始追求更加科学健康的喂养方式。
根据白皮书统计,在消费者选择干粮时,最关注的因素是营养配比,其次分别为配料、口碑适口性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因素。越来越多的宠物主不再满足于喂饱宠物,而是更关注宠物的健康,为了宠物的健康选择天然、有机、高蛋白的食品,促进了中高级市场的发展。由于人与宠物关系的变化人们对宠物食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除原料组成外,对整个生产过程的透明度关注也增加。这会推动宠物食品成分的来源和产品的制造方式透明化的发展。
宠物主已不满足宠物食品仅提供营养功能,更希望宠物食品同时能够解决或避免一些疾病问题,如宠物的消化问题和肥胖问题等,可以达到呵护肠胃改善毛发、增强免疫等功能。因此,功能性宠物食品应运而生。目前常用的功能型宠物食品有益生菌、低聚糖、植物提取物、功能氨基酸、蛋白多聚糖等。
益生菌是一类可定殖于宿主体内,可以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能够调节肠道内菌群平衡,保持肠道健康(徐文娇等,2020;邹朋等,2021)。在宠物食品中添加的益生菌可定殖于宠物体内,提高宠物的肠道免疫力,预防肠道疾病,改善宠物的健康水平(龙潭等,2017)。刘昆(2009)研究发现,芽孢杆菌可减轻幼犬的腹泻情况。另外,有研究表明,添加益生菌可使幼犬的平均日增重提高18.76%(霍军等,2018),在宠物日粮中添加益生菌还可提高免疫机能(杜莉等,2009)。目前犬猫类宠物食品中添加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植物乳杆菌等具有较大的市场。功能性低聚糖,又称为非消化性低聚糖,由2-10个单糖分子脱水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带有支链或直链的低度聚合糖。功能性低聚糖具有降低腹泻的功能,且纯天然、低残留、无抗药性,可替代某些抗生素用于饲料添加剂,用于宠物食品可提高宠物的免疫性能,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消化能力、降低粪便臭味等(刘花兰等,2015;郝林华等,2005)。李红(2012)研究发现,在罗威纳仔犬日粮中添加0.5%~1.0%的低聚果糖,可促进其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SWANSON 等,2012);发现低聚果糖、低聚甘露糖可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改善粪便味道。功能性氨基酸与传统氨基酸相比,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生长代谢等具有调控作用,如谷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色氨酸及精氨酸(高春起等,2016)。在宠物食品中常用的有精氨酸和牛磺酸。精氨酸可参与机体的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促进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可以提高宠物免疫功能,促进宠物生长(NEWSHOLME等,2005)。牛磺酸广泛存在于动物各个组织和重要器官中,是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之一(HAYSEand STURMAN,1981)。牛磺酸具有较多功能,可以提高动物免疫功能,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免疫机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但大多数哺乳动物自身合成牛磺酸能力有限,需进行外源补充(LIU等,2014)。吴振鸣(2017)研究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牛磺酸可增强耐热性,缓解应激反应。此外,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牛磺酸可提高生长性能和采食量(LEE等,2004)。
根据《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从宠物类型看,2019年城镇犬猫占全类型宠物的97.50%,饲养犬猫是绝对的主流。
2023年城镇宠物猫数量达到6980万只,较犬类多出1805万只,这个差距较2022年扩大5.7个百分点。这种结构性转变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反映在消费动能上——猫消费市场规模以6%的增速远超犬类的0.9%,形成“数量增速差”与“消费弹性差”的双重驱动机制。数据显示,2018-2023年猫食品年复合增长率20.6%,相当于犬类市场的2.9倍。
未来猫食品市场增速和规模将显著超过狗食品市场,原因主要是猫的饲养量相对较少,养猫成本比狗更低,不需频繁、大量购买粮食;另外,大城市房价、居住空间的限制,养猫更符合现实情况;猫狗的习性不同,养狗需要更多的精力,所以人们的养猫倾向更高;根据白皮书,2019年人均单只宠物消费5561元,其中狗主人单只消费可达到猫主人单只消费的10倍以上,养猫消费远低于养狗。从2010年至2020年,中国猫食品市场增速不断提高,已超过狗食品市场,而且2020年猫食品和狗食品市场规模已相当,均已达到30亿美元以上。“猫经济”成为宠物市场的新增长方向,带来消费新趋势。预计宠物猫消费市场将持续领先宠物狗市场,成为宠物经济新的“发力点”。
来源:张静等《宠物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